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听着她的话开始畅想着以后幸福的日子,感觉现在就是马上搬家也是值得的。
“你说的真都能实现?”有人突然问道。
“只要你们努力上进,总会实现的。”
“能吃上白面吗?”有妇人舔了舔嘴唇,这里大多还都在吃黑面,白面基本上没有见过。
“能,不光白面,玉米、花生、红薯等你们都能吃上,只要听取好的建议,生活会越来越好。”
“乖乖,有这么多好吃的呢,那俺听你的,让干啥就干啥。”
“俺也是,要搬去哪里?”
“不用搬太远,等我规划好挖渠路线就确定村庄位置,到时候由县令上报给上级,准许后便可以着手盖房事宜了。”
“太好了,我现在感觉浑身都是劲,大人有没有我们要帮忙的?”
“目前还真有。”
“什么忙?”
“每户都去砍一些盖房子用的木头,等确定盖房时能直接用,至于垫地基的石头等后面说。”
“好!”
“如此大家是都同意搬家了?”
众村民齐声:“同意,当然同意。”
“行,我这就去探查,敲定位置。”
云初初说完看向里正,“唐里正,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
唐里正回过神来,忙道:“好,多谢大人。”
回到住的地方,云初初跟沈妙晴,还有三个孩子说了以后便出门了。
“小狐狸,这大周沿海这片的地图必须要收集完,趁着这边还在采石修石,我应该有足够的时间。”
“有的,采石修石最耗费时间,半年能修出来几十块都是最快的了。”
“这么慢?”
“是啊,要不然是个大工程呢,不过宿主要是用内力修整的话会快一点,又或者自掏腰包从商城买石。”
“多少银子?”
“一人高,五人厚的得一百两一块,这是友情价,但是依照这沿海地图要建的大堤坝与其他中等改留堤坝,合起来掏空宿主也不够。”
小狐狸从商城调出来搜索结果,继续道:“这里离大海最近,那就是需要一个大堤坝,最高为一百米,假如每块石块为半米,两块一米,那就是需要两百块落起来的大石块,再算上横向,需要的就更多了。”
“那一个大坝需要多少大石块?”
“要以万为单位。”
“确实很多。”
“是啊,所以现在缺的是钱,有了钱就能雇佣当地村民一块出门采石修石,也能早点建好大坝,至于第二行列的中坝,肯定是要减少很多的,再到后面的小堤坝,那就更少了。”
“所以你说的就是难在了第一大坝上?”
“对头,宿主可以让沿海后面的村民们先动起来,由官府下发工具采石修石,到时候便会省上不少时间。”
“可再有七八个月就要到下一个洪水季了,这里的村民和庄稼可又要遭殃了。”
“宿主可以先固定搬迁后的村庄位置,然后让他们在那边生活,至于水源,你用商城打井用的机器多打几口井就够用了。”
“是啊,但那东西不能现世……”
“不用哦,只买一个出土的滑轮就够了,反正都是铁,就说是你画图打造的,毕竟宿主你可是大周的新物司,有这东西不奇怪。”
“你还真是聪明,不愧是狐狸。”
“嘿嘿,如此就剩采石与修石了,还有地基问题……”
一人一狐商量了许久,最终决定等村民们砍伐的木头都可以盖房就让他们搬家。
而她则是根据大周沿海地图选了一处洪水淹没不到的地方,标记好后才返回村子,找了村中里正商量事情。
“云大人,您怎么来了?”
唐里正从院中桌边站起,看向大门口处,“是有什么事吗?”
“对,地方我已经选好了,不过得等到大家伙砍伐的木头能做梁与框架时才能公布。”
“这么快?大人还真是厉害!”
“我也是想他们早点摆脱这种噩梦,其实大家早点搬家就能解决,只不过村民们心中不舍得离开故土,这才生活一直不见好。”
“大人说的对,不过我们也是一搬再搬,几乎每隔两辈人都要往后退上一退。”
“哦?如此里正也是快要决定搬迁了吧?”
“是,但等批下来又得等上好久,这就是离皇帝太远的原因。”
“我明白,我已经托人送信给京都那边查贪污一事,若是属实,查缴出来的银子都会用来建设大坝,这样做里正可明白用意?”
“大人这是?”
“只有大坝、中坝、小坝都早日建好,沿海地区的村民才能过上好日子,你们才不用一退再退,也能安稳度日了。”
唐里正眼神一亮,“大人说的是。”
“另外,这钱虽然都是建设大坝用的,不过去干活的村民是可以拿到这些银子的,只不过回到手里的方式不同罢了。”
“我赞同大人将银两用到建立大坝之上,如此可是大功德一件,救命无数呐。”
“里正能想明白便好,我还给了沿路上管辖内的县令们发了信,先把采石修石整起来,工钱等我去了那边便发。”
“大人想的周到,这样也不怕那些当官的贪污了。”
“防的就是这个。”
做好一切准备后,云初初便将三娃交给了沈妙晴,她每日出门去寻找深山大石,购买了商城里的工具,灌注内力修整石头,她还把此法写信留给了夫君。
一个月后,村民们木头准备齐全,就等着搬迁新地方了。
云初初居住院子外。
“那地方有点远,我建议还在村中的一些四十多岁的汉子过去,按照每家规格建造房屋,等全部建好再集体搬迁,这样你们也都不用风吹日晒雨淋的。”
“说的好像是这个理,正好在冬日来临前能住上新家。”
“对,那地怎么办?总不能到时候回来种吧?”有人疑惑道。
“大家静一静!”
云初初声音响亮,人群中瞬间安静,都看向她。
“土地当然是你们开垦了,我来到这里没见到村中有新型农作工具,所以写了一封信给京都那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