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 1937 年 10 月份,中华大地上南北同时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大型会战。北方是以晋绥军、中央军、西北军、八路军以及部分东北军、川军等部队为主,与日本华北方面军、察哈尔派遣军进行战略大会战,这场会战决定着未来华北地区的抗战格局。南方则是以上海闸北为中心,中日两军集结百万大军,在淞沪地区浴血搏杀。这两场大战均引起全国关注,它们对于抗战形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由于中日两国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后勤补给等方方面面均严重落后于日本军队。因此在战场上,日本军队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凭借着优势装备,打得中国军队节节败退。
此时在淞沪地区,中日两方均数次增兵,双方围绕着罗店、大场展开殊死搏杀。但是由于日军拥有制海权、制空权,加上其地面部队重火力支援,中国军队防线不断被突破。10 月 28 日,中国军队全部退过苏州河南岸,在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北新泾等地构筑新防线。同时中央军第 88 师留下一个营继续坚守四行仓库,留下“八百壮士”的英雄故事。
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正在召见刚从淞沪前线返回的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以及军政部部长何应钦。
“敬之、辞修,这是来自二战区的一份电报,你们看看吧。”蒋委员长说着将一份电报放到桌子上。
何部长率先拿起电报,认真浏览完后递给了一旁的陈总指挥。
陈总指挥接过电报后,仔细浏览,脸上逐渐露出欣喜之色。
“敬之、辞修,你二人看完电报后有何想法?”
何部长先行发言,只见他语气淡定地说道:“委员长,值此全国战局低迷之际,这样的胜利对于军心士气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同时对于代县守军进行嘉奖,以示鼓励。”
陈总指挥刚从前线回来,前线自从反击温藻坝失利、大场失守以来,军心士气受到严重打击,正是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于是他情绪略带激动地说道:“委员长,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大力宣传,而且还要将代县守军指挥官李宏作为抗战英雄,树立典范,从而激励军中将士奋勇杀敌、报效国家之心。”
蒋委员长听完他们二人的话后,并没有直接回复,而是反问道:“敬之、辞修,你们二人难道就没有看到这支队伍身上的价值?”
何部长和陈总指挥都不明白蒋委员长的意思,于是语气恭敬地齐声说道:“请委员长示下。”
蒋委员长面色十分严肃,说道:“敬之、辞修,从现在的战局来看,二战区是很难守住太原的,因此我们要为太原沦陷后的山西乃至华北进行战略布局。太原一旦沦陷,我军将会退到晋南、晋西,依托中条山、吕梁山两大山脉抗击日寇。届时山西大片领土将会落入日寇手中。但这只是令我担忧的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八路军。”
听到八路军这个词,陈总指挥愣了一下,显然没有领会过来蒋委员长话里的意思。于是陈总指挥问道:“委员长,这与八路军有什么关联?”
然而何部长似乎多少听出了蒋委员长的意思,说道:“委员长,您莫不是担心八路军会趁机坐大?”
蒋委员长点点头,说道:“不错,八路军极为擅长游击战、运动战,太原一旦沦陷,随着我军退守中条山等地,山西大片领土成为沦陷区,八路军势必会挺进敌后,占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届时他们就会发挥他们的优势,就像过去十年那样,建立所谓的根据地,发展壮大,我国民政府将无法对其管束限制。若是任由他们坐大,那么未来山西是谁的可就另说了。”
何部长听后,沉思道:“委员长,此事确实令人担忧,太原一旦沦陷,我军势必损失惨重,根本无力挺进沦陷区,想要对八路军进行限制,难度非常大。”
陈总指挥说道:“委员长,此时抗战乃是全国头等大事,八路军挺进敌后,对于抗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还能牵制日军,减轻我前线部队的压力。我们是否可以暂时先不管他们,集中力量打败日寇,之后再对付他们。”
蒋委员长却说道:“辞修,日寇我们要打,八路军我们也不能不管。我们好不容易把他们困住,若是让他们坐大,那我们十年之功将尽数白费。”
陈总指挥听后,立马点头说是,随后说道:“那依委员长之意,我等应该如何行事,请委员长示下。”
蒋委员长说道:“我的意思是派人接触这个李宏,最好将其拉入我中央军旗下,让其在敌后发展,与八路军争夺地盘,从而限制八路军发展。从此人凭借一个团就能全歼近千日寇来看,其军事能力并不弱,只要我们好好利用,不仅可以限制八路军,还能为将来政府掌控山西提供助力。”
陈总指挥听后,思索片刻,说:“委员长,八路军在山西有 3 个师,此人手里只有一个团,怕是难以与八路军争锋。”
蒋委员长对此早有腹稿,看向何部长,说道:“敬之,此事就由军政部来办,给其一个旅的编制,将李宏提拔为少将旅长,让他在敌后大力发展。”
何部长点点头,恭敬地说道:“是,军政部会给其一个独立旅的编制。”
陈总指挥摇摇头,反驳道:“何部长,此时我国军各部接连战败,民用对我们信心日益下降,与其给一个独立旅,不如直接给一个正式旅。一来可以让李宏明白,他这个旅编制不会随意裁撤,可以收拢其心,让其对中央死心塌地。二来独立旅远不如正式旅更能安民众之心,独立旅随时都能裁撤,而且民众听着就不会认为其是什么精锐,对政府自然就不会热情支持。”
蒋委员长考虑片刻后,说道:“敬之,辞修说的有道理,就按这个意思办吧。”
“是。”随后三人又开始讨论起了淞沪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