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五万名士兵最终会全军覆没,到那时主公您身边没有任何可用之兵,就连区区的山越也无法平息!”
“到时候,为臣实担心您的生命安全!”
听到张昭这番话直指要害,孙权不禁勃然大怒。
然而,张昭代表的是江东所有豪族的力量,若孙权真的敢于对张昭下手,或许翌 ** 的头颅就会被呈献给曹操与寇封!到那时,江东将不再是孙氏的天下。
想到这一地步,孙权终究放下了抵抗的决心,瘫软在椅子上对张昭说道:
“叫子敬答应寇封的条款,但现在只能给出一半的物资,另一半待寇封战胜曹操之后再行供给。”
最后,孙权还是答应了寇封的要求,派遣了大量的辎重队,在鲁肃的带领下前往江夏。
这次,寇封亲自到江夏的水营前迎接鲁肃。
二人见面时,不再有以往的针锋相对,仿佛所有的紧张与对抗都不曾存在过。
孙权带来的粮食令人惊讶地达到了一百万石,远超出寇封所求,几乎是他最初请求的双倍之多。
但在其他如兵器、盔甲等物资上,则只有不到一万套;战马数量则更为稀缺,仅有千余匹,其中多数质量 ** 。
这些都是江东各大家族在极力拼凑下收集的结果,因江东本就不产战马,鲁肃因此建议以粮食作为交换条件来换取战马。
而孙权送来的这些,仅算是物资总量的一半,剩余的部分承诺会在寇封击败曹操之后全部交割给寇封。
对这一要求,寇封当然没有异议地接受了。
说真的,寇封本来就没打算一定要榨取孙权多少。
这毕竟是对方自己送上门的事,不用心算计一下怎能安心?
同时,如果寇封能在对抗曹操之后得到胜利,孙权若不履行之前的诺言供给剩余物资,这将成为寇封进攻江东的理由。
考虑到在寇封抵挡曹操的同时,无论是孙权还是江东的各大家族都会害怕如果他不全力战斗的后果,尽管知道这是寇封的‘勒索’行为,孙权和各大家族还是给予了这部分资源的供应。
此外,一旦寇封与曹操之间的大战爆发,孙权便有了合理的借口不去参战。
加上江东经历了前一次战役损失了大量精锐力量,并一直在与山越是进行征伐中,几乎没有余力再次卷入与曹操或寇封之间的战争。
对一向怕事又怕死的江东各大家族而言,以金钱解决麻烦无疑是上佳选择。
如果寇封真能击溃曹操,在他作为盟友的前提下,孙权趁机夺取中原一些土地,何尝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即便曹操当前似乎占有上风,但借寇封之力对抗曹操,即使失败了也无非是向曹操低头投降。
归根结底,世上不存在永恒的帝国,唯有世家能够长盛不衰,这一点绝非空谈。
若寇封胜了,那孙权及江东世家的地位自能保住,等于用金钱购得了安全。
关于之前寇封提出以江东名将太史慈交换刘备三兄弟之一的条件,孙权则坚决回绝并压抑下去了。
一则,如果要对刘备三人下手,他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少;而此时对孙权来说,邀请来了刘备,要让刘备离去却异常艰难。
另一方面,由于周瑜此前精心设计的一个策略,使得孙权看到了有可能招揽关羽、张飞为己用的机会。
权衡之下,他认为拥有两位武将(
孙权显然也不是容易被骗的人,如果这事泄露,定会激起江东军中的强烈不满!
因此,他立即 ** ,并对外声称与寇封装成联盟,提供给他的物资是为了共同对抗曹操。
而获知此事的刘备,则陷入了沉思。
虽然他在江东已近半载,但也不是毫无收获。
在私下里,他已经联络了几家曾受孙权排挤的地方豪族。
例如,曾经因孙策的政策受到重击的陆家,
尽管陆氏在孙策治下遭受重大打击,家族力量严重削弱,但他们底子依然雄厚,
因此,刘备和这些受压制的家族正在秘密接洽,打算利用当前江东动荡的机会,
联合几个昔日强大家族,一同 ** 反抗孙权,重振江东各家族的昔日荣光!
更重要的是,现今荆州、北方与中原均已被寇封及曹操占领,
只剩下江东相对较为薄弱,似乎是下手的最佳选择。
加上刘备身边的猛士如关羽和张飞等人勇冠三军,
如果联合这些地方豪族的力量,似乎并非不可能一战成功。
故而,他正准备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能与孙权正面抗衡。
然而,这一切都在孙权掌控之外,倘若他有所察觉,刘备恐怕早已不保。
但是,由于孙权对关羽和张飞的个人能力心存仰慕,
才允许刘备在他手下活动。
双方似乎都认为自己能掌握住对方的动向。
此时,寇封得到了大批的资源补给,再加上此前洗劫的荆北之地,其军队粮食可支撑三十万大军三年,
武器装备也大幅升级。
经过岳飞严格的整编训练后,寇封手下的二十万大军战斗力有了显着提升,
为防止孙权突然背叛,他还将一部分军需物资送至长沙,
命令长沙守将马良和副将魏延从杂役兵中挑选并训练两万名士兵,随时准备袭击庐江。
这样一来,以寇封目前的实力,对付孙权几乎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处理完这些事务后,寇封也将视线投向北方曹操。
现在的大敌无疑是曹操,曹操所部水军也快组建完成,不久就会发动南征行动,
因此寇封必须利用剩余的时间尽可能提高自己兵力的质量。
正当他考虑着下一步战略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囚禁的几位勇士中的一位——那就是被关押在这里已有近半年之久的江东悍将太史慈。
于是,寇封决定带上罗成和陈到前往狱中,去探视这位英雄。
初次见到太史慈时,寇封语气淡漠地开了口:“你是一个忠勇的人,所以我这半年没有尝试招降过你。
但是现在我与孙权合作共同对付曹操。”
“为了解决曹操的压力,他提供了众多马匹、武器和粮食来支持我,并提出了建议。”
寇封接着说:“以你的英勇交换关羽、张飞、刘备三人的人头,这些人头一旦交到我手上,我就放你走。”
太史慈听闻此言,一时喜出望外,浑身仿佛被希望之光照耀!
用低沉而略显沙哑的嗓音问道:“这么说,你是来释放我的?”
言语之间流露出一丝自由之盼。
“男子汉活于世,当挥三尺长剑立盖世功勋。”
这句话本就是出自太史慈自己之口,由此不难看出他对成就威名颇为重视。
然而,寇封接下来的话却瞬间浇灭了他的希望:“你想得太多,孙权给了我所需的所有物资,却未能送来那三个叛贼的人头。
这之间的原因你应该心知肚明吧!”
寇封不理会太史慈此时是何种神情,对他说,无论多或少太史慈这样一个勇将在他麾下并没有特别的影响!
“最好能说服你归降我军,如果实在不能,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耗费在此上面,毕竟曹操即将到来。”
紧接着,他又解释道:“毕竟是孙策的手下将领,非他孙权所倚重,想必你已经了解周瑜被冷落的理由了吧!”
说罢,寇封偕同罗成离去,特意留下了陈到与太史慈独处。
太史慈闻言呆住了许久,最后喃喃自语道:“没错,我是孙策的亲信,不是孙权的。
哈哈哈,真是一场闹剧,真是一场闹剧!”
在那一瞬间,太史慈似乎因为这个残酷的事实而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
陈到回忆起寇封之前的指示后,安慰性地对太史慈说道:
“你不必如此失落,我和赵云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认为刘备是个明主,结果最后都成了弃棋。”
“我的主公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为了生存不得不自主 ** 。
如果你想要为孙权复仇,并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什么不追随我们的主公,一同对抗曹操,在这场战役中扬名立万,再找机会向江东报复呢?”
听到这话后,太史慈愣了一会,眼中随即闪过一丝怨愤的火花。
他忽然站起身,说出了心中的唯一诉求:
“可以,但我只有一个条件:日后能够当面对孙权质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见状,陈到微微一笑——
是的,他们都遭受过被所谓的明主舍弃的命运,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反应,像他陈到以及赵云早已走出低谷;可是太史慈的情况显然更极端——因为在他内心深处真正效忠的对象其实是孙策,而不是后来接手的孙权!
“系统提示:太史慈忠诚度提升,当前为80点。”
伴随着这一声系统反馈,寇封知道这名勇将,最终因孙权的冷漠,投入了自己的帐下。
这么也好,对抗曹操的力量便又增强了一些。
此时,寇封接到了一位白耳精锐亲卫的通报,说是一位名叫黄承彦的荆襄名士前来拜访,特别指明只想单独见到主公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