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认真地听着,随后脸上露出笑意,惊喜地看着洋洋:“你的这些知识都是谁教的?”
“我小姨!小舅舅!”像是怕人不知道她小姨是谁,小家伙傲娇起高抬下巴,“我小姨是考上了京都大学的大学生,我也去京都了,大学好大好大。很漂亮,我好喜欢。”
“噗!”
陈风被女儿那一脸得意洋洋,优越感十足的表情逗乐,这么小的娃,居然也知道炫耀。
校长问:“那你读书后有没有想过考大学?”
“有,外婆说了,我要考南方的大学。”洋洋昂首挺胸,自信满满,“我一定会努力考上的。”
“我这里有几道数学题,看看你能不能写。”校长说话的空隙,出了一年级才会学到的数学加减法。
洋洋拿过笔,很认真地写了起来。
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还不怎么会写,数字她学过,也会写。十道题,没到几分钟就写完了。
瞧着手里正确的答案,写的还算工整的阿拉伯数字,校长终于点头同意洋洋的入学请求。
“好好,这孩子果然会的不少,要真想读,明天就送她过来吧!开学也没几天,抓紧时间,一定能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
这个年代没有明确规定孩子几岁可以读一年级,只要符合条件,自己愿意,都可以来读。
听说能读书了,洋洋非常高兴,笑着抱住李青香的腿,仰起头看她,乌溜溜的大眼睛里都是开心。
“外婆!外婆!我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我一定比哥哥读的好。”
李青香:“......”
这还用说,你哥哥就不是读书的料。
前世邱建设一年级就读了两遍,二年级两遍,十七岁了还在读五年级,连个初中都没考上。
洋洋考上了,因为中学离家远,来来回回总是受冻,喘症发作的很厉害。每个学期都病恹恹的,实在难受,主动放弃学业。
“呵呵呵!你只要用心去读就行,不一定要比谁好,比谁不好。”李青香摸摸洋洋的脑袋,“咱们回家,明天你要读书了,去供销社买铅笔,橡皮和本子,还得给你做个好看的书包。”
陈风没想到事情进展的这么顺利,她被女儿的能力震撼到了。这段时间住在老妈家,居然学到了这么多东西。
三人跟校长道谢,告别,往供销社走。
买了读书需要的所有东西,引起供销社里服务员的好奇。
“李大妈!你买这些做什么?”
洋洋臭屁地抢着回答:“我读书要用,我要的一年级了。”
服务员们吃惊,个个难以置信。
“你要读一年级?你才多大就要读一年级?”
“我六岁了。”扒着柜台,踮起脚尖,伸出手,比了个“六”的意思,“可以读一年级了。”
瞅着小家伙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服务员个个笑出声,李青香时常带着洋洋来供销社,基本上大家都认识她。
“洋洋!你没有六岁吧!你这么小,怎么可能有六岁?”
陈风替她回答:“六个虚岁,周岁还不到五岁。”
“虚岁也是岁,我就是六岁了。”洋洋不服气,提高声音争辩,“可以读书,我是小学生。”
“哈哈哈!”
“呵呵呵!”
“这孩子,怎么就那么爱读书?”供销社主任从办公室出来巡查,刚好听见洋洋的话,笑着问她,“要是考不好怎么办?会不会哭鼻子?”
洋洋摇了摇头,接着又点了点头:“我不会哭鼻子,也不会考不好,我一定能考好的。”
“这么有信心?”供销社主任觉得有趣,又逗她,“咱们打个赌,你这学期要是考了全班第一名,就奖励你一个你最想要的东西。只要是我们柜台上有的,都可以奖励给你。”
李青香忙阻止:“不用,不用,你别跟孩子说这话,她会当真的。”
“没关系,她要真考了全年级第一,我送她一件礼物,就当是祝贺了。”供销社主任满不在乎,他不信,一个六岁的女娃能考第一。
太小了,记性没那么好,今天说过的话,也许过几天就忘了。
“伯伯!你要记得,我真考了第一,就找你要礼物,不能骗人。”洋洋的表情十分认真,丝毫看不出在说笑。
“行,真考了第一就找伯伯,供销社里的所有东西随你挑,不骗你。”主任大大方方地应承留下来。
李青香看的直摇头,不知道供销社主任干啥要跟洋洋打赌。
真考了第一,也不可能找他要什么礼物,虽然她是这么想的,但洋洋是不是这么想,她就不知道了。
陈云看天色不早,赶着要回去,今天出来学了一门新的钩织技术,她很开心,带着李青香给的毛线,往自己家走。
晚上邱惊雷回来,看见她在钩毛线鞋,很是意外:“你回妈家了?她教你的?”
“是!”
每天晚上吃完饭,陈风就进屋钩织,收桌子洗碗,照顾孩子的活都丢给了邱惊雷。
他毫无怨言,默默帮忙干。
儿子建设已经八岁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他只要照顾小女儿慧慧就好。
“洋洋怎么样?还好吗?”
许久不见孩子,邱惊雷其实有点想她。
大女儿跟自己长得像,长得好看,小嘴也甜,说话总是仰着头,脸上带着笑,乌溜溜的大眼珠子忽闪忽闪,别提多可爱。
“很好。她今天去学校测试了,明天开始,正式上小学一年级。”提起大女儿,陈风笑的合不拢嘴,“还跟供销社的主任打赌,期末要考全班第一。”
“上学?”邱惊雷抱着慧慧的手一僵,差点将她摔地上,“好好的怎么想着去上学?洋洋还小,才六岁,跟建设同一年读书,太早了,明年读也可以的。”
“妈也这么说,你女儿不听,非得要上学,我能怎么办?”陈风无奈一笑,“好在学费不贵,一个学期两块钱,爱上就上。
咱们虽然欠了不少外债,也不缺这两块钱。洋洋喜欢读书,咱就供着,建设要是不会读,顶多供个小学毕业。
我的建议是,三个孩子,谁能读就供,不能读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