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来的人,看重的是自己,而不是陈风。
贸然把陈风推出去,反而坏事。她没见识过什么钩织技艺,都是自己教一样,她学一样。
商媛媛是什么人?只要跟陈风交谈几句,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算了,事情已经敲定,就这么着吧。
组织人学钩织也不是不行,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学。
这事她得跟陈风商量商量,海城那边的人她搞不定,家里的这一摊还能搞不定?
寄口信让陈风回来,跟她把事情一说,她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妈!我不想费那心思,从她们手里挣个一分两分的没啥意思,不够我操心的,还耽误我做活。
你不知道村里的女人有多难缠,每种东西的价格不一样,要是说了,保证个个都挑价格高的干。
如果不合格让她们返工,个个都得骂咱祖宗十八代。吃力不讨好,还是算了,我不干。”
想想也是,钩织这种东西讲究一些技法技巧,村里的女人大部分没读啥书,蛮不讲理的占多数。有人学起来很快,有人打死学不会。
要真跟陈风说的那么难缠,的确不适合铺开干,没那精力。
她每天要出工,晚上回家还得做饭看孩子,邱惊雷虽然会帮忙,主要还得靠她。
自己也不想搞得那么辛苦,找一批人来家里吵吵嚷嚷,给了她们挣钱的机会是不假,一旦有点啥矛盾,没人会记得你的好。
只会记得你的对她的严格要求。
“不干就不干,妈不过随口一说。不干你就继续钩织,人家说了,咱们做多少她要多少。你家里的人也可以全发展起来,尽量多做些。”
陈风脸上笑开花:“嘿嘿嘿!行,我回家跟家里的几个姑子说,有活做她们会很开心,个个喜笑颜开。
不过跟我家几个小姑子玩的好的小姐妹倒是能组织起来,她们其实也想学钩织,想挣点零花钱。”
“你看着办。”李青香不干涉陈风的决定,“有那心眼实在,手还巧的,可以教给她们。”
“白教吗?”陈风问,“要不要收点啥?”
“你拿主意,我不管。凡是她们交上来的货品,我每件会给你一定的提成,具体多少,要等我去了海城回来之后再决定。”
“那倒不用。”陈风拒绝了李青香的提议,“妈!你挣俩钱也不容易,不需要总想着我。已经帮了我很多了,我不想一直占家里的便宜。
四妹妹和小弟要读书,洋洋一直在家里住着,就你给她的吃喝穿用,五块钱一个月根本不够,我都知道。还借钱给我盖房子,占了家里这么多便宜足够了。”
李青香歪头看了看陈风,心里暖暖的,这孩子极自律,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分的清清楚楚。
就知道她是这样的性子,才想着帮她一把。
“那行,不要就不要,咱们是母女,都好说。”李青香也不勉强,孩子心里有数就行。
“妈!我想让跟着我学的人交点拜师钱,这钱我不一个人独吞,跟我家三个小姑子分,觉得怎么样?”
陈风感觉把自己学到的手艺就这么白白教给人家,有点亏。都一个村的,谁谁谁什么德行都知道。
要是不交拜师钱,每个人都来找她学,个个不肯用心,那她不得累死?
交了钱,个个肉疼,绝对努力学习,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李青香赞同,“钩织是一门技术,收点拜师钱也没什么。想学的人学,不想学的人就会因为这点钱放弃,这样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主意得到肯定,陈风高兴坏了。
“妈!要是收到拜师钱,也有你的一份。”
李青香不肯要:“我那份就算了,都给你,是你们在教,又不是我教,我收什么钱。”
陈风不依:“话不能这么说,那我还是跟你学的呢,你是开山祖师,我是传承弟子,以后来学的都是徒子徒孙。”
“呵呵呵!”李青香被逗笑,“你还挺能瞎掰,什么开山祖师,徒子徒孙的。”
“嘿嘿嘿!这是惊雷跟我说的话,觉得有趣,说给你听听。”陈风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告诉李青香,“妈!你还不知道吧?惊雷帮着我一块儿钩东西呢。”
李青香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我早瞧出来了,你的手工活凭空比往日里多出不少时,我就知道惊雷肯定在帮你。”
“啊?你知道?”陈风震惊不已,“妈!既然知道为什么一直没问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对了,你是怎么知道是惊雷帮我?而不是别人?”
“他手巧。”
李青香淡笑,眼底露出神往,前世陈风忙的脚不沾地,没空管她时,都是邱惊雷管她,被子脱线了他缝的。
衣服上的扣子掉了也是他缝的。
脑海里永远记得他一针一线给她缝缝补补,陪他说话时的样子。
邱母比她有福气,真的是生了一个好儿子,不像她,生的儿子都是叉烧。
好在她有两个好女儿,尽心尽力侍候她。
这辈子,能指望的指望,不能指望的丢开手,懒得操心。
“是,他手真的巧,有他帮我一起钩织,我们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你也别一直指望他做这个,他的专业不能丢。”李青香趁机教育女儿,“如今计划生育,大家对独生子女都寄予厚望。
等政策宽松下来了,惊雷可以办一个二胡笛子学习班,专门教人孩子拉二胡,吹笛子。不仅给家里增加收入,还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副业。”
陈风彻底愣住:“妈!你想的太长远了吧?惊雷办个班教人拉二胡,吹笛子?那他的工作怎么办?”
话都说了,李青香就摊开来说。
“世上的事不会一成不变,惊雷的单位迟早要被吞并。你看着好了,要不了几年,这种一技之长的学习班就会慢慢出现。
我告诉你,是想让你心里有数,回去也跟惊雷提一提。许多事要事先做好准备,等到事情来了就不会手忙脚乱。凡事心里有数,才能临危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