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今天内心是矛盾的,他是北方经济特区外事顾问,道理上他应该站在北方经济特区一边。但他作为英国人,真的不愿意看到英国同胞死在自己面前。他也很难接受治外法权在北方经济特区不管用了,一直以来的优越感突然消失了,让莫理循十分的不适应。
端纳是澳大利亚人,他倒是站在中立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杀人了,被判处死刑没什么不对。就是在澳大利亚也一样,杀人了,被判处绞刑是很正常的。英国也是一样,只不过,在英国以外的地区,英国人被砍头,英国人不适应了,这很不公平。做错了,就得承担后果,这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是通用的。拿大清老百姓的话说,英国三兄弟是活该啊。
上午,9:30,载着三个死刑犯的三辆宝马警车从远处缓缓开过来。宝马车两侧是全副武装骑着马一路小跑的武警战士,前面有骑马的武警战士开道,后面也有骑马的武警战士断后,三辆宝马车前后左右都有全副武装的武警骑兵护卫。
前面的武警骑兵立即分开人群,在人群中分开一条五米宽的通道。接着很多武警战士过来,把执刑台围了一圈,三辆宝马警车依次停下,武警战士拉开车门,里面先出来一名武警战士,然后把里面的死刑犯拉出来,死刑犯头上扣着一个黑色的袋子。
三名死刑犯,分别从三辆宝马车里拉出来,然后依次被带上执行台。每个死刑犯身后站着两名武警战士,神情肃穆。
监斩官,朝阳警察局局长郑北方,看着三个头上扣着黑色口袋的死刑犯,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作为大清的子民,他痛恨洋人,作为英国人的学生,他在近两年的警校生活中,与英国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郑北方,朝阳县本地人,今年40岁,原来是私塾先生,也是程天运的亲舅舅,1902年9月初进入朝阳警察学校,1904年7月毕业。
“郑局长,还有十分钟就到行刑时间了。”秘书强袭提醒郑北方。
强袭,锦州人,原来是一个落弟的秀才,他和郑北方是八杆子的亲戚。1902年9月初进入朝阳警察学校,1904年7月毕业后,成为郑北方局长的秘书。
“哦,还有十分钟了吗?这么快。”郑北方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郑北方坐回位子上,然后下令道:“十分钟准备。”
听到郑局长的命令,武警战士立即摘去了扣在三名死刑犯上的黑色口袋。三人几乎同时看到了领事秘书拜恩斯,立即大声哀求:“拜恩斯先生,救救我们,我们不想死啊,求求你了,快救救我们吧。”
拜恩斯默默地看着台上的英国三兄弟,就是他开车把英国三兄弟从朝阳送到锦州港区,亲眼看着英国三兄弟登上去上海的英国邮轮。他本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可是万万没想到,朝阳居然又把他们从上海抓回来了。此时,他什么也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英国三兄弟送行。
拜恩斯突然大声对英国三兄弟喊:“别喊了,像个男人的样子,皇家海军会为你们找回尊严,会为你们报仇的,你们不会白死,女王陛下会记住你们的。”
武警战士抓住捆在犯人身上的绳子,神情冷漠,仿佛根本没有听到有人在朝英国三兄弟喊。
郑北方远远地看了一眼英国领事馆的领事秘书拜恩斯,这个人他认识,但没有说过话。拜恩斯经常来朝阳警察学校找他的教师朋友。听到拜恩斯说“英国皇家海军会为英国三兄弟报仇”,郑北方心中复杂的情绪立即变得简单了,友谊是与英国老师的,英国三兄弟是杀人凶手,该杀。在警察学校学了两年英语,看来还是有点作用的。
最高法院的代表,走上执行台,然后打开判决书,大声读道:
英国人约翰-史考特、罗伯特-史考特、杰森-史考特三人,于1904年11月17日晚,在朝阳县城里的来福酒家,枪杀五名北方经济特区老百姓,证据确凿,三个供认不违。北方经济特区最高法院于1905年2月25日,正式宣判,判处约翰-史考特、罗伯特-史考特、杰森-史考特三人死刑,于今天,1905年2月28日,执行死刑。北方经济特区最高法院,1905年2月28日,判决书宣读完毕。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终于听到有人喊:“时辰已到,验明正身,可以行刑。”
武警战士抬腿把英国三兄弟踹跪在执行台上,然后退到一边。
刽子手喝了一碗酒,把酒喷在鬼头大刀上,做好了执行前的最后准备。
三名红衣刽子手提着鬼头大刀,每人走到一个死刑犯旁边,举起了大刀。
英国三兄弟一起,哭喊成一片,比赛似的大声喊:“救命,我不想死。”
刽子手的鬼头大刀,高高举起,接着迅速下落,寒光一闪,三颗人头飞了出去,鲜血像喷泉一样喷出几米高。
1905年2月28日,中午,英法联军舰队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收到朝阳领事卡尔的急电:北方经济特区政府于今天上午10:00将三名大英帝国公民公开斩首。此时,英法联军的舰队离锦州港还有一天的路程。
西摩尔上将一拳打在桌面上:“我要亲手杀了那个戈辉,为大英帝国公民报仇。”然后转身下令:“命令,舰队全速前进,到达锦州后迅速登陆,发起攻击。我的皮鞋要在3月3日早上踏进北方经济特区总督衙门。”
西摩尔的命令一下,前锋舰队立即加速全速驶向锦州港。
公开斩首三名英国公民的事件,立即演变成北方经济特区重大的外交事件。所有的列强无不震惊,北方经济特区居然如此的强硬,居然敢公开斩首三名英国公民。两年前还在左右讨好列强,几乎是列强要什么就给什么,怎么转眼就变了。就连德国和美国都感觉十分不适应了。英法两国自不必说了,正在打得你死我活的日本和俄国也着实震惊不小。照这样下去,以后和北方经济特区还真不好相处了,以前的治外法权现在在北方经济特区根本不好使,一切外国人必须遵守北方经济特区制定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哪国人。
英国驻北京公使窦纳乐少校直接来到大清外交部衙门,要求立即法办北方经济特区总督戈辉,否则大英帝国会自己动手法办戈辉。
现在的奕匡也习惯戈辉时不时弄出点外交事件来了。他打发走了英国公使后,马上进宫面见慈禧太后和皇上。而慈禧太后也已经知道了,现在慈禧也习惯戈辉了,法办戈辉?不现实,现在的北方经济特区已经尾大不掉了,听铁良和袁世凯的说法,现在的东北禁卫军的实力,估计有20万人,单从武器装备上讲,就远胜过北洋常备军和北京禁卫军。
再说,每个月戈辉都会通过在北京的东北银行给慈禧太后送国家建设债券。现在慈禧手头宽松的很,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加上戈辉在表面上还非常的听话,所以慈禧太后打心眼儿里还真不想法办戈辉,但洋人那里也确实不好打发。当奕匡赶到慈禧太后驾前时,发现铁良和袁世凯已经先于自己到了。对于这次严重的外交事件,大家的意见居然如此的一样,放任不管,一切与朝廷无关。因为大家都知道,按照现在东北禁卫军的实力,列强短时间内还真拿戈辉没办法。就拿现在已经进入渤海湾的英法联军舰队,大海上虽然禁卫军没办法,一旦到了陆地上,那结果还真不好说。
现在的奕匡和载沣就不说了,铁良和袁世凯几乎已经和戈辉打成一片了。到本月初为止,铁良的北京禁卫军和袁世凯的北洋常备军,前年8月份从北方经济特区东德枪械兵工厂分别订购的六万支毛瑟G03式军用步枪就已经完成十分之一了。做工之精良,已经超过了列强的武器。手枪子弹通用,FA-96,FA-99,FA-11,三种手枪仅用了四个月就全部交货了,手枪让人爱不释手。铁良和袁世凯都向北方经济特区又分别追加了六万支毛瑟G03式军用步枪的订单。
北方经济特区还向他们推荐了一款叫FA-2型军用狙击步枪,使用0.3寸x2.2寸的重机枪弹,和03式马克沁重机枪的子弹通用。但是价格不是一般的贵,是非常贵,但那变态的威力和射击精确度,着实让铁良和袁世凯震撼了一把。两个人咬着牙分别下了1000支的订单,铁良和袁世凯分别组建了一个狙击步枪训练营,仿效禁卫军在一线作战部队狙击手,他们并不打算像禁卫军那样,在步兵班配制狙击手,铁良和袁世凯都认为狙击手配制到营级就可以了,由统带直接管理。
铁良和袁世凯算是明白了,难怪北方经济特区经常敢和列强对着干,在列强面前腰杆子硬,实力在那里放着呢,如此精良的武器,加上弹药充足,训练到位,和列强一战完全没有问题,赢不敢打包票,至少不会惨败。如果他们要是知道,东北禁卫军自用的武器比卖给他们的还要先进,不知道他们又做何感想。
经过商议,朝廷对北方经济特区的态度很快确定了。于是3月1日,北京清政府外交部就发表了公告:斩首三名英国公民的事件,是北方经济特区地方政府的行为,大英帝国政府可以直接与北方经济特区交涉,与朝廷无关,朝廷也不予干涉。
这样做虽然有损朝廷的威严,但这些年朝廷的威严损失的还少吗,不差这一次,多一次不多,少一次也不少,再说,朝廷也想通过英法联军好好修理一下越来越无法无天的北方经济特区。
而此时的锦州港区,禁卫第9师正在组织老百姓加速撤离锦州,因为英法联军的舰队马上就要到达锦州了。老百姓可以什么家当都不带,一切损失都由北方经济特区政府赔偿。
时间就是这样在紧张的准备中飞快的过去。
英国皇家海军长江舰队,作为英法联合舰队的先遣舰队,于1905年3月1日夜到达锦州港区外海。
舰队司令官加里-卡希尔看着港口上灯火通明,望远镜里,港口上人并不多,有很多面美国和德国的国旗在寒冷的夜风中飞舞着。
舰队司令官加里-卡希尔马上向联军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报告:前锋舰队已经到达锦州港外海。
正在一边喝着大吉岭红茶,一边用手指若有所思的敲打着桌面的西摩尔上将接到了前锋舰队发来的电报。西摩尔的拳头狠狠的砸在了桌面上:“太好了,命令前锋舰队马上登陆,不得停留,立即向朝阳进军”。
接到联军总司令的电报后,前锋舰队司令加里-卡希尔立即命令:“压低炮口,直接进港,如遇反抗,立即开炮。”
长江舰队一边向港口驶去,一边打出了联络的灯光“我要进港”。
港口上很快做出了反应,并打出回应的灯光“可以进港”。
美国驻朝阳领事凯奇手里把玩着一枚100文硬币,对两只手都插进风衣口袋的德国驻朝阳领事乔纳斯说:“英国人来,好戏要开场了。”
乔纳斯把脸向围巾里再缩了缩,插在口袋里的手紧紧的贴紧自己的腹部,看着远处海面上一长串的灯光,用哆哆嗦嗦的声音说:“开个赌局如何?”灯光下,一团团的热气从乔纳斯的口中喷出来。
凯奇也看着海面上英国舰队的灯光,然后扭头说:“堵什么呀?”
乔纳斯哆嗦着说:“当然是哪一方会赢了。”
凯奇笑了:“你觉得这个有悬念吗?”
乔纳斯把目光投向英国舰队,然后认真地说:“你觉得现在的禁卫军还是以前的八旗兵吗?经过那位小总督几年的思想教育之后,禁卫军还会像八旗兵那样怕死吗?加上现在禁卫军手里拿的可不是以前的大刀长矛了,是真的能够射出子弹,精确命中目标的步枪。大量的军官接受过正规的德式军校教育,士兵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样的禁卫军,还会出现1900年那样的结果吗?”
凯奇听完后,认真的问道:“如果禁卫军赢了,那会出现什么后果?”
乔纳斯低头看了看头顶上猎猎飞舞的德国和美国的国旗,然后很肯定地说:“如果禁卫军赢了,那结果绝不仅仅是禁卫军赢了这么简单,很可能是一个古老帝国的真正崛起。”
凯奇把手中的100文硬币借着港口上的灯光,再次仔细看了看:“那样的结果,对很多人来说是相当的可怕。也一定会影响德国和美国的现有利益。”
乔纳斯补充说:“世界将会变得更热闹了,失去的同时,也意味着得到,美国和德国肯定会得到新的合法的更多的利益。”
凯奇认真的看了乔纳斯一眼:“你觉得这是好事?”
乔纳斯扭头看了看远处灯火通明的15层楼高的锦州港务局办公大楼(锦州大厦),巍峨雄伟,像是在宣示一个古老国家的崛起,这是锦州港区目前最高的建筑。他收回目光点点头:“就像你手中的硬币,结果也具有两面性,关键看你看中了哪一面。”
这时,英国舰队离港口越来越近了,锦州港的德国籍引水员已经登上英国军舰,开始引导军舰进港。
“一枪一炮没放,英国人的军舰进港了,这就是你相信的禁卫军,英国人赢了第一步。”凯奇叹了口气道。
乔纳斯点点头:“英国人赢了第一步,禁卫军的优势在陆地上,在东北的大山中,英国人的苦头在后面呢。”
英国军舰的汽笛声响彻整个港口,仿佛是在向所有人示威,旗舰很快靠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