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项羽和韩信谁厉害的争论很厉害。这里我就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里面垓下之围过程给大家论证。原文如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意思是韩信自己领兵三十万作为先锋官。
“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再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意思是孔将军孔藂(cong)为左翼,费将军(陈贺)为右翼,刘邦在后坐镇中军,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到了这里就可以看的出来他们准备开始群殴项羽。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意思是项羽兵力十万,韩信三十万大军先和项羽交战,但是打不过项羽开始败退。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意思是这样两个货看韩信正在败退,他们两个就上去接应韩信,二人开始围殴项羽,楚军开始败退。
综上就可以看出三倍兵力的韩信都不是项羽对手,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蚂蚁咬死像,项羽就是再厉害也扛不住群殴的车轮战,累都能把他累死。
其实韩信第一次和项羽交手是彭城之战,韩信所有能安排得都安排了,但是还是让项羽钻了空子,当时刘邦嚣张的要用五十六万大军的口水淹死项羽,结果被项羽三万楚军追着五十六万大军砍,老婆孩子全丢了。也正是从这一次开始韩信避开了单独和项羽对战的可能。
其实假如韩信真的能打过项羽,刘邦也不会天天缩荥阳城里避战了。刘邦占有汉中和关中综合实力比项羽强,他何不让韩信一战打败项羽?反而拖着项羽打了四年楚汉战争,最后把项羽拖死。
认为韩信能打过项羽的可能是因为韩信在刘邦面前吹嘘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假如这句话是别人说韩信的还有的信,韩信自己吹嘘自己就不可信了。
认为韩信能打过项羽的是因为韩信“兵仙”的称号。在这里明确一下韩信的“兵仙”称号不是众人封的,是一个不出名的明朝文人茅坤给他吹出来的。他的称号不像孙武是所有人公认的“兵圣”。
如果想把大唐和吐蕃二百年的爱恨情仇理清吐谷浑(yu)是过不去的坎。
唐高宗李治时期放弃吐谷浑是大唐走的最臭的一步棋,当时真不知道是谁给李治提出来先经营西域的战略。
在大唐和吐蕃二百多年的战争中受伤的基本都是吐谷浑,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发生在吐谷浑势力范围内。
吐谷浑是鲜卑族首领慕容吐谷浑迁徙到西北地区后所建的地方政权。
慕容吐谷浑原游牧于辽河西昌黎棘城之北一带,为鲜卑慕容氏一支,后来在五胡乱华时西迁至甘肃、青海一带。
唐朝初年,其政权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由其王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以鄯善为中心,后臣服于吐蕃;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以伏俟城为中心,臣服于唐。
同时因为吐谷浑的地理位置夹在大唐和吐蕃之间,这也成了他不停的挨打的原因。
首先吐谷浑隔着祁连山和大唐最重要外贸通道河西走廊为邻,大唐为了河西走廊安全肯定要揍他,并且为了建立同吐蕃的缓冲区肯定也要揍他。
对于吐蕃来说吐谷浑同样也是他和大唐的军事缓冲区,并且吐蕃要进攻大唐就要走吐谷浑境内出日月山口。
这个日月山口就好比苏伊士运河,当然你要是绕道非洲好望角也行,问题是有捷径为什么要绕远。
大唐和吐谷浑的第一次冲突是在唐高祖李渊武德六年,吐谷浑突然进攻大唐芳州,洮州、岷州,大唐驸马柴绍奉命反击吐谷浑,在战争中发生了一件现在看起来都匪夷所思的事,柴绍此战犹如西城中的诸葛孔明。
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六年四月初,西北游牧民族土谷浑趁中原动荡之时,大举进攻甘肃芳州地区。唐朝芳州刺史房当树败逃至四川松州,吐谷浑穷追不舍,步步紧逼,二月份继续骚扰掠夺甘肃洮、岷二州。
公元623年五月初五,柴绍奉朝廷的命令,率领大军支援。六月二十九日,柴绍的军队在岷州与吐谷浑作战之时,被吐谷浑围困在一座山谷之中。
当时吐谷浑的军队居高临下,集中所有的强弓劲 ,向柴绍的部队疯狂的射击,密集的弓箭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大唐的将士们大惊失色,纷纷托起盾牌,或者寻找土石遮蔽。
而这个这个时候柴绍却面无惧色,一边调遣弓弩手反击,形成敌人不敢贸然进攻,唐朝军队也不能突围的僵持局面。
紧跟其后柴绍的一个操作让人十分不解。他命军中的乐师弹奏琵琶,并让两名随军的歌翩翩起舞,然后同手下将领喝起了酒。山顶上的吐谷浑军队被唐军的这一行为搞得懵逼了。
吐谷浑将士一看心想:“我靠!这大唐人是真会玩呀!一边打仗一边还能看喝酒看歌舞,我们和大唐人相比简直弱爆了,别说看歌舞喝酒了,吃都吃不饱,还打个屁的杖啊!好处不能都让大唐人沾了,他们看歌舞我们也看。”
于是乎吐谷浑的弓箭手不约而同的放下了弓弩,然后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对着舞姬指指点点、嬉笑之声不绝于耳。
柴绍这样做,别说吐谷浑士兵不理解,就连大唐士兵也一头雾水。
插翅难逃的柴绍看到吐谷浑的军容不整,士兵全在嘻嘻哈哈,于是立刻秘密派出了一支精锐人马绕后偷袭吐谷浑。
突然的袭击让吐谷浑的大军土崩瓦解,四散惊逃,当场被斩首上千余人,跌落山崖,自相踏践,而死者不计其数,成功击败了吐谷浑。
很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反派死于话多,吐谷浑这种行为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他们来说唐军被困在谷底他们胜局已定,他们就是想看看唐军临死前还能整出什么花活。
这里普及个知识点刀削面就是柴绍发明得,所以刀削面也叫“驸马面”。
李倓连夜回到了鄯州,第二天就去饷司找支度营田使周泌报到。
周泌昨天晚上已经收到了王难得消息,今天会有一个人来报到,并且这个人是大帅特意安排得让他好好接待。
当周泌接过白条的时候愣住了,这任命书还是第一次见,就跟打的借条一样,但是那个节度使印章却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除了这些,让他摸不着北的是治粟校尉是个什么官?他知道有治粟都尉、司隶校尉、就算叫个摸金校尉都能理解,因为确实有这么个官职,但是治粟校尉是个什么玩意呢?
周泌想不通只能对着旁边坐着的主薄招了招手。
主薄是个五十来岁精瘦的汉人,主薄看了看“借条”也是一愣,随后看了看李倓小声说道:“这年轻人说不定是皇亲国戚来混履历的,别管他是什么官,他的任务是押送粮草,我们就把鄯州到湟水这条线给他,这条线安全,这样我们也好向大帅交代。”
周泌一听认为主薄说的有道理,于是小声说道:“你去把盖海伦和苏日荣叫来。”
“遵命!”
对于两个人嘀嘀咕咕说了半天李倓并没有觉得不正常,如果一个人拿着一张“白条”来找自己报到,自己也会是这种反应。所以李倓一直在下面静静坐着等待。
周泌看主薄离开后对李倓说道:“文书没什么问题,我准备让你负责鄯州至湟水的粮草押运你觉得如何?”
李倓起身说道:“属下没有任何意见!”
周泌一看李倓挺好说话于是打听道:“不知李校尉和大帅是什么关系?”
李倓愣了愣说道:“亲戚!”
“哦……”周泌一副我明白了的神情。
两人说话间主薄带着两个人进了正堂,其中一个是身穿甲胄的胡人,年纪有三十多岁,看样貌很像突厥人。另外一个人是个身穿官服的汉人文官。
“卑职见过支度大人!”
周泌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李倓说道:“李校尉刚来有些事可能不太熟悉,我特意给你安排两人做助手。”
李倓连忙说道:“卑职谢支度大人,支度大人安排的太周到了。”
周泌随后对进来的二人说道:“李校尉是大帅特意指派过来的粮官,你们两个以后要好好协助李校尉。”
周泌怕二人欺新,所以特意提了大帅指派。
二人刚开始听说要给李倓一个乳齿小子做助手还有些轻视,但是听到周泌说是王忠嗣指派的立刻就没了轻视之心,人脉自古以来都是最大的资源。
一句话不管李倓有没有能力,但是李倓有关系,自己做的好了传到大帅那里说不定就能高升了。
二人连忙向李倓行礼,李倓抱拳回了一礼。
周泌起身指着胡人武将说道:“这是盖海伦突厥人,是我手下的旅帅,以后有他跟着你负责护卫,我在补你一个旅兵力归你统领。”
接着周泌又指了指汉人文官说道:“这是苏日荣是一名计吏,内务李校尉吩咐他就可以。”
“支度大人安排的太周到了,李倓多谢了,只是我什么时间开始送粮?”
“两日后有一批粮草要送去湟水,到时候你来司库接收粮草。”
李倓带着二人离开司库后就带着二人去下馆子。
人都是这样这样,只要上了酒桌陌生人立刻就成了生死之交。随着酒越喝越多三人也就熟络了起来。
两日后因为天冷的原因李倓起晚了,等他甲胄穿戴整齐骑马赶到司库的时候,粮草都已经装车完毕,所有人就等他了。
李倓看了看送粮大军的明光铠在朝阳照射下霍霍生辉,不由的豪情万丈,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送杨悦“出嫁”,只是没想到最后美娇娘成了自己的。
李倓骑在一匹“青海骢(cong)”上挥了一下手里的马槊。
“出发!”
二十五辆辎重车在二百唐军护送下缓缓启程。
关于粮草这里说一下。
粮草都是供给制,都是有大后方的粮草囤集之地按时间送粮草。野战军队的粮草供应一般是根据军队距离粮草聚集地的距离,然后算出送粮队伍一来一回的天数决定一次送多少粮草。
就例如李倓这次送粮三十辆辎重车就是算出来的。
鄯州距离湟水大约220里,辎重车每天速度是50-60里,鄯州送到湟水大约四天,一来一回就是8天,所以李倓一次要送给湟水8天粮草。
湟水的白水军为4000人,其中500人为骑兵,大约可以按5000人的标准计算。因为战马要同时吃粮食和干草,只吃草战马没有力气,只吃粮食马会生病。这里按的是一匹马顶两个人,其实现实中战马消耗要大的多。
按一人一天二升米,5000人一天就是一万升,合计粮草100石,8天就是800石。辎重车一辆可以拉20-30石,加上送粮军队的消耗,所以需要大约30辆辎重车。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为什么不让野战部队自己带粮,如果野战军队自己带粮那后勤得需要多少闲杂人,并且敌人骚扰你的粮草,你还怎么打仗,就只能天天守着粮食不动,并且有后勤拖累野战部队的机动性也跟不上了。
不过野战军队也不是不带粮食,但是很少,最多就是储存三天粮食,这就是很多时候野战军队都是只带三天干粮长途奔袭敌军的原因,粮食多了你也带不了。很多时候野战军队粮道被断就慌了,因为没有隔夜粮。饿了两三天你可能站都站不住了,就别说打仗了。
对于在城中驻扎的军队也是一样,粮食也是定期送的,不过相对好一点,屯粮的数量基本是十五天,不可能给你太多粮食,因为粮草储存和安全都是个大问题,你不能是个城就建一堆粮库,那的需要多少人管理,况且你建粮库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还有你城守不住,粮草就成别人的了。
有的战略要地可能多,比如石堡城屯粮是一年。这个屯的粮是战备粮,战备粮数量是不能动的,只有新粮进库,陈粮才能出库。除非你被围城了,外面粮食进不来才可以动。
因此湟水的虽然是个县城,但是每八天八天就要送一次粮食。
鄯州到湟水就是河湟谷底,一路向西都是官道,并且因为处于内地所以也很安全。而李倓却不满意,他身体里面的好战基因让他觉得无聊至极,以前在长安还能去斗鸡斗狗,偶尔还能去角力场和别人打一架,现在只能躺在粮车上看天空。
第八天中午李倓把粮草按时送到,等交接完毕已经过了午时,只能晚上在湟水县住一晚等第二天返回。
安营扎寨和内务有盖海伦和苏日荣安排,做为甩手掌柜的李倓就有点闲的蛋疼了,于是乎他就想给蛋找点事,他想去石堡城看看。
李倓把自己的想法给盖海伦和苏日荣说了一下,两个人立刻就劝阻他。
但是李倓却执意要去,来都来了不去看看心里给猫抓的一样。
二人拗不过,只能让盖海伦挑了二十精骑陪着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