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言,洋洋小脸垮塌,眼巴巴地瞅着李青香,连干活都忘了。
李青香瞪一眼陈风,赶紧安慰,生怕说晚了,孩子要哭出来。
“瞎说什么,你大弟没那么快结婚。就算真结婚了,洋洋在家里住也没关系,我能挣钱,你爸还有工资,养个孩子能费多少事?
再说了,以后你盖房子的外债还完了,洋洋读书的费用,你肯定得自己掏吧!”
“那当然。”说话归说话,陈风的手没停着,低头继续车发圈,“惊雷说了,洋洋的生活费我们拿,五块钱一个月先记账,等我有钱了就给。
她是我们的女儿,不能让爸妈养。我就怕一直让她待在家里,大姐和弟弟妹妹们有意见。”
李青香不以为然,看着洋洋小脸上扬起微笑,心里松了口气。孩子敏感脆弱,可不能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
“你给钱了,他们能有啥意见?你大姐回来我也跟她说过,一个月五块钱,她要是愿意,也让晶晶和芳芳来,我无所谓。
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愿意给钱的都来,就当我开办一间晚托班。”
“啥是晚托班?”陈风回头好奇地问。
李青香一怔,一不留神,把后世才有的词说出来了,下次得小心,不能瞎说。
“就是帮你们姐妹二人管孩子读书吃饭的地方。”
“啊!原来是这么个意思。”陈风听明白后愣了片刻,“妈!你这名字取得怪好听的。”
李青香:“......”
不是我取的,我也是乌鸦学舌学来的。
陈风在家里待了一会儿,帮李青香做了不少发圈,发带,眼看时候不早,急匆匆回去了。
她嫁的邱家村离镇上不是很远,他们属于同一个镇,只是邱家村在山沟沟里。
洋洋跟妈妈说完再见后,依然努力翻发带,小家伙干活认真执着。李青香也没管,她喜欢干就让她干。
傍晚了,清洗布都干了,李青香一块一块收起来,叠好,堆在两条凳子拼起来的地方。
转眼到了星期天,陈雪和陈德海都在家,李青香忙着做裤子,家务活落到了两个孩子身上。
她不用出工,两个孩子在读书,他们家没人去生产队干活。自留地的活陈富贵下班回来会去忙,她的任务本来是做饭洗衣服,照顾家里。
弄了点小生意,她忙了起来。
陈雪只会读书,别的啥都不会,煮饭还行,炒菜没学会。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要不就是半生不熟。
这种毛病即便前世嫁了人还是没学会,一直就这样凑合着。
李青香炒菜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天赋这种东西就是天生的,教都教不会。
明明同样的炒菜步骤,同样的用料,到了陈雪手里,就是炒不出好吃的菜来。
家务活中,炒菜这一项,李青香不敢让她做,一定要自己亲手来。
吃完早饭,陈雪洗衣服,陈德海在屋里写作业,陈富贵上班,洋洋和李青香忙着做裤子。
李青香做,洋洋捡地上掉落的线头,不屑,充当扫把簸箕的责任,争取让屋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大约十点多的样子,老大家的两个女儿,刘晶晶和刘芳芳来了。
两人第一次来外婆家,兴奋的不得了。
“外婆!我来看你了。”
“外婆!我们自己来的,厉害吧!”
大外孙女刘晶晶十岁,二外孙女刘芳芳八岁,两孩子都在读书,只有放假和星期天才有时间来她这里。
往日都是大女儿带着来,今天头一回自己来,两个女娃娃高兴坏了,李青香却一脸错愕。
“谁让你们来的?走那么远的路,你们不累吗?”
刘晶晶打量着洋洋头上好看的发带:“外婆!是妈妈让我们来的,说洋洋妹妹在外婆这里呢,让我们来陪她玩。”
陈雪惊呼:“陪洋洋玩?你妈真会说话。”
刘芳芳年纪小点,性子比较直,口无遮拦:“我妈妈说了,洋洋妹妹在外婆家吃好吃的,我们也要。”
李青香无语,这个老大,真是小心眼,洋洋放在她这里,不管给没给钱,她都嫉妒,打发两个孩子来家里蹭吃蹭喝。
就为这么点蝇头小利,万一俩孩子被人拐走了怎么办?八几年,人贩子最猖獗。
别说什么女娃娃没人要的话,刘晶晶十岁了,拐走养个五六年,那就是大姑娘。八岁那个拐去卖,多少也能卖几个钱。
老大真是嫉妒昏头了,眼皮子实在浅,为了占家里的便宜,不顾两个女儿的危险。
“外婆家哪儿有什么好吃的?洋洋妹妹在外婆家住,你二姨可是给了钱的,你妈没告诉你?”李青香脸色不悦地看着刘芳芳,一本正经跟她说话。
孩子才八岁,就被教的小肚鸡肠,今天必须把话说清楚。
“没有。”刘芳芳摇头,随口就将陈云给卖了,“我妈说了,二姨有没有给钱没人看见,但洋洋在外婆家住是真的,吃好吃的也是真。
外婆!你不是最喜欢芳芳的吗?为什么突然改喜欢洋洋了?我不管,外婆家的好东西只能给我和姐姐弟弟吃,洋洋不能吃。”
陈雪微愣,沉下脸:“芳芳!你也太霸道了,为什么好东西只能给你?不能给洋洋?”
刘晶晶大两岁,懂得看人脸色,见外婆和小姨不高兴,拉了拉刘芳芳:“你不要瞎说,外婆当然是喜欢我们的,有好东西,我们带着洋洋妹妹一起吃。”
洋洋像是有点怕刘晶晶和刘芳芳,躲在李青香身后,只探出半个脑袋,怯生生地看着她们。
李青香心疼地抱起她,去供销社买了一包鸡蛋糕,分给刘晶晶和刘芳芳,吃完中午饭就将老大家的两个女儿送回去。
可不敢让她们自己回去,万一路上出了啥事,老大怪罪她怎么办?
从老大家到镇上,得有十五六里路,跟去市里没啥区别。但他们家跟市里是一个方向,离市里很近,走路也就半个小时的事。
属于市郊区。
以后市区扩增,会往那边去,他们家九十年代后期就拆迁,成了第一批拆迁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