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接二连三展现出的新能力,让团队成员们既惊喜又兴奋,同时也带来了一丝隐忧。毕竟,这些能力关系到团队在末日世界里的生存与发展,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这些能力在关键时刻能稳定发挥作用,念志腾与李教授迅速组织团队,展开了一场全面且细致的能力测试。
在调解能力的测试环节,李教授带领着科研小组,在工厂的一处空旷场地搭建了多个模拟自然环境的封闭区域。他们挑选了多组具有典型敌对关系的生物,比如猫和老鼠、狐狸和兔子、老鹰和蛇,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封闭区域内,然后把经过训练的仓鼠放入其中。
第一次测试时,猫和老鼠被关进了一个模拟草地的区域。猫一见到老鼠,立刻弓起背,毛发竖起,发出低沉的咆哮声,眼中闪烁着捕猎的欲望,而老鼠则吓得瑟瑟发抖,蜷缩在角落里。就在猫准备扑向老鼠的瞬间,仓鼠被放了进去。仓鼠先是在原地停顿了一下,随后便朝着猫和老鼠的方向快速移动。它一边靠近,一边发出特殊频率的“吱吱”声。一开始,猫似乎并没有被仓鼠的叫声所影响,依旧死死地盯着老鼠,蓄势待发。但随着仓鼠持续不断地发出叫声,猫的神情逐渐发生了变化,它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咆哮声也渐渐停止。而老鼠似乎也感受到了危险的减弱,不再那么惊恐,开始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最终,猫和老鼠在仓鼠的调解下,在同一个区域内和平共处,没有发生任何冲突。科研小组的成员们站在一旁,紧张地观察着整个过程,手中的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个时间节点和生物们的行为变化。
为了验证这不是偶然现象,科研小组又进行了数十次类似的测试,更换了不同的生物组合和测试环境。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他们发现,仓鼠的调解能力成功率高达85%以上,这一结果让大家十分振奋。然而,李教授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指出,还有15%的失败案例需要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提高调解能力的稳定性。
接下来是对仓鼠导航能力的测试。念志腾带领着一支测试小队,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沙漠地带。沙漠中沙丘连绵起伏,环境复杂,极易让人迷失方向。他们挑选了几只训练有素的鸽子,将它们带到沙漠深处的不同位置,然后让仓鼠为鸽子指引返回营地的方向。
第一次测试时,一只鸽子被放置在距离营地约50公里的地方。仓鼠站在鸽子旁边,对着天空发出一连串有节奏的叫声。鸽子似乎听懂了仓鼠的指令,振翅高飞,朝着一个方向飞去。测试小队则驾驶着改装后的越野车,紧紧跟在鸽子后面。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鸽子顺利地回到了营地。念志腾和队员们欢呼雀跃,为仓鼠的成功导航感到高兴。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此,继续进行了多次测试,改变鸽子的释放地点和距离,以及天气和地形条件。
在一次测试中,天空突然下起了沙尘暴,能见度极低。队员们都为这次测试捏了一把汗,担心仓鼠的导航能力会受到影响。然而,令人惊喜的是,仓鼠依然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准确地为鸽子指引了方向。鸽子在沙尘暴中艰难地飞行,最终还是成功地回到了营地。通过这一系列的测试,团队发现,仓鼠的导航能力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发挥作用,其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最后是对仓鼠与昆虫信息交流能力的测试。科研小组在森林中选取了一片特定的区域,设置了多个信息传递点。他们在不同的信息传递点放置了不同的物品,如食物、危险标识等,然后让萤火虫按照特定的信息进行闪烁。仓鼠则被放置在起点位置,需要解读萤火虫传递的信息,并将其传达给测试人员。
在第一次测试中,萤火虫传递的信息是“前方50米处有食物”。仓鼠看到萤火虫的闪烁后,迅速跑到测试人员面前,用爪子不停地抓着测试人员的裤脚,然后朝着食物所在的方向跑去。测试人员跟着仓鼠来到了指定地点,果然发现了放置的食物。为了增加测试的难度,科研小组不断改变信息的内容和传递方式,如加入干扰因素、更换信息编码等。经过多次测试,仓鼠都能够准确地解读萤火虫传递的信息,并将其传达给测试人员,其信息交流能力的可靠性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通过这一系列全面且严格的能力测试,仓鼠的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认可。团队成员们对仓鼠的信任进一步加深,他们相信,在仓鼠的帮助下,团队在末日世界中的生存将变得更加有保障。而念志腾和李教授则表示,他们将继续对仓鼠的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不断挖掘其潜力,为团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