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紫微城内,金殿巍峨,雕梁画栋间彰显着皇家威严。武则天身着华服,头戴凤冠,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
“诸位爱卿,关于冀州水患之事,可有良策?”武则天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宰相狄仁杰出列,拱手道:“陛下,臣已拟定赈灾方案,即刻调运附近府库的粮食和物资前往冀州,同时派遣工部官员前去加固堤坝,以防后患。”
武则天微微颔首:“狄卿所奏甚善,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安抚好百姓,重建冀州。”
“臣遵旨。”狄仁杰领命退下。
然而,就在朝堂看似有条不紊地商议国事之时,一股暗流却在悄然涌动。武三思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阴鸷。他一直觊觎着朝堂的最高权力,对武则天重用狄仁杰等大臣心怀不满,认为这些人阻碍了他武氏一族的权势扩张。
退朝后,武三思匆匆回到府中,招来自己的心腹谋士周兴。“今日朝堂之上,狄仁杰又出尽风头,陛下对他信任有加,长此以往,我们武氏何时才能真正掌控朝堂?”武三思满脸不悦地说道。
周兴微微眯起眼睛,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王爷莫急,狄仁杰虽得陛下信任,但他刚正不阿,树敌颇多。我们可从他的政敌入手,暗中收集一些对他不利的证据,再寻机呈给陛下,定能动摇陛下对他的信任。”
武三思听后,眼中一亮:“此计甚妙,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做得隐秘,不要露出破绽。”
与此同时,狄仁杰回到府中,却丝毫没有因朝堂上的风光而放松警惕。他深知武三思等人对他怀恨在心,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叫来自己的得力助手李元芳:“元芳,近日你多留意武三思等人的动向,我总觉得他们在谋划着什么。”
李元芳点头道:“大人放心,我这就安排人手去查探。”
几日后,周兴果然收集到了一些所谓狄仁杰亲信贪污的证据,他如获至宝,立刻呈给武三思。武三思看着手中的证据,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这下可有机会扳倒狄仁杰了,明日早朝,就将这些证据呈给陛下。”
第二日早朝,武三思出列,手中高举着证据:“陛下,臣近日查获狄仁杰亲信贪污的铁证,狄仁杰身为宰相,用人失察,难辞其咎,恳请陛下严惩。”
武则天接过证据,脸色微微一变,她看向狄仁杰:“狄卿,此事你作何解释?”
狄仁杰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拱手道:“陛下,臣用人不慎,甘愿领罪。但臣对这些事情并不知情,恳请陛下彻查,还臣一个清白。”
武则天沉思片刻:“此事关乎重大,不可草率定案。朕命大理寺少卿宋慈负责调查此案,务必查明真相,不得有任何偏袒。”
退朝后,狄仁杰回到府中,心中暗暗忧虑。他深知此次武三思等人来势汹汹,自己虽问心无愧,但若是被有心之人陷害,也难以全身而退。他唤来李元芳:“元芳,看来我们要加快调查武三思等人的步伐了,只有掌握他们的把柄,才能在这场斗争中占据主动。”
宋慈接到调查狄仁杰亲信贪污案的任务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带着手下的衙役,日夜奔波,仔细查验每一个证据,走访每一个相关证人。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这些证据看似确凿,实则疑点重重,背后似乎有人故意操纵。
而此时,武三思等人也在密切关注着案件的进展。周兴担心宋慈会查出真相,对武三思说道:“王爷,宋慈此人刚正不阿,若是让他继续查下去,我们的计划恐怕要败露。不如派人暗中给宋慈施压,让他草草结案。”
武三思犹豫了一下:“这样会不会引起陛下的怀疑?”
周兴冷笑道:“王爷放心,我们做得隐秘些,就算陛下有所怀疑,也没有证据。而且,宋慈若不配合,我们还可以给他安上一些罪名,让他自顾不暇。”
武三思咬咬牙:“好,就按你说的办。”
很快,宋慈就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一些神秘人暗中威胁他,让他尽快结案,否则后果自负。但宋慈毫不畏惧,他坚信真相只有一个,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
他在一次外出调查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原来,那些所谓的证据,都是武三思的人伪造的,他们买通了一些人,让他们作伪证。宋慈如获至宝,立刻将这个线索上报给武则天。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武三思,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伪造证据,陷害朝廷重臣!”
武三思吓得连忙跪地求饶:“陛下恕罪,臣一时糊涂,被周兴蒙蔽,才犯下此等大错。”
武则天怒目而视:“将周兴打入大牢,等候发落。武三思,你身为皇亲国戚,不思为国效力,却在朝堂之上兴风作浪,即日起,免去你所有官职,闭门思过。”
武三思灰溜溜地退下,心中满是怨恨。而狄仁杰则因此事得以洗清冤屈,他对武则天感激涕零:“陛下圣明,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此一役,朝堂上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武则天深知,暗流依旧存在,各方势力的争斗从未停止。她看着殿下的群臣,心中暗暗思索着如何进一步稳固朝堂,治理好这大唐江山。
不久后,西域传来消息,吐蕃蠢蠢欲动,似乎有进犯大唐边境的迹象。武则天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此时,朝堂上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的大臣主张求和,认为吐蕃实力强大,若贸然开战,只会劳民伤财;而有的大臣则主张出兵,扞卫大唐的威严。武则天陷入了沉思,她深知战争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必须慎重考虑。
狄仁杰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求和并非长久之计,只会让吐蕃更加嚣张。但出兵也需谨慎,我们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吐蕃,探清他们的意图,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御,做好备战准备。若吐蕃一意孤行,再出兵不迟。”
武则天听后,觉得狄仁杰所言有理:“狄卿所言甚善,就依你所言。朕命你挑选一名得力使者前往吐蕃,务必摸清他们的虚实。”
狄仁杰领命后,经过深思熟虑,挑选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王玄策。王玄策虽然年轻,但才华出众,胆识过人。他接到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但也毫不畏惧。
王玄策带着一队人马,踏上了前往吐蕃的征程。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他们抵达了吐蕃的都城逻些城。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自接见了王玄策。王玄策不卑不亢,向松赞干布表明了大唐的立场和态度。松赞干布听后,微微一笑:“大唐乃天朝上国,我们吐蕃一直敬仰。此次边境之事,实乃误会,我们并无进犯大唐之意。”
王玄策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但他还是敏锐地察觉到松赞干布的话语中似乎有所保留。他决定在吐蕃多停留几日,进一步探清虚实。
在吐蕃期间,王玄策四处走访,与当地的百姓和官员交流。他发现,吐蕃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一些贵族势力对松赞干布的统治心怀不满,他们暗中勾结外敌,企图发动叛乱。
王玄策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情报,他立刻将此事传回大唐。武则天得知后,决定利用吐蕃内部的矛盾,分化瓦解他们的势力。
她一面派遣使者与松赞干布保持密切联系,稳住吐蕃;一面暗中支持吐蕃内部的亲唐势力,帮助他们对抗叛乱势力。在大唐的暗中支持下,松赞干布成功平定了内部叛乱,对大唐也更加感激和敬畏。
边境危机暂时解除,大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武则天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她将继续带领着大唐的臣民,开创更加辉煌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