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后,胤禛惦记着允祥的事情,就写了一封圣旨让人去宣旨。
原主因为剧情的原因忘记了允祥还在养蜂夹道的事情,胤禛可没忘记。
而且这是原主的其中一个愿望,是他要完成的任务,胤禛自然是要赶紧办好。
胤禛没有过多修改历史,因此对于允祥的册封还是和硕怡亲王。
这封圣旨比前一封追封弘辉为端亲王的圣旨影响力更大。
毕竟怡亲王是皇上最疼爱的弟弟,还是一个早就长成的王爷。
现在也活的好好的,因此他的复出对朝堂的影响可想而知。
而端亲王毕竟早就已经是逝去的人了,即使追封也只是身后名,对于别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要说这封圣旨对谁的影响最大,那自然就是我们的果郡王允礼了。
以前他靠着装纨绔子弟才让原主对他放心,成为了原主最放心的弟弟。
现在胤禛曾经的好弟弟要出来了,还被封了亲王,胤禛身边还能有他多少位置。
因此听到这封圣旨的内容,果郡王最是焦躁不安。
还有另一个坐不住的人就是太后了。
这不,一听到胤禛颁发下去的圣旨,太后立马就让竹息来请皇上。
小夏子看到踱步而来的竹息,立马超前迎了几步。
“哎呦,是竹息姑姑啊,不知前来可是太后有什么事情?”
孙竹息点点头,开口说道。
“是太后娘娘让奴婢来,邀请皇上去慈宁宫用晚膳,劳烦夏公公通传一声。”
小夏子一听果然如此,笑着点头。
“行,那咱家这就去回禀皇上,请姑姑稍等。”
见孙竹息点头,小夏子这才转头进了殿内,向胤禛回禀了这事。
胤禛早就猜到了会有这一出。
本来对于原主将十四阿哥允禵圈禁,太后就极其不满。
现在又听到他要将允祥放出来,太后能坐得住才怪。
(爱新觉罗·胤禵,康熙四十五年改名胤祯,雍正帝胤禛登基后改为允禵。)
为了表示对太后的尊重,胤禛见了孙竹息一面,听了她的来意,答应前往慈宁宫用膳,孙竹息这才离去。
等孙竹息离开后,胤禛又处理了一会公务,见时间差不多了,这才起身前往慈宁宫。
慈宁宫里,太后早已经等候多时。
此时她的脸色算不上好看,心里更是对胤禛的怒火。
她忍不住跟孙竹息抱怨道,“竹息,你看看,明明十四才是皇上的亲弟弟,结果他对亲弟弟这么残忍,把他贬去守黄陵,却对其他的弟弟恩宠有加。”
“先是给允礼封了果郡王,时时将他带在身边,对他也多有宠爱。”
“现在又将十三放了出来,还被封了怡亲王。”
“他从前就对允祥比对十四好,现在更加偏心了。”
“你看看他当了皇帝,他的亲弟弟得到了什么?不仅什么都没有,还被他弄去那鬼地方受苦。”
“竹息,哀家后悔啊,早知道当初……”
太后心里想说早知道当初他就早早的对付胤禛了,如果不是顾忌着他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会一时不慎,让他抢了自己心肝十四的皇位。
显然在她心里,这个皇位就应该是允禵的。
不过她也知道这些话肯定不能说出来,因此说到最后到底还是停了下来。
孙竹息也是被吓得不轻,以为太后要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到时候被皇上知道了,她肯定讨不了好。
幸好最后太后还是停下了话茬,孙竹息这才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胤禛此时也刚到慈宁宫的正殿门口,正好听到了太后的这一番话。
他其实也是心血来潮,想试试皇帝偷听墙角的癖好,于是没让人通传,没想到却正好听到这些话。
对于太后的未尽之言,胤禛也能大概猜到。
无非就是想让允禵当皇帝的事情罢了。
早知道乌雅氏的偏心可是人尽皆知的,也只有原主还在苦苦渴求那一点母爱。
今天听到这些话的人如果换成原主,心里肯定很是难过。
转而更加嫉妒十四,迁怒之下,更加不可能将他放出来了。
不过他不是原主,他不奢望太后的母爱,对太后没有一丝孺慕之情,对允禵自然更不可能有什么嫉妒了。
他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其实允禵除了站在老八的那面,给他添了不少堵之外,也没其他什么事。
原主介意这个,但是他不介意。
如果允禵自己识趣,他也不是不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毕竟是曾经的大将军王,用他来削弱年羹尧的势力是再好不过了。
只要年羹尧不是太作死,他也可以不用原主的办法来对付他。
年羹尧最大的倚仗就是自己行军打仗的本领,他敢在其他人面前狂,但在康熙这些阿哥们跟前,他也狂妄不起来。
看起来想了很多,其实也不过几息之间的事情。
胤禛收敛思绪,恢复原主严肃的表情,抬步走进了殿内。
屋里的两人也被突然出现的人给吓了一跳,太后正要呵斥,却发现是胤禛。
想到自己刚才说过的话,脸上挂着一抹不自然。
胤禛全当没看到她们主仆二人的神色,对着太后行礼。
“儿臣参见皇额娘。”
太后连忙挂上笑容,说道,“皇上不爱多礼,快来坐,今天怎么没让奴才通报一声?”
胤禛顺着太后的意思坐下,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儿臣怕母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脚步急促了一些,奴才们还没来得及通报。”
这很明显也就是个托辞,两人心知肚明。
不过太后也不是真的要问这个,只是怕胤禛听到了她刚才的话生气,随口转移话题而已。
现在既然胤禛没有计较,她也就假装不知道。
随即让孙竹息下去传膳,“竹息,你去小厨房看看,让他们上菜吧。”
孙竹息领命退下,屋内的两人不尴不尬的聊着。
太后想让胤禛主动开口提将十四也放出来的事情,不过胤禛肯定不可能主动开口。
太后也不知道要怎么开口,两人就这么心不在焉的聊着天,一直到晚膳被端上桌,这件事还是没有被提出来。
太后见状也只能暗自气恼,想着等用晚膳她自己主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