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房门,苏家众人看着从门里出来的爷孙俩,都有些好奇。
“云希,你是给了你爷爷什么好东西,看把这老东西高兴得走路都飘了”苏老婆子有点吃味的问道。
“额……”
“那是我们爷孙两秘密,你来掺和个什么劲”
苏家众人:老爷子今天有点飘呀,竟然敢说这么不怕死的话。
“苏大强,你是皮痒了是不是”
“哎哎哎,孩子们都在这呢,你能不能给我留点面子”果然,嚣张不过三秒就被打回原形的苏老爷子,摸着被苏老婆子掐着扭了三百六十度的胳膊肉低声讨饶。
有了这一插曲,大家也都忘记了问苏云希到底给了苏老爷子什么好宝贝。不过还是有一个人暗戳戳的凑了上去。
“闺女,你有什么好东西也给爹分一点呗。”苏二勇实在有点好奇。
“爹,都说这是我跟爷爷的秘密了,你要是不怕爷爷拿大棍棒抽你你就自己去问爷爷呗。”
苏二勇看着自家爹在娘面前受气的样子,他绝对相信他现在要是凑上去问这不知死活的话,他亲爹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打一顿。想着小时候被亲爹揍的画面,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还是不自讨苦吃了。
不过转头苏二勇就跟自家娘子诉起了委屈“婉娘,你看我的小棉袄漏风了。”
婉娘看着苏二勇一脸委屈的样子,捂唇轻笑。
吃过早饭,苏老爷子又带着苏云希去了杂物间,两人又在里面蝈蝈了半天才出了门。
之后苏云希跟着爷爷到自家所有的秧田里都走了一遍,名义上是熟悉自家田产,毕竟以前的苏云希连自家田在哪里都不知道,不过是以此借口,往秧田里放了灵泉水。
相信经过灵泉水的加持,今年的稻谷产量也会有所提高。
谷雨时分绿满田,禾苗茁壮势连天。
风摇翠影千层浪,笑待金秋谷满川。
谷雨估计是所有农人最期盼的节气,谷雨落雨证明今年的稻谷有好雨水,不会出现大旱的情况。
清早苏云希起床看到的就是一副雾雨蒙蒙的景象,要是忽略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的情况,苏云希还是很愿意欣赏这雨中美景的。
没办法,除了村里极少数的几家是用瓦盖的房顶,其余的人家屋顶都是用茅草搭着茅草来做的,难免会有缝隙漏雨,这都是普遍现象。
为此,苏云希心里又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换个青砖大瓦房。
虽任重道远,亦当砥砺前行。
今天下雨,家里人都没下地,地里该种下的都种下了,现在算是农闲时期了。只有苏老爷子披着蓑衣去看了下田里的水有没有漫出来。
苏云希走到厨房,看到杨氏在揉面“大伯娘,今天是要做什么好吃的?”
“今天大家都在家,我们就做面条吃吧,那几个皮猴说天天喝粥喝的没味道。”
虽然上次买了米面,家里还是很少吃干饭,庄户人家都觉得,能在农忙时节吃点干的就很了不起了,平时还是以粥为主。
苏云希可是知道这个时代的面条都是现做的拉面,很麻烦,从和面到揉面再到面条做好,起码要一两个时辰。
趁着杨氏在擀面,苏云希切了点五花肉,剁了点肉沫,和着番茄辣椒炒了个臊子。
面条刚下锅,苏老爷子就回来了。
“老头子,田埂没塌吧!”
“娘,你也是瞎操心,那田埂是我和二勇一起砌的,这才下了多久的雨,哪那么容易就塌”
苏大勇抢在苏老爷子前接了话,又怄得苏老婆子给他飞了一记白眼。
哼,这是今天她第二次被怼了!
苏老爷子这才接了话“田埂好着呢,秧苗都往上长了好大一截,看着喜人。”
苏老婆子一听这话却忍不住嘀咕“这老东西是眼花了吧,这才下了多久的雨,咋就能长好大一截”
只有苏老爷子和苏云希对视了一眼,彼此心知肚明,都知道为什么秧苗长那么快。
可他们俩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小动作却被一人收入眼底。
苏青淮看着两人的动作若有所思,看来爷爷和大姐是有小秘密瞒着大家的。
这时杨氏喊“面好了”了的声音传来,众人停止交谈,鱼贯进入堂屋吃面。
满满两大盆的面条煮好放在冷水里过一下更劲道,拌着臊子吃,一口下去让人欲罢不能。
“娘,好好吃呀,真想天天都能吃到你做的面条”苏青弘含着一大口面口齿不清的拍着彩虹屁。
“你个没良心的小东西,天天做面条你是想累死老娘呀,这做一次可要花不少时间精力,哪里有空天天做。”
“那要不多做点面条晒干保存好,等想吃的时候煮少许时间就能吃,又快又方便。”苏云希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
众人惊讶了一下,倒也没有质疑她的想法,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面条还可以这样做。
“云希,你知道怎么做么”最新问出口的是杨氏,家里做饭的人一直都是她,要是能做成,以后可省不少事呢。
“额,难道不是按大伯母的做法做成的面条,再一根根把它晒干,就做成了么?”其实苏云希也不知道行不行,不过干面条也是用湿面条做成的,应该就是差不多的原理。
大家都有点不太相信,这么简单的么?
“等下试一下不就知道了。”杨氏三口两口就吃完碗里的面条,急不可耐的去打水和面。
苏云希则用笔画了一张类似于现代双排晾衣架的图片,让苏老爷子爷三照着做出来,再削一些比木架子间距长一些的竹条出来。
杨氏按照苏云希的指导,把皮擀的较之平时做面条时还薄一些,这样做出的面条就更细了些,也容易阴干。
经过一个半多时辰的忙碌,面条终于被一根根挂起晾晒,今天下雨,就只能先放在堂屋。今天先试水,只做了三斤的面,要是能做成,再慢慢增加。
“这要是做成以后家里随时都有面条吃了,那天我们在镇上吃的五文钱一碗的面,连油沫星子都没一点,还是在家里自己做的吃起来有味道。”苏二勇回味着早上吃的面条,都感觉肚子又饿了。
不过这句话倒是给苏云希带来了灵感,要是这面条做成了,是不是可以去摆个面摊,光靠她上山挖药材,要想赚大钱还是不太容易,还是得有个稳定的营生才行。
不过这只是苏云希自己的想法,就算能行也没法立即去做,不管做什么都是需要本钱的,她得多攒点资本,以防万一到时候做亏本了家里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这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三四天,这些天,苏家人也难得的在家好好休息了几天。
不过还有几个人例外。
“苏青远,你看看你写的字,狗抓出来的都比你的好看”
“苏青弘,你怎么又在开小差,是不是嫌罚的太少了”
“苏青淮……嗯,还不错,再接再厉,不过还是要劳逸结合”
“苏……”
这几天,家里人可算见识到了苏云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们识趣的都没往她跟前凑,苏云希也总算提前体验了一把不练字姐慈弟孝,一练字鸡飞狗跳的场景。
她发誓,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三个崽子送进学堂,不然她会内分泌失调。
天终于在第五天放晴了,这场雨让整个杏花村的植被都往上长了一大截。
到今天为止,面条总算阴干,早在做面条的二天,苏老爷子几人就应苏云希的要求,编了几个有盖子的竹筐,然后把面条按框子长短折断,在框子里垫上棉布,又在棉布里垫了一层油纸,才把面条包起来放好。
之后也煮了一次面条尝试,干面条比现做的更有劲道,也更爽口,最主要的更方便快捷了。三斤面做了差不多五斤面条,一斤面条能煮三碗半的面,也算不错的了。
苏云希也知道她想法的可行性,现在就是多往山上跑几趟,攒点本钱。
接近五月,山上已经开始长菌菇了,除了找药材,菌菇也可以拿来卖钱。
接连吃了几顿面条,今天就做了浓粥,喝过粥,苏云希又上山了,不过今天没带小尾巴苏青宇,多了个大尾巴苏二勇。
苏家其余人则去种辣椒苗,本来家里已经种了一批早的,不过后来苏云希又要求再种一亩,这次的苗是她用灵泉水培植的。
虽然不知道苏云希为什么要求种那么多辣椒,不过有苏老爷子应允,苏家人自然没有反驳的余地。
而苏云希空间中也是一派绿莹莹的景象。前几天撒下去的麦种已经发芽,泡的稻种也证明了可以再种植。
不过苏云希还是发现这苗出的没有第一茬那么壮实,这也说明空间就算再神奇,也不可能无底线的无视自然界该遵循的原则,不过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泡好的还是种了下去,看样子空间里不管是稻谷还是麦子,最多只能种两季。
而其余空着的地苏老爷子也在村里购置了足够的麦种撒了下去,现在整个空间都种得满满当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