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沉思片刻,心中权衡利弊。
他知道,水淹大梁虽然是最快、最有效的攻城策略,但确实会带来巨大的平民伤亡。
虽说战争带来的死亡是避免不了的,但如果引黄河之水灌城,将会引的疫病横行。
这与扶苏所受到的仁政教导相悖。
而嬴政的态度也表明,他并非完全不顾百姓生死,只是在大一统的目标下,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
于是,苏宇接着说道:“大王,臣另有一计,或许可减少百姓伤亡,同时也能攻破大梁。”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微微点头:“说来听听。”
扶苏眼中也闪起一抹亮光,面色中透露着一丝想让大秦统一天下但又不想造成太多杀戮的神色。
苏宇缓缓说道:“大梁虽城高池深,但城内粮食储备有限。”
“我军可围而不攻,同时切断其粮道,使其内外隔绝。”
“此外,还可派人四处宣扬,我大秦因心存仁义,实在不忍伤害无辜百姓分毫,但魏国若仍不投降,我大秦将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届时引黄河之水前来水淹大梁,便是无奈之举。”
这时,一位中年大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大王,臣以为苏大人此计虽妙,但围城耗时日久,恐生变数。若魏国百姓拼死抵抗,或楚国趁机来援,我军恐陷入被动。”
苏宇微微一笑,拱手回应:“大人所虑极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可在魏国大梁城内安排大量细作,潜入城内。”
“待围困大梁之时,细作便可趁机宣扬散播谣言,制造恐慌等手段,加剧城内百姓对魏国王室的不满和失望,城外封闭消息,不允许任何一个信使逃出来。”
“只要魏国投降,我们便可承诺城中百姓安然无恙,如此一来,百姓们自然会对魏国王室失去信心,转而倾向于我大秦的统治。”
“若魏国死而不降,那便只有凿开黄河,水淹大梁,如此一来,不出多日,魏国必降。”
苏宇言辞凿凿的说道,根据他前世的记忆,大梁城池坚固,秦军久攻不下。
于是王贲将军便引黄河之水灌城以后,时间大概用了三个月,魏王假就被迫投降,魏国灭亡。
嬴政听后,目光闪烁,显然对苏宇的应变能力和智慧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他微微颔首,说道:“此计甚妙!既彰显了我大秦的军威,又会让他国百姓知道我大秦心存仁义,以后伐楚、齐二国,应会少些阻碍。”
“是啊是啊,此计可用啊。”众位大臣纷纷点头附和道。
嬴政一激动,便站起身来,准备下令:“就依苏宇之计,寡人这就派兵伐魏,围困大梁,待其自乱阵脚。”
“大王且慢!如今我大秦已准备派兵伐燕,切不可再轻易出兵伐魏。”
苏宇紧忙拦住,这嬴政咋还是个急性子,赶紧继续说道。
“若伐魏途中,楚国此时来攻,我大秦将陷入三线作战的困境之中。一旦战事失利,统一天下的伟业便将毁于一旦。”
嬴政听罢苏宇之言,重新坐下神色凝重,目光在朝堂之上缓缓扫过,似乎在衡量着。
他缓缓开口:“苏宇所虑,确有道理。我大秦虽强,却也需要避免三线作战之险。”
这时,一位老臣上前,拱手说道:“大王,苏大人所言极是。”
“楚国虎视眈眈,若我大秦同时与燕、魏、楚三国开战,恐难以应付。不如先集中兵力伐燕,待燕国平定,再图魏国。”
一位大臣也附和道:“臣以为,苏大人之计虽妙,但需谨慎行事。若贸然出兵,恐引起楚国警觉,反而不美。”
嬴政沉吟片刻,目光再次落在苏宇身上:“苏宇,你以为如何?”
“大王,臣以为,当前之计,应先稳固燕国战事,但同时可派遣细作潜入大梁,为日后伐魏做好准备。”
“待燕国平定,再集中兵力伐魏,配合城中细作,一举拿下魏国,此为上策。”
嬴政点了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好,既然如此,寡人便依你之计。”
“寡人这就安排细作潜入大梁,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城内动向。”
嬴政又看向扶苏,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扶苏,你年纪尚小,需多加学习兵法与治国之道。”
“为君者,既要有仁心,也要有决断。”
扶苏恭敬地行礼:“儿臣谨遵父王教诲,定当勤学不辍,不负父王期望。”
朝堂上的气氛逐渐缓和,众臣纷纷松了一口气。
如此一来,便避免了大规模的杀戮,既符合扶苏所受到的仁政理念,也符合嬴政对天下统一的宏伟目标。
嬴政目光扫过众人,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今日之议,事关我大秦统一大业,务必谨慎行事。
众臣齐声应道:“臣等谨遵大王之命,定不负所托。”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在苏宇身上:“苏宇,此次伐魏之事,你需多加费心,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苏宇躬身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
就在朝会准备结束之时,嬴政看了看苏宇,又看了看扶苏,脸色顿时黑了一下。
而苏宇也感到此时画风有些不对。
本来以为嬴政携扶苏上朝,苏宇便猜测嬴政是想让扶苏见识一下战争的残酷,继而磨练一下扶苏的心性。
因此苏宇提前提出用水攻城,水淹大梁的计策,试图让扶苏感受一下战争的无奈。
但没想到除了扶苏面露不忍,还有众位大臣,甚至包括与嬴政都有一些反对。
苏宇也趁机提出围而不攻、切断粮道、派遣细作之计策,但此事对于嬴政可谓是弄巧成拙。
“下朝。” 就在苏宇愣神之际,嬴政的声音冷不丁的响起。
苏宇紧忙说道:“臣等告退。”说罢,便扭头准备踏出宫殿。
但还没等苏宇走出两步,身后便传出嬴政的声音。
“苏宇,你留下。”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但并未有何声音,随后接连退去。
苏宇则抬头看向嬴政,讪讪一笑。
而嬴政扭头对扶苏说道:“你先下去。”扶苏点点头,便回宫去了。
嬴政随后重新看向苏宇:“你跟寡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