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闻言,眼眸中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可随即又想起了什么,眼底闪过一抹忧虑。她轻轻拉住苏旭的手,低声道:
“我听闻京城中传言,说皇上已对荣国府起了疑心,你此番来扬州,会不会是被他们牵连了…”
苏旭眉头一皱,随即舒展开来,轻声打断她的话:
“别担心,我来扬州确是奉皇命疏浚运河,并非落难。
至于荣国府的事,的确不太平,但与我们无关。”
说完,他的手轻轻抚上黛玉隆起的腹部,眼中满是柔情。
黛玉却不似往日那般容易被安抚,她紧紧抓住苏旭的衣袖,声音略带颤抖:
“我总感觉有大事要发生。前几日梦见我外祖母在哭,说想我。
你我前阵子虽和贾府生了嫌隙,但毕竟…”
“毕竟那是你的亲戚,我明白。”
苏旭接过话来,目光深沉,
“我在京城时已听闻一二,
贾府如今确实风雨飘摇。
全是因为元妃省亲,花费颇多,家中想是亏空甚大。
所以才动起了要回你母亲嫁妆这种荒唐得念头。”
黛玉道:“我母亲的嫁妆是老太太置办的,岂是他们能动的?若是让老太太知道,怕是…”
“怕是会雷霆大怒,但是你外祖母毕竟老了,贾府爵位是是你大舅继承的,其实真闹起来,你外祖母也做不了什么。”
苏旭接话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冷意,“只是这讨要嫁妆的事情,着实丢人,一旦传出去,那些权贵就会看轻贾府,我看,贾府迟早要毁在他们手里。”
黛玉叹了口气,眼角隐约有泪光闪烁:“可怜老太太一片慈心,却不知被蒙在鼓里。若是我母亲还在…”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哽咽了。
苏旭轻轻将她拥入怀中,柔声道:“别想这些了,现在你最重要的是安心养胎。至于贾府的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非我们所能左右。”
苏旭目光越发柔和,静静地注视着眼前这个病弱却美丽的妻子。
黛玉因为怀孕,素来浅红的面颜如今染上了几分苍白,却教苏旭愈发感到怜惜。
他轻轻示意下人退下,而后坐到黛玉身边,替她理了理额前的发丝。
“你这段日子,可曾好些?”苏旭声音低沉温柔,带着每字每句都捧在心上似的关切。
黛玉拢了拢披在肩上的薄纱,微微低头,有些嗔怨地开口:
“你走后,这府中哪里还敢有什么不好?
太医三天两头来诊,府里上上下下都因我怀了身子而小心谨慎,倒是因此,让我静养得越发觉得烦闷了。”
这语气虽带了些埋怨,但眉眼间却掩不住喜悦,更夹杂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撒娇。
苏旭看得心头一紧,连忙握住她的手:
“若是累了烦了,就好好歇着,等孩子出生后,咱们一家人在这扬州苏府别院里长着住着,这运河疏浚是个大工程,我可能要在扬州待上许久。
这以后你要诗稿,我替你写,你要花井,我铺一园,没人能扰你。”
黛玉轻笑一声,摇摇头:
“你倒替我想得周全,只怕到时候忙着你的差事,日日同运河泥浆打交道,哪里抽得出时间陪我写诗铺花?”
苏旭闻言,眉头一扬,笑意中带着几分狡黠,语调缓缓沉下几分,一如水中的潮浪渗入她心:“运河泥浆又如何?若为妻子,为孩儿,这天下再苦差事也不过闲事耳。”
黛玉听罢,一颗心渐渐软了下来,手指轻轻挑过苏旭的宽袖,带着些依偎的意味靠向他。
苏旭见状,将她揽入怀中,手掌轻柔地覆在她圆滚滚的腹部,感受着那微微的胎动。
他的薄唇贴近她耳际,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面颊,低声问道:
“不知娘子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小家伙可真让人期待啊。”
黛玉微微侧头,望进丈夫那双满怀期待的眼眸。她眨了眨眼,情绪中有喜有忧,轻声回答:
“若是个男孩,不知以后是否能像你与父亲一样,中个榜眼探花呢?
或许能继承你的才华,成为朝廷栋梁也未可知。”
苏旭小心地抚摸着她腹部的手掌似乎更用力了些,仿佛要传达自己的心意。
他沉默片刻,凝视着黛玉的眼睛,半晌才低声道:
“玉儿,你可能不信,其实我对孩子要求不高。不管是聪明伶俐还是平平常常,都是我们的骨肉。”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柔和:
“不管男孩女孩,我都希望他能不受束缚,快活一生。
若是女孩,我愿她如你一般才情横溢,没有,亦可;
若是男孩,我也不强求他和我一般。
只要健康平安,能随心所欲地生活,那便是最好的了。”
黛玉听着丈夫的话,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她看着他的严肃样子,忍不住一声轻笑,原本苍白的面色也染上点点红润。她伸手抚上丈夫的脸颊,柔声道:
“有你这样的父亲,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幸福的。”
苏旭握住她的手,正要开口,却听外间传来管家急匆匆的声音:“姑爷,小姐,出事了!”
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打破了两人温馨的氛围。
苏旭的眉目顿时冷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黛玉也顿时紧张起来,手不自觉地护住腹部,颤声问道:
“何事如此慌张?可是府中出了什么事?”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即门被轻轻推开,发出“吱呀”一声,一个丫鬟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脸色苍白,气喘吁吁:
“小姐,不好了!刚收到京城来的信,说贾府的老太太病倒了!”
此话一出,仿佛晴天霹雳。黛玉闻言,身子猛地一晃,险些从塌上栽下来。她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手下意识地捂住小腹。
幸好苏旭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摇摇欲坠的身子,将她紧紧搂在怀中。
“玉儿,别慌!”
怎么回事?细细说来!”苏旭沉声问道。
丫鬟连忙将信递上,战战兢兢地说:
“听说是老太太发现了她的东西少了几样,大发雷霆,气得昏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