苏旭和黛玉回到房间,丫鬟们奉上了一些陈皮四神水和点心后便悄然退下,留下二人独处。
时至初夏,这陈皮四神水乃是苏宅特制用来消暑之物。
黛玉轻啜一口茶水,清香四溢,却未能驱散她心中的疑惑。
她放下茶盏,抬眸望向苏旭,柔声问道:
“旭哥哥,今天早上的事情,可是你一早就预料到的么?
就为了拿到你嫡母的契书?”
苏旭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深邃的目光中带着一丝狡黠。
“玉儿,你未免把你夫君想的也太神通广大了点。
你夫君我虽然有些本事,但还不至于能千里之外窥探人心,提前预知我那嫡母能够做出不让我走正门之事。”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几分戏谑,
“这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
黛玉秀眉微蹙,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将计就计?旭哥哥,你能不能说得更明白些?
那为何知府大人能如此快的来这城东拿人?””
“我早就派人在那城西苏府门口盯着了,这王氏他们一出门,我就让他们去知府衙门报信了。”
苏旭解释道。
黛玉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旭哥哥,你真是足智多谋!”
苏旭望着黛玉那张明媚动人的小脸,忍不住伸手轻轻刮了刮她精致的琼鼻,眼中尽是宠溺之色。
\"这些计谋不过是小事一桩,实在不足挂齿。\"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语气中带着几分认真,
\"不过说来,今日玉儿当着众人的面,挺身而出为我说话的模样,倒是让为夫心中感动不已。\"
黛玉被他这般直白的话语说得俏脸微红,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羞涩,
\"旭哥哥就会说这些话取笑我,我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罢了。\"
苏旭轻轻将她搂入怀中,感受着怀里人儿的温软,柔声细语道:
\"玉儿,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自打我记事起,在这偌大的苏府中,从未有人肯为我说一句公道话。\"
他的声音微微哽咽,继续道:
\"直到你来了,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被人维护的滋味。\"
黛玉听闻此言,心中一酸,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胸膛上。
苏旭抚着她的青丝,轻声道:
\"玉儿,你可知道,当时看着你站在我身边,替我据理力争的模样,我的心里有多暖?\"
黛玉抬起头,看着他深情的眼眸,轻声道:
\"旭哥哥,从今以后,我都会这样站在你身边的。\"
黛玉听到这话,心头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酸楚,眼眶不自觉地泛起了点点泪光。
她深知苏旭从小在这偌大的府中举步维艰,处处受制,却不曾想他竟连一个说话的知己都未曾拥有过。
这般境遇,让她想起了自己当年在贾府时的光景,
那时父亲远在扬州为官,而她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女,虽然外祖母疼爱有加,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助却始终挥之不去。
如今细想来,她与苏旭竟是同病相怜,都曾尝过那举目无亲的苦楚。
想到这里,黛玉不由得心中一颤,更加理解了苏旭此刻的心情。
那些年她在贾府的日子里,不也是形单影只,只能将心事都藏在心底,无人诉说么?
苏旭这时候想到一件事,和黛玉说道:“玉儿,你随我来。
黛玉问什么事情。
苏旭说道,找到我再告诉你。
随后苏旭带着黛玉来到苏府的花园,在一颗桂花树下,挖了起来。
苏旭忽然想到一件往事,眼中闪过一丝怀念,转头对黛玉柔声说道:
\"玉儿,你随我来,我有样东西要给你看。\"
黛玉见他神色郑重,不由得好奇起来,轻声问道:
\"旭哥哥要带我去看什么呀?\"
苏旭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神秘的笑意:
\"这可是我从小的一个秘密,等找到了再告诉你。\"
说着,他牵起黛玉的手,穿过回廊,步入苏府的后花园。
苏家的花园很大,曲径通幽,楼阁水榭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
随着苏旭的脚步,两人渐渐远离了花园里平日摆设的盆景、亭台,走向一片较为僻静处。
\"就是这里了。\"
苏旭说着,从不远处找来一把铁锹,开始在桂花树下小心翼翼地挖掘起来。
黛玉站在一旁,看着他认真的模样,不禁疑惑地问道:
\"旭哥哥,你在这桂花树下挖寻什么宝贝呢?\"
苏旭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望着满树的绿叶,眼中泛起一丝追忆:
\"说起来,这还是咱们姑苏城的一个老传统。
这里文风鼎盛,家家都盼着孩子能够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他继续挖掘着,一边向黛玉解释道:
\"因此,这里有个特别的习俗。
每家生下男孩,都会在院中埋下一坛状元红。
待到孩子日后高中时,再将美酒取出,画上吉祥图案,与亲朋好友同庆。\"
说到这里,苏旭的声音略带几分落寞:
\"只是我姨娘是外乡人,不懂这些规矩。
我出生时,府里也无人提点她,也没人替我准备这份祝福。\"
他的眼神略带伤感:
\"直到我七八岁那年,族中一个庶出的堂弟出生,家人为他郑重其事地埋下状元红。
我姨娘见了,心中不是滋味,也非常羡慕,于是便趁着夜深人静,偷偷带我来到这桂花树下。\"
\"那晚月色正好,桂花飘香。
姨娘抱着我,含着泪说:'我儿虽然被我连累,身世不如人,但总要给你留下一份念想。'
于是她就用积攒许久的二两银子挑选了一坛好酒,埋在这桂花树下,权当是我的状元红。\"
这么些年过去,我一直记得姨娘当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