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心里很烦,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阻止李隆基御驾亲征,一旦李隆基御驾亲征李亨监国,杨国忠十分确定李亨绝对会整死自己。
杨国忠正在神游天外德时候轿外传来仆人的声音。
“主子!到家了!”
杨国忠下了轿准备回府这时一个俊秀的小厮迎了上来。
“杨相!我家夫人有请!”
这个小厮杨国忠认识,这是杨三姐养的男人之一。
杨国忠本不想去见王三姐的,但是又改变了主意,杨国忠突然想到能阻止李隆基御驾亲征还得靠杨三姐。
杨国忠见到杨三姐的时候,杨三姐正慵懒的躺在床榻上假寐,两个粉头正给他捶背捏腿。
杨国忠进了屋“嘿嘿”一笑说道:“三妹好兴致呀!”
杨三姐抬起眼皮瞟了一眼杨国忠,然后对着两个粉头慢条斯理的说道:“爬出去!领赏!”
接下来杨国忠看到了吃惊的一幕,只见两个粉头立刻趴在地上,吐舌头,呲着牙,然后边爬边“汪汪汪”的叫着向外爬去,杨国忠一直看着两人消失才收回目光。
杨国忠回过头发现杨三姐已经从榻上起来。
杨三姐看了看杨国忠说道:“男人和狗一样,都踏马是贱骨头!”
杨国忠不知道杨三姐是什么意思,但是惹不起呀!
杨国忠尴尬一笑说道:“三妹可真会玩呀!”
杨三姐看杨国忠不接自己的话茬于是问道:“谁挂帅?”
杨国忠叹了一口气说道:“圣人要御驾亲征!”
杨三姐一听骂道:“你个窝囊废!你怎么不阻止?”
杨国忠以前听到杨三姐骂他窝囊废都会情绪失控,但是这次却没有骂回去,而是十分委屈的说道:“我阻止了呀!但是没用啊!”
杨国忠停了停继续埋怨道:“圣人真是老糊涂了!他让太子继位他自己会落得什么下场?”
“他老糊涂你也老糊涂了吗?难道朝中大将都死完了吗?你就不会举荐一个人出征吗?你除了整天和别人斗,到了正事上屁用没有!真后悔帮你这窝囊废做丞相了,你知不知道圣人如果离开长安李亨肯定要监国,到时候我们杨家都得完蛋。”
杨国忠气急了说道:“我知道啊!但是又能怎么办!都是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个蠢货造成的!”
“你少她妈给我来这一套!什么事都向外推,你是宰相要你干啥的?不管你想什么办法一定要阻止圣人御驾亲征。”
杨国忠连忙说道:“想让陛下放弃御驾亲征的想法还得需要你出面!”
杨三姐说道:“我出面没问题!我去找玉环说!但是谁挂帅?”
杨三姐这一问却把杨国忠给问住了。
杨三姐继续问道:“你踏马赶紧说谁挂帅?”
杨国忠怯声道:“无人选!”
“杨国忠你个王八蛋你消遣我呢?”
杨国忠受不了杨三姐的挤兑说道:“安思顺!”
“你放什么狗屁!安思顺是什么人?你他妈的脑子进水了?安思顺做元帅你还不如让安禄山做元帅呢?你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杨国忠气急道:“我总不能让哥舒翰为元帅吧?”
“哥舒翰为什么不能为元帅?”
“哥舒翰有病,腿脚都不能走路了!”
“腿脚不能走路怎么了,孙膑不是一样打仗的?”
杨国忠一惊说道:“你咋知道的?”
杨三姐冷哼道:“老娘是飞扬跋扈不假!但是老娘不像你不学无术!”
杨国忠急道:“可是哥舒翰和李亨是一党,让他挂帅出征于我不利!”
杨三姐看了看杨国忠的那副沙雕嘴脸说道:“潼关一破不等李亨整你,安禄山就已经宰了你,到了这个时候了你还在搞内斗!老娘当初瞎了眼帮你这个草包上位,你真她妈废物一个。”
杨国忠被杨三姐骂的狗血喷头,但是一句嘴也不敢还。
“就这么定了!让哥舒翰出征,我去找玉环说劝住陛下!你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滚回家给圣人写奏章举荐哥舒翰!”
杨国忠只能无奈点头同意,杨三姐说的没有错!让安禄山进了潼关自己必然死无全尸。
杨国忠犯愁其实李亨也犯愁,远的不说就李隆基御驾亲征让自己监国这事都是一件棘手的事。
张良娣看到焦躁不安的李亨说道:“殿下!圣人禅位于你是好事!你为何我接受呢?”
李亨说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张良娣吃了瘪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给身旁的李系使了一个眼色。
李系得到张良娣的指示于是连忙说道:“阿耶!儿认为母亲说的对!圣人已经年老体衰!精力大不如前,当年太祖父不是也把皇位禅位于圣人吗?现在圣人把皇位禅位于你有什么好担忧的,我觉得阿耶应该接受而不是拒绝!”
李亨一听训斥道:“你懂什么!你根本就不懂朝廷的凶险!”
这时一旁的李俶说道:“阿耶!儿觉得你拒绝圣人禅位是对的,毕竟圣人和太祖父性格不一样,只是儿不明白阿耶为什么要拒绝三弟回长安平叛?以三弟的能力和实力必能平定逆贼帮阿耶荣登九五。”
李亨看了看李俶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根本不了解你三弟,你三弟的野心甚至超过太宗皇帝,如果他回长安!大唐可能就万劫不复了。”
李俶疑惑道:“儿不太懂!”
李亨说道:“你三弟对士族下手比圣人还狠!大唐的士族岂能容他,到时候不用叛军长安就乱了。”
李俶接道:“可是目前安禄山的叛军如何应对呢?”
李亨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但是杨国忠反对哥舒翰出征!”
李俶想了想说道:“阿耶可再次向圣人进言遥领兵马大元帅,哥舒翰副之,这样一来既能打消圣人的顾虑,又能堵杨国忠的嘴,何况现在危难之时杨国忠就算是想争,也需要考虑当下的情况。”
李亨想了想说道:“好!我给圣人上奏章。”
在众人的相劝之下,李隆基借坡下驴,收回御驾亲征的旨意。
据《新唐书·哥舒翰列传》记载:十四载,禄山反,封常清以王师败。帝乃召见翰,拜太子先锋兵马元帅,以田良丘为军司马,萧昕为判官,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荡、苏法鼎、管崇嗣为属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契苾宁以本部隶麾下,凡河、陇、朔方、奴刺等十二部兵二十万守潼关。师始东,先驱牙旗触门,堕注旄,干折,众恶之。天子御勤政楼临送,诏翰以军行,过门毋下,百官郊饯,旌旗亘二百里。翰惶恐,数以疾自言,帝不听。然病痼不能事,以军政委良丘,使王思礼主骑,李承光主步。三人争长,政令无所统一,众携弛,无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