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周扬随着外使来到了校场。番邦勇士早已等候在那里,他身材魁梧,肌肉隆起,眼神中透着一股凶狠劲儿。看到周扬,他不屑地哼了一声,还故意活动了一下筋骨,发出“咔咔”的声响,试图威慑周扬。
“你就是那个想挑战我的人?一会儿可别哭着求饶。”番邦勇士操着生硬的官话说道。
周扬没有理会他的挑衅,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坚定,气息沉稳。
“开始吧!”外使大喊一声。
番邦勇士率先发动攻击,他猛地冲向周扬,如同一头蛮牛般,挥舞着巨大的拳头,带起一阵呼呼的风声。周扬身形一闪,轻松避开了他的攻击。
“哼,躲来躲去,算什么本事!”番邦勇士怒吼道。
周扬微微一笑:“光有力气可不够,还得有脑子。”
番邦勇士被激怒了,他更加疯狂地攻击周扬,每一拳都带着千钧之力。周扬却不慌不忙,凭借着灵活的身手和巧妙的步法,一次次避开他的攻击,还时不时地寻找机会反击。
“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番邦勇士气喘吁吁地说道。
周扬看准时机,突然出手。他身形如电,一个箭步冲到番邦勇士面前,一记凌厉的掌法打在他的胸口。番邦勇士被打得后退了几步,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你……你有点本事!”番邦勇士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再次冲向周扬。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校场上尘土飞扬,众人都紧张地看着这场激烈的较量。
“周侍郎,加油啊!”大臣们纷纷为周扬呐喊助威。
“哼,他是不可能赢我家勇士的!”外使在一旁咬牙切齿地说道。
就在番邦勇士再次发动猛烈攻击时,周扬突然改变战术。他假装不敌,故意露出破绽。番邦勇士见状,以为有机可乘,全力攻来。周扬却在关键时刻侧身一闪,然后猛地转身,用膝盖顶在番邦勇士的腹部。
番邦勇士惨叫一声,摔倒在地。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力气。
“你……你赢了……”番邦勇士无奈地说道。
周扬看着他,微微拱手:“承让了。”
外使脸色铁青,他没想到周扬不仅才智过人,武艺也如此高强。
“这下,外使可还有话说?”周扬看着外使,冷冷地问道。
外使咬咬牙,不甘心地说道:“算你厉害!我番邦愿遵守约定,岁岁称臣,年年纳贡。”
皇上得知周扬获胜的消息后,龙颜大悦。他在宫中大摆宴席,犒劳周扬和众大臣。
“周爱卿,此次你为我朝立下大功,朕定要重重赏赐你。”皇上笑着说道。
周扬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这都是臣分内之事,不敢求赏。”
“哈哈,周爱卿不必谦虚。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皇上说道。
周扬思索片刻,说道:“陛下,臣希望能在民间开设学堂,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增长见识。”
皇上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称赞:“周爱卿果然心怀天下。准了!朕会拨出专款,助你兴办学堂。”
宴席上,大臣们纷纷向周扬敬酒,称赞他的英勇和智慧。周扬一一回应,心中却在想着兴办学堂的事情。
“周侍郎,你这兴办学堂的想法真是太好了。往后,我朝的人才定会越来越多。”一位大臣说道。
周扬笑着说道:“大人过奖了,这也是为了我朝的未来着想。”
此时,后宫中,周扬的夫人们也得知了他立功的消息。她们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周郎真是太厉害了!”苏甜儿兴奋地说道。
“是啊,他一直都是如此优秀。”薛宝钗温柔地说道。
林黛玉轻轻点头:“周公子此次立功,实至名归。”
刘如烟也笑着说:“等他回来,我们可要好好庆祝一番。”
而周扬在宴席上,与大臣们谈笑风生。他知道,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但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和皇上的信任,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披荆斩棘,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
宴席结束后,周扬回到家中。夫人们早已等候多时,她们围上来,纷纷送上祝福和关心。
“周郎,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真是太出色了!”秦可卿温柔地说道。
周扬笑着抱住她:“这都多亏了你们在背后支持我。”
“周先生,你快给我们讲讲,和那番邦勇士打架的时候,你怕不怕呀?”贾惜春眨着大眼睛问道。
周扬摸摸她的头:“不怕,有你们在,我什么都不怕。”
“周扬,你兴办学堂的想法真的很好,我也想帮忙。”妙玉说道。
周扬看着她,心中满是感动:“妙玉,有你帮忙,那就再好不过了。”
之后的日子里,周扬开始忙碌地筹备学堂的事情。他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聘请有学识的先生,还亲自参与制定教学计划。
“周侍郎,这是我推荐的几位先生,他们都很有学问。”一位官员说道。
周扬接过名单,仔细看了看:“多谢大人,我会一一考察的。”
就在周扬为学堂的事情奔波时,一些反对的声音也渐渐出现。
“周扬此举,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博取名声罢了。兴办学堂,谈何容易,浪费钱财不说,还不一定能有成效。”一位官员在私下里说道。
“是啊,他太年轻,有些想法太天真了。”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周扬听到这些议论,却没有放在心上。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看到成果。
“周郎,那些人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我们都相信你。”薛宝钗安慰道。
周扬点点头:“宝姑娘,我知道。我不会被这些议论影响的。”
周扬继续努力推进学堂的建设。他亲自去拜访那些有名的学者,邀请他们来学堂任教。
“先生,我兴办学堂,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希望您能来学堂,传授知识。”周扬诚恳地对一位老学者说道。
老学者看着周扬,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周侍郎,你的想法很好。我愿意为学堂出一份力。”
在周扬的努力下,学堂的建设逐渐走上正轨。场地选好了,先生也聘请到位了,接下来就是招生的问题。
“周侍郎,招生的告示已经张贴出去了,不知道会有多少孩子来报名。”手下的人说道。
周扬看着告示,心中充满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来学堂学习。”
而此时,番邦那边,外使回到本国后,心中一直耿耿于怀。他向番邦的首领进谗言,试图再次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