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哦…”
转眼,苏玉珠这个一个多月的小小婴孩也开始时不时的发出个声调,逗得全家人喜乐开怀。
饭桌上,一家人边吃边聊,待吃得差不多了,苏老爷子这个一家之主开始起了话题
“云希,这眼看二季水稻也可以收割了,村长已经明里暗里的问了几次,县里还没有再征收的打算,如果有的话大伙好早做准备。”
听到这话苏云希和谢墨安对视了一眼。
从那天晚上聊天后,苏云希已经知道了这批粮种的重要性。
徐敬之那边肯定想征收,可县衙已经拿不出那么多钱了,他甚至私下里问过苏云希能不能先赊账。
虽然文安县百姓人手都已经有粮种了,不过县衙还是有自己的的官田的,也可以种植。
不过现在确实没钱买粮种了。
所以当时苏云希和谢墨安商量了一个法子,这个法子不会损害村民的利益,不过对于苏家来说就…
“爷爷,我想出钱收购村民手里的粮食。”
“云希,你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咱们自家的地里种的都吃不完,还花钱买,再说这可不是一点点,是几十万斤呢。”
苏云希话音刚落,苏二勇就接了话,他有点想不明白闺女为什么这么做。
苏家其他人虽然没问,不过也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苏老爷子磕了磕手里的烟杆,又猛吸了一口,才问苏云希
“云希,说说你的想法。”
“爷爷,县衙已经没有多余的银钱来购粮,虽然有周边的县城说过有购买的意愿,不过我们不敢保证是不是每个县令都如同县令一样爱民如子”
苏云希这话就有些骇人听闻,如果现在有懂律法的人在这里都可以告她个污蔑朝廷官员的罪。
“云希,虽然话这样说,那咱家也不必买下这批粮食呀。”
苏二勇还是有些不解,旁边的婉娘拉了他一下
“不懂就别多话,闺女会解释给咱们听的。”
“所以,如果没人购买这批粮食的话那么又会出现上次那样的情形,被人恶意收购,然后再高价卖到其他地方,要知道,咱们文安县虽然已经有高产粮种了,可其他地方没有。”
而更有可能得是,这批粮种会流入世家手中,成为他们增长势力的利器。
明年后的情况管不了,但是至少在粮种还稀缺的情况下,不能让世家太早得到。
“行,那就按云希说得做吧,待会儿我就让村长通知村里。”
苏老爷子没再多话,直接拍板决定。
“爷爷,你就不再问问其他的了吗?”
苏云希有些惊讶于爷爷这么干脆的决定。
“云希,我相信你做事自有你的想法,爷爷做了一辈子的农民,自然也希望所有百姓都能如咱家一样,能吃得饱饭,能大口吃肉。”
苏老爷子的话让苏云希打消的所有的顾虑,自然苏家人也是全力支持。
接下来的时间,又是一副热火朝天之相。
刘村长放出话后,村民虽疑惑怎么会是由苏家出面收购,不过他们知道苏家与县令关系匪浅以为是托苏家代理此事。
只要能把粮换钱,于他们来讲就是最好的事。
之后大半个月时间里,就是收割二季稻谷,加上苏家自己种植的还有空间里的,一共又是八十多万斤,苏云希全给收进了空间。
接着又是红薯的丰收,这次村民们总算见识到了何为亩产千斤,等真正把红薯挖出来才他们才知道,这红薯何止亩产千斤。
只苏家种的五亩地就收了一万五千斤,达到了惊人的亩产三千斤。
最后整个杏花村的红薯一共收了差不多二十万斤。
而一早得到消息的徐敬之也见证了这让人激动人心的一幕。
等苏云希把一盆蒸红薯端上桌的时候,众人才知道为什么这能作为主食。
“这红薯吃起来又香又糯,还带甜味,非常美味呀,确实是能填饱肚子,就是吃多了有点胀气。”
徐敬之接连吃了四五个,揉着有点发胀的肚子说。
“胀气也比饿肚子强,荒年的时候树皮都吃过”
苏老爷一感慨的接了一句,毕竟那样的日子,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最后是徐敬之以个人名义出钱买下了这些红薯,一部分由之前的运粮队送到各村村长手里,剩余的就在官田里育苗,再进行分发。
当然徐敬之也有问起第二茬粮种的事,不过也不知道谢墨安把他拉到一边说了什么,之后他就没再问了。
二茬稻谷和红薯都收完了,杏花村又紧锣密鼓的种下了冬小麦,现在杏花村人已经把苏家当做标杆了。
苏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稻谷和麦子都能种两季,还能在旱地种出稻谷,而且苏家还说明年会培育出棉花种子,愿意种的苏家可以免费送,不过数量有限。
之后还有种了银耳的那些人家,终于收获了第一批银耳,虽说数量不多,不过苏云希按承诺的全部回收,还告诉他们耳基可以二次栽种,不过也仅限两次,之后就需要再次到苏家买新的耳基。
不过这对于村民们也已经很惊喜了,毕竟光银耳就让他们多了一两多的收入,这样的事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呢。
再加上卖粮种和红薯的收入,杏花村村民总算可以过个肥年。
苏云希凭一己之力把这个村子变成了方圆十里最富裕的村子,那些之前没跟着他们行动的人家,现在都悔断了肠,可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来年再跟着他们走了。
十一月底,所有的事情告一段落。
谢墨安也开始准备回京的事,他已经出来快两年了,也该回家了,顺便和家里人商量和苏云希的事。
还是和去年一样,苏云希给他准备了一箱极品药材,外加三颗灵泉结晶。
这灵泉结晶每次出现的数量都不多,这次也只有十颗,苏云希给谢墨安拿了三颗,让他用香囊装起来随身佩戴,剩余的就当做给他父母的新年礼。
亭子里,谢墨安给苏云希用小炉子煨着银耳羹,说话的的语气里充满了不舍
“两天后我就出发了,你们过完年应该也要进京了吧,文彦舅舅都来信了,高家已经知道了你母亲的存在,说是要是再不把人带回去,文彦舅舅也别回家了。”
想到这苏云希也轻笑出声
“舅舅当时那哀怨表情,我现在都还记忆尤新”
中秋的时候高文彦来过苏家,一是来说明下他种的粮种情况,二就是来说他为了婉娘的事顶着多大的压力。
至于他庄子里粮食的收成他是和谢墨安说的,不过谢墨安之后偷偷告诉她,这批粮食已经悄悄运到边关,充做了军饷。
“那你就先走,等年后我和娘亲他们也会启程,到时再…”
苏云希话还没说完,就见暗一面色凝重的拿了个信封走了进来,递给谢墨安
“主子,咱们恐怕得立即出发了”
谢墨安展开信封,之间上面只写了六个字,却让他看后瞳孔都紧缩起来。
谢墨安把信封递给了苏云希,苏云希看到上面写着
“太后病危,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