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上前一看是一张陇右军事布防图。这地图标注的还算详细,各个驻军点的兵员、辎重、粮草等都很详细,河流山川地形也做了标注。
地图上石堡城的位置用醒目的红色圆点特别标注了一下。
地图上面还多了一条红线,应该是新添加的,那根红线就是刘四郎走的那条山间小路。
整个地图的精细程度当然没法和现在的军事地图没法比,至少没有等高线和水文深度。
王忠嗣等李倓看的差不多了,于是问道:“你对目前陇右道和吐蕃双方的对峙态势有什么看法?”
李倓说道:“如果石堡城在我们手里,我们进可攻退可守,但是现在我们只能被动防守,并且防线还四处漏风。”
王忠嗣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的很对,但是石堡城易守难攻,想拿下石堡城必然是伤亡惨重,让手下将士枉死我于心不忍!”
李倓看了看地图也是无奈,一个石堡城让整个陇右布局支离破碎,如果想扭转目前的局势拿下石堡城刻不容缓。
李倓看了看王忠嗣说道:“石堡城对于吐蕃和陇右来说都是一双千里眼,既然如此我们就让石堡城失去这个作用就行了?”
王忠嗣一听连忙说道:“说说你的想法!怎么让他失去作用。”
李倓说道:“我们将防线前移拿下唐蕃古道上的墨离,这样一来石堡城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怕墨离成为孤城,我们就把黄河峡谷防线南移沿黄河上游建立防线,占领洪济城、大莫门城,泽库,收回九曲黄河故地,这样一来吐蕃将再也无法对我们的腹地产生威胁。”
王忠嗣听李倓说完连忙摇头说道:“你说的我也考虑过,如果这样做吐蕃绝不会坐以待毙,到最后极有可能是举国之战,代价太大了。”
李倓听到王忠嗣直接拒绝了,也没有说什么,因为李倓这种方法太激进了,按照王忠嗣的性格他接受不了。
李倓的这个方案王忠嗣死了以后哥舒翰开始实施,只不过没有完全实施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李倓于是想了想说道:“要么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和天竺,花数年时间困毙吐蕃,如果可以再让朝廷给他们多送点佛经,据我所知他们内部苯教和佛教斗的挺厉害的。”
王忠嗣一听眼睛一亮说道:“此计听起来似乎可行!容我仔细斟酌一下!”
李倓说完就有点后悔了,这计策是李泌在唐德宗李适时期提出来的,只是李倓可以肯定李隆基不会接受的,因为李隆基不是给回纥下跪的唐代宗李俶,也不是善属文,尤工于诗,兴“古文运动”的唐德宗。
“大帅!吐蕃袭扰贵德!”
王忠嗣和李倓被突然闯进来的李光弼给打断了谈话。
王忠嗣平静地问道:“说清楚情况!”
李光弼喘了一口气说道:“刚才积石军驰报,吐蕃四千精锐偷袭贵德屯垦区,大肆破坏农田,积石军使杨景晖(yun)出城交战吃了亏已经退回贵德县城。”
李倓一听连忙说道:“积石军不是有七千兵马吗?怎么会吃亏呢?”
李光弼说道:“吐蕃这次来的全是精锐铁骑,杨景晖追击的时候中了埋伏。”
王忠嗣连忙问道:“伤亡如何?”
“报信的说伤亡有二百多人?”
王忠嗣接着问道:“吐蕃军队现在何处?将领何人?”
李光弼叹了一口气说道:“吐蕃军队现在正在贵德屯垦区,吐蕃将领主将莽布支,副将尚结赞!”
李倓一听就知道尚结赞是来报复的,因为大前天才把他放回去。
唐军从吐蕃那里敲诈了两千石藏红花、两千石景天红、还有一千根人参,可以说让纳囊氏有点出血。
王忠嗣快步走到桌案旁,打开自己桌案上的一个盒子,从中拿出自己的虎符。
“李光弼你现在立刻去调三千陷骑!”
李倓一看连忙说道:“大帅不妥!”
王忠嗣一愣问道:“如何不妥?”
李倓说道:“吐蕃重骑、陷骑装备护甲并不比我们差多少,如果短兵相接我们未必能占多少便宜,到时候我们即便取胜也是残胜。”
王忠嗣一愣问道:“不用铁骑用什么?”
李倓说道:“一千具装骑兵加两千游骑!”
李倓刚说完王忠嗣就摆手说道:“胡闹!游骑怎么能行。”
李倓知道自己未必说的动王忠嗣于是转向李光弼说道:“李将军你还记得去年我们和亲时的西山之战吗?”
李光弼愣了愣然后对王忠嗣说道:“大帅我们可以一试,我相信建宁郡王的能力。”
王忠嗣没有吭声。
李倓说道:“李倓愿立下军令状!只要大帅给我指挥权,如果我破不了吐蕃铁骑愿意领军法。”
李光弼这时也劝道:“大帅末将也愿意立军令状。”
王忠嗣看二人如此,但是还是不敢下决心于是问道:“说你的理由!”
李倓说道:“藏马矮小虽然耐力可以但是速度跟不上,我们的战马都是突厥马和青海骢,耐力和藏马不相上下,但是速度绝对比藏马要快,并且青海骢和藏马一样适应高原气候,因此我们可以用战马的优势拖垮吐蕃铁骑,然后用具装重骑冲击力竭的吐蕃重骑,此战必赢。”
王忠嗣虽然没有这样用过骑兵,但是战争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
“继续说你的战术!”
“抽调四千青海骢一人双马,我和李将军带游骑走拉脊山山口去诱敌,你带一千具装骑兵埋伏在甘南草原的同仁,等我们引诱吐蕃骑兵到此处时,你从吐蕃铁骑侧翼杀出。”
“你怎么确定吐蕃铁骑一定会追你们!”
李倓说道:“尚结赞如果不是记仇之人他不会前天回去今天就来报复,更何况他是铁骑我们是游骑,他不可能避战,就算他不交战,他也无法承受游骑的不停骚扰,这样我们就不用有任何伤亡就能将他赶出屯垦区。”
王忠嗣听完李倓的安排立刻将虎符递给李光弼说道:“让李倓陪着你一起去调兵,需要什么一切听他的。”
“末将遵命!”
李倓和李光弼二人出了大帐,李倓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对李光弼说道:“把吐蕃给我们的人参拿出来,让每个士兵里面每人嘴里含上两片。”
李光弼说道:“没问题!这东西现在就在大营,还没送去司库。”
李倓和李光弼先去了骑兵驻地调取了两千游骑和一千具装重骑。
出了鄯州城以后兵分两路,李光弼和李倓一路向西带着游骑抄远道,走鄯城、拉脊山山口,过黄河峡谷入口前往贵德。而王忠嗣出了鄯州城就向东走,到了乐都后向南过黄河赶往合川守捉。
李倓和李光弼到了黄河峡谷北岸以后,没有急着支援贵德,而是停下来休息商量战术给战马喂料,同时等一下王忠嗣,因为王忠嗣那边带的有大量辎重。
李倓和李光弼这边是轻装上阵不带辎重,除了马屁股上的一条披挂,士兵身上都只有头盔和后面背的牛皮圆盾,然后就是弓箭、腰刀和战锤,并且还带了一百多张弩。
李倓带的这个战锤就是为了万一短兵相接的时候对付吐蕃甲胄的,并且这玩意敲马头一敲一个准,战马最怕这玩意。
这个战锤重量基本在三斤左右成骨朵状,别看就三斤左右,打身上基本就是五脏俱裂非伤即死,打脑袋基本就是死翘翘,什么铁盔甲胄根本没用。
本来李倓不想带这些的,但是第一次慎重考虑才带上的。
等时间差不多李光弼对着一个三十多岁长相沉稳的骑将喊道:“韩素!”
韩素立刻抱拳说道:“将军!”
“一会开战你带你的部从跟着李将军,一切听他指挥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
李倓对着韩素抱拳说道:“此战就有劳韩将军委屈一下了。”
韩素连忙回礼说道:“李将军谦虚了!去年西山我就是骑兵旅帅!”
“是吗!”
李倓又惊又喜回头看了一眼李光弼。
李光弼笑了笑说道:“他一直跟着我做,这次大帅让我来陇右我就把他带来了,我点兵特意让他做了我的副将。”
李倓笑道:“如此我就更有信心了。”
李倓和李光弼过了黄河就被吐蕃游骑发现了。
等李倓和李光弼到了贵德城下的时候,吐蕃铁骑早已经严阵以待。
贵德城头上的杨景晖看到支援来的两千游骑却迷糊了,心想:来这么多游骑有个屁用啊!又不是守城缺人,现在是必须把这群吐蕃重骑从屯垦区赶走才行。
别说杨景晖迷糊就连吐蕃将领也觉得唐军太过儿戏。
双方相距二百米摆好阵势,吐蕃军中飞出一骑,一位身穿甲胄手持大刀的吐蕃悍将站到了队列前面。
“唐将出来回话!”
pS1:王忠嗣是个军事家但不是个战略家,看不到任何一个王朝都有兴衰,他更看不到大唐后期“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也正是他的这种短视,让他理解不了李隆基为何要杀他,而他最后郁郁而终。
李隆基如果只是防守何须给他四镇兵马,给他四镇兵马目的就是要让他进攻,可能他根本就不知道,或许他知道只是装着不知道,但是李隆基并没有因为这些责罚他。
只是后来他做了一件既愚蠢,又让人想不通的事。
在他拒绝强攻石堡城之后,李隆基就让董延光强攻石堡城,并且让王忠嗣配合他,但是董延光进攻石堡城的时候,王忠嗣就在后面搞事,故意拖董延光的后腿,最后让董延光一败涂地。
王忠嗣其它事情都可以打满分,唯独这件事可以说是王忠嗣干的最蠢的事。首先你不愿意做的事你还不让别人做,趁的全天下就你爱惜士兵别人就不爱惜自己士兵了,其次你只看到了你的士兵攻城死亡,你难道没看到每年吐蕃深入陇右腹地劫掠死了多少百姓吗?
王忠嗣这种明着和李隆基较劲的想法,气的李隆基当时就要杀了他,不管是谁做皇帝面对王忠嗣这样的人都必杀之,后来在哥舒翰的苦苦哀求下李隆基才饶了他一命。
到了公元749年哥舒翰用了十天时间死了差不多两万人拿下石堡城。其实这两万人也不只是攻城死的,唐军攻城吐蕃必然会全力救援。
用脚都能想的到吐蕃肯定会全力救援,因为石堡城不但是大唐的命根子也是吐蕃的命根子。
自从唐军拿下石堡城以后,直到安史之乱这六年吐蕃都没再折腾过,这之前吐蕃几乎是年年出来折腾,死的人不计其数。
好比当年的抗美援朝如果不是死了那么多人咬着牙硬打,老鹰绝对不会让熊猫和平安生发展四十年。
pS2:唐朝骑兵和南北朝时期差不多,更多的候用的都是重甲骑兵陷阵,游骑这时候还不是战场的作战主力,游骑的主要任务是侦查、警戒和追杀,这其中唐朝最有名的是李世民的“玄甲铁骑”和河北唐军的“曳(yè)落河铁骑”。甚至到了北宋时期重甲骑兵还是战场的主要力量,比如西夏的“铁鹞子”和金兀术的“铁浮屠”,到了蒙古时期游骑才成为战场主力,不过也受地形因素影响很大。
pS3:青海骢是中国着名马种之一属,蒙古马系。挽乘兼用,体格中等,体质结实,步伐灵活敏捷,善于翻山越岭,是优良的乘用战马,善走对侧步,俗称为”走马”。踏开疾步时,步跨大,速度快,鞍口平稳,骑乘舒适,耐粗放,耐劳苦。
pS4:唐朝和汉朝斗将都很是流行,吐蕃赞普之子琅之都,就是斗将的时候被王难得一枪挑死,然后皇甫惟明趁机挥军攻击吐蕃大军,让吐蕃大败死了五千多人。斗将的习俗和唐朝当时的尚武之风是分不开,而唐朝的文人也是说打就打,唐朝的女人一个样能动手绝对不动口,周边地区也深受唐朝风俗文化影响,所以斗将在唐朝时期很是流行。
pS5:文成公主出嫁的时候带了大量的工匠和技术,吐蕃的铁冶炼技术和大唐不相上下,所以吐蕃的具装重骑和重甲步兵是很厉害的,除了地理环境,吐蕃的军事实力也是让大唐头疼了二百年的原因,吐蕃的短板就是他的战马,华夏所有的养马地都被大唐占了,吐蕃只能使用藏马。
pS:唐军行动路线和埋伏地点可参考上一章唐军布防图,同仁这个地方我已经标注,并且卫星地图显示此处多山地,是一个提前设伏得绝佳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