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小舅舅喜欢吃甜的,这些东西留给他回来吃行不?我不喜欢,太甜了。”
李青香答应她:“行,你收好吧!”
十一月十五,李青香在家蒸馒头。
她用米酒做酵母,发了一大木盆的面。
先蒸了四个大馒头,其余的全都做成了小馒头。
这东西是上梁的时候要用到的,大馒头是馒头娘,小馒头是馒头子。石匠木匠上梁后,会给底下的亲戚朋友,村里孩子抛馒头。
抛的都是小馒头,大馒头得留给东家。
洋洋和李青香中午没吃饭,就吃馒头当饭。
那瓮米酒发酵的很好,已经被她封起来了,等着十七那天一起送去陈风家。
十一月十七,她开始做豆腐。
豆子是昨天晚上就泡好的,陈富贵在家帮他推磨,今天下午要去送陈云进新屋,他调休了两天。
女儿家盖房子是大事,他这老丈人怎么能不去?
家具已经让邱惊雷带着家里的几个弟弟,昨天就搬回去了,李青香的意思是东西太多了,要是等着今天搬,会很赶。
不如分开来,十六是个好日子,搬家具也使得。
邱惊雷带着家里的四个弟弟都来了,一共五个人,拉了三架平板车,放四样家具刚刚好。
几兄弟浩浩荡荡地来,浩浩荡荡地回去,到了村口,全村的人都来看热闹。
邱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家老大是个有福气的,老丈人送女婿进新屋,一下子送这么多家具,咱们全大队都找不出一个。”
“这牛逼也就你吹得,别人想吹都吹不了,真没谁家送女儿进新屋拉这么多家具来的。”
“怎么不送全套?还差个香几案和八仙桌呢?惊雷!得让你老丈人给你配齐了呀!”
(解释一下,香几案就是放在堂屋里的一种条状家具,跟八仙桌是一套的。)
“你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惊雷的老丈人已经买了这么多家具,还让人配全?说什么风凉话?怎么想的?你家老丈人有这么大方不?”
“那必须没有,他家老丈人送他分家,就挑了几条矮凳子来,这我可瞧见了,连大木盆都舍不得给一个。”
“他这是酸了,心里不舒服,故意取笑惊雷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闲话,邱惊雷也没理。
他就负责把东西弄回来,其余的再慢慢添置。老丈人跟林场的人熟悉,买个八仙桌跟香几案有什么难的,只要他们夫妻同心,总有一天能买上。
家具搬进新房子里放好,陈风摸着,心里头跟流淌了蜜一般甜。放衣服的柜子终于有了,再不用大大小小一家人的衣服丢在一个破箩筐里。
厨房的菜厨也有了,以后做饭,东西有地方放。
全屋的地面都抹上了水泥,别说,看上去真不一样。窗帘也从家里拿回来了,邱惊雷已经挂了上去,真的很好看。
老妈的手真是巧,根本看不出来是用碎布拼接的,以为窗帘就是这么设计制作的。
房门,窗户门也都安装好了。
就连窗户玻璃都裁切回来安上了,别说,窗户大,光线是真的好,坐在窗户边做活,亮堂堂的。
老屋的床铺也搬了过来,他们夫妻俩住进门右手边的前屋,后屋给儿子建设住。
等他再大些,就搬去左手边的前屋,现在还小,不敢让他一个人住一边。
他睡的床是邱惊雷从市里弄回来的行军床,睡一个小孩子没问题。
洋洋不回来住,慧慧还小,依然跟他们睡一张床。
李青香不知道这些,在家做豆腐。
女儿女婿进新屋,丈母娘家必须送豆腐,送米酒,送馒头,送裤料。
前世她没做豆腐,也没做米酒,更没送裤料,就买了一篮子馒头送了过去。抛馒头的时候抛不够,陈风自己掏钱买了两篮子才续上。
为这事,陈风回家哭了一顿,说她丢了她的脸。
当时她气呼呼地说要补她买馒头的钱,陈风哭得更厉害。
“妈!我要的不是钱,我要的是你对我的心意,我一辈子就盖一次房,为啥你不能上点心?我还是不是你女儿?”
想起她的话,李青香的心里就非常难过,到现在还记得她哭得伤心委屈的画面。
确实,娘家做的馒头不够抛,是很丢脸的一件事,这次她做了四篮子,一定够抛了。
抛馒头的习俗也就这个时候盛行,有很多人会来捡,再过个二十年,根本就没人愿意来捡馒头吃。别说四篮子,一篮子都抛不完。
现在不一样,一个村顶多一家两家盖新房,进新屋的人家很少,馒头是稀罕东西,有些人家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口。
难得有不要钱的捡,大家自然蜂拥而上。
东家抛馒头,就是希望来捡的人越多越好,这样预示着新房子将来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做豆腐也不是什么难事,李青香经常做,很有经验,做得又快又好。
晚上要去陈风家,中午三个人在家,没煮别的菜,就吃豆腐。陈雪和陈德海请假去喝喜酒,他们都不在家,孩子回来也没饭吃。
陈雪是会做,李青香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干脆让她请假一天,她的学习成绩好,一天不上课又不会怎么样。
她跟陈富贵和洋洋先去,陈雪和陈德海放学后,放下书包,换了衣服再去。
两孩子都没意见,特别是陈德海,能去二姐家里喝喜酒,他不知道多开心。
裤料也准备好了,给陈云家的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条,里头分别压着十块钱。钱裤(钱裤),钱裤(钱裤),一定要有的。
前世的遗憾,这世必须补上。
下午三点,李青香整理好,陈富贵用自行车推着一担箩筐,里头放满了东西。
怕洋洋走不动,还让她坐在前头的横杆上。
夫妻俩慢慢走着,往陈风家里来。
酒席是放在新房子这边做的,所有东西都是陈风和邱惊雷自己办的。尽管他们还没分家,其实也跟分了没啥区别。
陈风不想占婆婆的便宜,凡是他们要用到的东西,全都自己准备,不叫公公婆婆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