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明来到有崇部落,成功收下禹为徒。
随后就根据陈霄指示,先教授大禹鲧留下来的治水笔记。
之后才开始教治国、用人之道和然后才是修行。
直到他九岁这年,知道了鲧因治理水灾不利,被流放到羽山后。
立马焦急找上了赵公明,跪下求道:
“老师,还请救救吾父亲。”
赵公明叹了口气,将人扶起说道:“人族之事,为师不便插手。
唯一的办法,便是汝子承父业,帮助人族治理好水患。
如此之功,或许可救出汝父。”
禹闻言坚定了点了点头,不过随后表示想先去见下自己的父亲。
赵公明也点头同意了。
在拜别母亲莘氏后,禹就前往羽山寻找鲧。
在多方打听之下,才找到鲧现在的住处。
当他看到鲧现在处在到处都是破洞的茅草屋时,顿时心生不忿。
同时心中也有些惶恐。
毕竟他自出生以来就没过自己的父亲,有这种感觉也是正常。
推开房门后。
禹就见到茅草屋的墙壁上,到处画满了人族的水患地区分布图。
而鲧则是脸色苍白的躺在草席之上。
“父亲!!”
禹连忙上前查看,发现鲧已经气若游丝,这让他焦急不已。
原来鲧流放到羽山后,心中的愧疚始终没有散去。
每天都在研究如何治理水患。
外加饮食不规律和环境恶劣,身体每况愈下。
最后病倒在这小小的草屋之内。
鲧感觉到有人在摇晃自己,缓缓的睁开眼。
引入眼帘的是一个清秀的小孩,这让他感到疑惑,虚弱的问道:“汝...汝是哪位啊?”
“父亲,吾名为禹,是您的孩儿啊。”禹泣声说道。
听到是自己的孩子,鲧顿时来了点精神,颤抖着手臂抚摸他的脸颊。
“孩..孩子?汝是吾的孩儿?还有...你怎么会来到这?”
禹泪流满面的解释,并告诉他自己拜了截教的赵公明为师。
鲧闻言后,欣慰的笑道:“好..好,汝定要和仙师好好学习,为父对不住你和你母亲,往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你母亲。”
禹听着鲧好像在说遗言,焦急说道:“父亲,吾这次是来帮您的,只要吾想出治理好水患的方法。
汝定能回来与母亲团聚的。”
鲧摇了摇头,沉声道:“吾大限将至,命不久矣,莫要哀伤。”
“不..不会的,吾这就去找老师救您。”
禹焦急的说道,然后就想去找赵公明。
结果手却被鲧给拉住了,撑起身子严厉说道:“吾这残躯,岂能让仙师费心?生老病死乃是天数。
汝若认吾这个父亲,便听吾的。”
禹见鲧如此坚定,也只能含泪应下。
鲧松开了禹的手,突然直立了起来,整个人面色红润。
他知道,这是自己父亲的回光返照,心中苦涩难以言表。
但是鲧却仿佛解脱了一般,笑道:“吾儿不必如此,刚刚汝说要治理水患,解救为父。
吾甚感欣慰,但汝的目光不应放在吾一人之身上,应当将其放在黎民百姓之中。”
禹眼眶含泪,点了点头。
“谨遵父亲教诲,吾往后定以解救人族为己任。”
鲧笑了下,随后指向一旁的草堆,让禹将里面的东西拿出。
禹依言走到草堆旁,从中翻出一大堆的兽皮和龟甲。
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鲧则是在一旁开口解释道:“上面记录着各地水患情况,还有吾治理之时的心得,还望以后对汝有所帮助。”
禹闻言郑重的将其收纳好,好以后认真研读。
随后鲧就开始给禹说明水患地区的情况,和洪水的流向。
还有如果遇到水灾,该如何帮助灾民避险等知识。
直到鲧的脸渐渐苍白,才嘱咐道:“治水之路艰难,汝需心怀天下,莫要辜负人族期望。”
话落,鲧的脑袋就慢慢低下,在无声息。
“父亲!”
禹悲痛万分,但想到父亲嘱托,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在安置好鲧的尸身后,禹离开茅屋,踏上归程。
途中遭遇暴雨洪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禹运用所学知识救助灾民。
看着眼前受灾的景象,他深知,治水大业刻不容缓。
在亲身走完所有水患地区后,他便加快脚步向着平阳赶去,准备向舜毛遂自荐,开启真正的治水征程。
.......
平阳。
舜在得知自己的儿子,竟然将鲧私自流放了。
气得他指着子丹朱大骂:“汝为何要流放鲧,岂不知他治理水患多有心得,非他不可嘛?”
子丹朱跪在地上,颤声道:“父...父亲,吾是担忧鲧声望过大,会威胁您的共主之位。”
啪~~
舜怒极直接扇了他一巴掌,沉声道:“若是他能治理好水患,吾这共主禅让于他又如何?
共主之位不是吾等一家之私,而是有能者坐之。”
说完,舜就将子丹朱赶出平阳,让他去救治灾区。
让他好好看看,现在人族是什么情况。
还有心思搁那争权夺利。
只是当他还想重召鲧来治水时,却发现人已经凉了。
舜顿时暴躁起来道:“传吾共主令,立马派人去扇子丹朱八百耳光,以告慰鲧的在天之灵!!”
若不是子丹朱是自己的儿子,他早就砍了。
但也不能不罚,要是他能在这几百个耳光之下活下来,就当是鲧原谅他了。
官员见舜发怒,连连应是。
在当他准备去下令时,突然又想到一件,连忙汇报。
“共主,还有一事,城外有一名名为禹的少年,说有办法治理水患。”
“那还不快将人请进来!!”舜拍案怒道。
水患之事,已经困扰他许久了。
因为迟迟无法解决,已经让他心神不宁,脾气逐渐暴躁。
官员立马迈大步出去将人禹给请进来。
舜看到如此年轻的禹,心有疑惑,但是还是进行了一番考较。
禹对答如流,这让舜相信他能治理好水患。
尤其当得知禹是鲧的儿子,心中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皆是吾之过错,让鲧死于羽山。
贤侄还愿帮助于人族,吾在此谢过。”
说着舜对着禹就准备鞠躬道歉,被他连忙拦住。
“共主万万不可,父亲是心有郁结而死,禹并不怪你。
当务之急,还是治理水患,让人族摆脱灾难。”
舜点了点头,命令禹统揽全局,并将子丹朱划入他的麾下,让他尽情任用。
他也欣然接受,开始了治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