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汤都没煮一碗,配的是白开水。
丈母娘变了,跟以前不一样了。
李青香故意冷落刘大齐,这种女婿不配对他好,没意思。
要是因为今天这顿饭,以后不来了更好,她也懒得招待。
反正也指望不上,不如就吃断了也好。
人都说儿女是上辈子欠下的债,有时候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下午她开始裁剪风衣,打算十一件全都裁剪好。做完十一件风衣后,发霉处理的布几乎不剩什么。
下一批布什么时候有也不好说,她是可以厚着脸皮求赵清隼帮忙买布,那样的话,显得自己贪得无厌。
已经要了人家厂里的碎布,又要他帮忙买好布,买了一次,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还是算了,就算不做衣服,她在服装厂也有提成,还能做发饰,总是麻烦赵清隼不太好。
等以后布匹随便买了她再做不迟。
假衣领子要的量大,买棉线不用票,可以随便买,以后她就把重点放在这两样上面。
镇上有家信用社,把这么久挣的钱都拢到一起,凑齐一千块,拿去存了,放在家里不安心。
放在信用社,多少能挣点利息,要用时也可以去取回来。她存的是一年定期,随时能取的那种。
信用社的人看见她存了这么大一笔钱,个个惊讶。
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李青香从信用社工作人员的脸上看到了羡慕嫉妒,暗暗发誓,下次存钱不能存在这里,得去市里存,免得人知道她的经济情况。
陈风接到口信,让她下雨天回家一趟,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下雨天,她抱着最小的女儿慧慧,背着做好的货回了娘家。
儿子建设丢在家里,没打算带去,他是男娃子,家里有公公婆婆在,用不着带走。
洋洋好久没见到妹妹了,此刻瞧见,亲昵的不行,带着她一起玩,把好吃的拿出来给她。
“妈!叫我回来有啥事?”陈风把货给了李青香,“这是我婆婆做的,你清点一下。”
李青香打开袋子,里头的发圈每三十个捆在一起,一共五捆,一百五十个。
发夹也用线拴着,十个一捆,一共十捆,一百个。她不用一个一个数,只清点几捆就行了。亲家母不愧是做惯了事情的人,能想出许多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基本上她那边怎么来的货,她就怎么寄给陆晨远。
不会多也不会少,每一捆的数量都是正确的。清点了一下,算好多少钱,记在心里,李青香把做好的风衣拿出来,给了陈风。
“妈接了些衣服做,你锁扣眼,钉扣子,每件五块钱。让你回来干活,没别的事。”
陈风乐坏了:“妈!你从哪儿接来的活?锁扣眼,钉扣子,一件真的有五块?哈哈哈!这样的活要是长期有,那我不赚翻了。”
李青香不想打击她,可事情总得说清楚。
“你别高兴的太早,总共就十一件,多了没有。”
“有十一件已经很好了,差不多抵得上洋洋一年的伙食费了。”陈风半点不嫌弃,反而笑得合不拢嘴,“妈!谢谢你啥好事都想着我。”
“我不想着你还能想着谁?别人也不会呀!我就算想着也没用。”李青香将要钉的扣子也拿出来交给陈风,“位置我已经用画粉画好了,你今天就把这些扣子钉完。”
“行,我马上动手。我干活你放心,保证做得又快又好。”陈风跟李青香的相处久了,越来越随意,说了句俏皮话。
李青香没取笑她,反而微微点头:“是,你干活妈放心,所以才留着让你回来帮我做。风儿!你要是有时间,还可以帮我车衣服,都是裁剪好的。
妈干了几天,有些乏。车衣服也算你五块钱一件,算上钉扣子,一件给你十块。”
陈风摇头:“用不着,钱都我挣了,你挣什么?车衣服免费,我也正好学习一下这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
妈!你也有一大家子要养,弟弟妹妹还在读书,今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都给了我,你怎么办?
单靠老爸那点工资,培养不出两个大学生。四妹妹生来会读书,不读可惜,我出嫁了,能给我活干已经很好。
我婆婆常说,娘有娘的家,儿有儿的家,不能混为一谈,容易出事。”
听言,李青香欣慰地看着陈风:“妈知道你是个好的,心里有杆秤,不会乱来。可妈也不是随口就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付出了劳动,自然得有报酬,白给我干怎么行?还有好几件呢?”
“没事,所有衣服的扣子都包给我钉,我免费给你车衣服。”陈风拿起剪刀开扣眼,“十一件衣服呢,我做完就能拿五十五块,比惊雷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对了,妈!姐夫给惊雷带口信,让我劝劝你,别跟大姐一般见识。本来这话我不想提,前几天姐夫又找惊雷说这事,我想我还是跟你说一声吧!要不要我去大姐家一趟?”
“不用。”李青香戴上眼镜,开始车衣服,“没啥好说的,你大姐夫来过了,我也把话跟他说的清清楚楚,以后怎么样全凭他们心意,无所谓。”
陈风叹气:“大姐夫不会让大姐跟家里生份的,不然也不会让惊雷带话给我。妈!你别生大姐的气,她都是被大姐夫撺掇的。”
“不提她,提起来就恼火。”
李青香没想到刘大齐还有脸让邱惊雷带话给陈风,真是少见。事情是他处心积虑要闹的,看她不买账,又四处托人说和。
早干嘛去了?这不吃饱了撑的。
“行,不提。”陈风说了件高兴的事,“我家的地基挖好了,匠人已经量好了尺寸,放了石灰线,等秋收后就开工。”
“红砖买好了吗?”李青香问。
“买好了,砖厂的人包送到,每天下工后送来,管一顿饭。”陈风对此半点不担忧,“我都想好了,就给他们煮面条吃。
省时省力,还能多掺菜,买菜做饭太累了,我没时间。”
李青香赞同:“也行,一辈子盖一回房,不怕人吃,不过就点面条的事。再能吃,又能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