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和妹妹手里的呢?有没有熄灭?”李青香把洋洋抱上床来,给她脱掉衣服,塞进被窝,还早呢,可以再睡一觉。
“没有,都没熄灭。”洋洋钻进被窝,拱在李青香怀里,“外婆!为什么拿火把要放鞭炮?二叔和三叔都放了。”
李青香随口敷衍:“为了热闹。睡吧!睡饱了明天起来吃糍粑。”
“哦!我知道了,拿火把就是为了吃糍粑对吧?”
李青香笑着点头:“对!”
洋洋打了个哈欠:“我就知道。”
进新屋给全村人做糍粑是一种习俗,陈风准备了一百斤糯米,家里的三个大姑姐送了六十斤,她自己买了四十斤。
早就泡上了,大灶引火成功,就开始用大木桶蒸糯米。打糍粑的石臼也清洗干净了,放在门口的廊檐下。
邱家几兄弟一晚上都没睡,蒸糯米,打糍粑,天还没亮,就去村里喊人来吃。
这喊人也是有规矩的,不是随便喊的,只能喊当家的人。一般女人,孩子,老人没有吃糍粑的资格,家里的当家人才有能去。
多少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每家每户的当家人有吃糍粑的优先权。
也没规定啥时候去,糍粑不管是冷的还是热的,都非常好吃。他们村一共四十多户人家,每家每户来一个人,就有四十多人。
还有客人,匠人要吃,一百斤糯米基本上会被吃光。
裹糍粑准备的不是豆粉,是黑芝麻。炒熟压碎,和着白糖,比豆粉要香。
这个时候的人没啥好东西进嘴,有人叫吃糍粑,陆陆续续地都来了。邱家兄弟给人准备筷子,碗,做糍粑的做糍粑,裹糖的裹糖,忙的不亦乐乎。
邱父慢慢走过来,瞧见这热热闹闹的景象,脸上的笑容没断过。
他身后不远,跟着一群老头,个个跟他打招呼。
“听说你大儿客气,糍粑裹的是黑芝麻,不是豆粉,我舔着脸来讨要一个尝尝,吃了这回,不知道有没有下回。”
“以前人家做糍粑用的都是杂色的红糖,听说你家老大舍得下本,用的是白糖,我也想尝尝,馋了。”
“还是你有福气呀!惊雷三十岁不到就盖了大房子,我得吃他家的糍粑。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他盖房,得来给他捧场。”
邱父没说什么,招呼几位老头坐下,邱母弄来了一大碗糍粑放在桌子中间。
“来来来,都尝尝!”
陈风瞧见,给邱惊雷使了个眼色,邱惊雷没看懂,走过来问她:“怎么了?”
“你去拿包烟,给那几位老人家发一发,人家主动来了,咱该招待得好好招待。不能给爸丢脸,瞧他今天多高兴。
发完一圈,烟给爸揣兜里,他见了谁也好给人发一支。啥都拿不出,叫人说咱小气,看咱的笑话。”
邱母以为老大夫妻俩不高兴了,想过来解释一句,听见陈风的话后,她顿住了脚步,心里偷笑。
她的儿媳妇不是目光短浅之人,怎么可能为了几个不合规矩的老人家来吃几个糍粑就生恼?是她想多了。
论理,老人家是没资格来吃糍粑的,可人年纪越大越嘴馋。
人家来都来了,总不能让人空着嘴回去,她自作主张给弄了一碗糍粑。瞧见陈风给邱惊雷使眼色,以为儿媳妇不高兴,怪她多事,原来是让惊雷去发烟。
邱惊雷听话地拿了一包大前门去给几位老人家每人发了一支烟,明明平日里不抽的,也接了过去,有模有样地吸着。
“惊雷!我们这不请自来,你不会不乐意吧!”
“瞧你那话多的,惊雷要不乐意,还能来给我们几个敬烟?我本不抽烟,可今天这烟得抽,喜烟,不能错过。”
“对,惊雷不愧是部队里回来的,大气,这糍粑做得好,又香又软,饮料也讲究。”
给每个人都点上烟,邱惊雷笑着说道:“都是我爸妈安排的,我只是听从吩咐。”
吃糍粑的几个老头齐齐看向邱父,眼里都是崇拜,论起来大家都是泥腿子,可人家生的儿子就是争气。
一进部队,回来带着两个弟弟吃起了国家粮。
他们也有儿子,也二十多三十了,每天就跟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忙忙活活,剩不下几个钱。
别说盖房,温饱都成问题。
把烟给了邱父,邱惊雷跟他说:“爸!这烟你拿着,谁来了就给人发一支。”
“诶!”
邱父点了点头,将烟揣进了口袋里,这是大儿给的,他得收着,等会儿拿出来发,脸上有光。
邱母知道他吃不下糍粑,吞咽能力不佳,糍粑太黏,怕噎着。
陈风早就割了一块瘦肉,剁碎用葛粉捏了,敲了一个蛋下去,用小碗装着,放在蒸糯米的木桶里蒸熟。
一共蒸了四碗,公婆爸妈,一人一碗。
邱母把肉羹蒸蛋端来给邱父,看得几个老头羡慕的不得了。
有人感慨:“你这儿媳妇想得真周到,知道你不爱吃糍粑,特意给你做的吧?”
邱父笑而不答,慢慢地吃着。
他们才刚来没多久,媳妇就端来了这个,肯定是儿媳妇做的。
她做事的确周到有礼,别看年纪轻,处事很稳妥,都是亲家母教的好。
陈富贵和李青香也在吃肉羹,女儿有心给他们做的,必须好好品尝。
邱母也端了自己那一份过来吃,老头们见了,更吃惊。
“你儿媳妇对你们真好,我家儿媳妇天天骂我老不死,只会吃不会干。”
“别怪你儿媳妇骂人,你家老婆子年轻时没少磋磨她,人家坐月子呢,天天给人吃咸菜,鸡蛋都舍不得给一个。”
“世上的事,有因必有果,都是自己修来的,怨不了谁。”
“他们家不一样,前头是三个女儿,惊雷是第四胎,好不容易娶个儿媳妇,可不得好好待着。”
邱母缓缓一笑:“人呐!个个心里都有一杆秤,你怎么待人家,人家就怎么待你。不管父母子女,还是朋友亲戚,都是这个理。
我嫁来邱家,公公婆婆待我极好,我学了他们的样儿,也待儿媳妇如女儿,儿媳妇自然也待我跟亲妈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