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陈阳的工作台上,桌上散落着几本翻开的书籍,封面上写着“世界面包文化”、“麦田地理志”、“发酵技术革命”。窗外,远处传来麦田轻微的沙沙声,那是风吹过金色麦穗时发出的最温柔的语言。
\"陈阳。\"林鸢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你的书都快堆成山了!这些天你到底在看什么?\"
陈阳抬起头,笑了笑,\"我在研究土地的味道。\"
\"土地的味道?\"林鸢愣了愣,随即笑了开来,\"你这人是不是太文艺了?面包不就是用面粉、水和酵母做的吗?土地能做出什么味道?\"
陈阳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金黄色田野,语气中透着一丝认真:\"其实,我们做面包的,和写历史的人类似。我们都在用自己方式,讲述土地的故事。\"
林鸢有些不解:\"土地会有故事吗?\"
\"当然有。\"陈阳转过头,认真地看着她,\"每一片土地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它在用气候、雨露和耕种者的心跳,孕育着粮食和信仰。\"
林鸢皱眉思索了片刻,突然说道:\"你不会想搞什么田园哲学吧?\"
陈阳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想,能不能让更多人尝到土地原生的味道。\"
---
2.
与此同时,孟氏集团的市场总监李怀山,正坐在集团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表情凝重。
市场调研的结果刚刚送到他的桌上,数据显示,‘金穗面包’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悄然增长到了36%,尤其是在对健康和食品溯源要求更高的欧美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旁边的市场分析师继续说道:\"孟总,我们的‘永恒香’虽然依然占据工业化面包市场的老大位置,但消费者越来越在意‘真实性’问题了。尤其是‘金穗面包’这种主打‘原产地风味’的对手,消费者甚至愿意为它多支付30%的价格。这......对工业化食品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李怀山微微皱眉,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这是‘金穗面包’最新的传播文案?'每一粒麦子呼吸着土地,用阳光与雨露喂养你的味觉'。\"
他放下文件,陷入沉思。
旁边的项目开发总监试探性地开口:\"要不......我们再试着模仿一下这种模式?\"
李怀山冷笑一声:“学陈阳?他靠土地讲故事,我们靠工业化讲效率。这条路走不通。要我看……”他忽然停住,仿佛想到了什么,“用我们的技术,把土地的味道还原,复制那些消费者心中的‘真实感’,不是更有市场吗?”
“‘真实’不需要复制,它是生长出来的,”另一个高管小声嘀咕,但声音很快被淹没。
---
3.
宋小麦这几天很忙,她的“麦香生活馆”在上海已经新开了两家分店,但忙中她抽出时间参加了一个国际面包师大会。
在会场上,人们谈论着最新的发酵技术、如何延长面包的保质期,以及如何将面包的口感更加稳定。
当宋小麦作为演讲嘉宾登上舞台时,她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各位,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土地的味道,\"她开口,\"我小时候住在乡下,家里养了几只鸡,一块小小的菜园能长出整个夏天最香甜的西红柿。后来我开始做面包,才明白,原来一个好的面包,需要的不止是面粉、酵母、水,还有土地的故事,以及种下这些小麦的人的手心温度。\"
她从身后拿出一个布满泥土痕迹的坛子,打开后,里面是手工揉制的麦香面包,空气中的香气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忍不住吸了口气。
随后,她放了一段视频,那是她去年回到家乡,用最传统的石磨磨粉时,镜头扫过那些田间劳作的老人、孩童,以及被晨光点亮的金色麦浪。
演讲结束后,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宋小麦环视全场,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李怀山。
---
4.
李怀山出现在宋小麦眼前时,她不禁皱了皱眉。
\"宋小姐,好久不见。\"李怀山笑了笑,\"我是真心佩服你对土地的热情,以及你对‘面包故事’的打造能力。\"
宋小麦冷冷地看着他:\"李总,你的‘永恒香’和我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佩服’从何而来?\"
\"恰恰相反,\"李怀山语气中带着几分认真,\"我忽然觉得,与其模仿,不如合作。\"
“合作?”宋小麦挑了挑眉,“你的意思是......”
\"是这样,\"李怀山解释道,\"孟氏集团已经组建了一支专项研发团队,探索如何用精准农业技术与发酵微生物学结合,生产出能真正带土地香气、却更稳定的面包。也许我可以帮你们村,把‘金穗风味’扩大到国际,你们提供土地和技术,我提供市场。\"
宋小麦没急着回答,反而问道:\"李总,你不怕‘金穗面包’抢了‘永恒香’的市场吗?\"
李怀山低声笑了笑:\"抢市场并不可怕,因为最终抢夺的只是消费者的胃。但信仰无法被抢,所以,我们需要一起,保护这种信仰。\"
---
5.
与此同时,陈阳的儿子陈启正在德国的一家实验室里,对着一台高科技显微镜皱眉。
这是孟氏集团资助的合作项目之一,目的是开发一种能模拟特定土地微生物群落的技术,让工业化生产的面包,尽可能地接近地方风味。
\"启,你最近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实验室的负责人是瑞士人库尔特,他端着两杯咖啡走进实验室,\"陈老板让我告诉你,他很支持你的选择,但别太强求自己。\"
陈启笑了笑:\"库尔特,我倒不是为了强求。我只是突然在想,我们这样用技术模拟土地的味道,真的能复刻信仰吗?\"
库尔特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你说得对。信仰来自情感,而技术,顶多能复刻感官上的记忆。\"
陈启若有所思:技术或许可以复现风味,但无法复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土地与种地人之间的联结。这些,是面包的灵魂。
他看向远处的窗外,那里是德国的黑森林,而他心中,则是祖国西南角那片金色的稻麦田。
---
6.
林鸢最近也挺忙,她在忙着组织村子里来的面包师培训项目,而这次,她特地邀请了非洲的几位面包师,与国内的手工面包师交流。
开班第一天的下午,林鸢在村子中央的麦场上架起了一台大型石磨,让学员们用最传统的方法磨面粉。
“你们以为‘传统’已经过时了吗?”林鸢一边磨一边说道:“但你们知道吗,‘传统’只是技术的过去式,而不是‘过气’。”
正当林鸢专注时,陈启突然走到她旁边,笑着说道:“林姨,你看,这块石头是不是很像工业化时代的工具?”
“像什么?”林鸢没反应过来。
“技术的工具,”陈启蹲下,指着地上的石磨槽口,“但你看,真正让它动起来的,是爷爷奶奶的手,是每一颗小麦自己的呼吸。”
林鸢看着地面上的槽口,突然笑了。
---
7.
与此同时,\"土地信仰面包文化节\"在云南小村庄正式拉开帷幕,这是陈阳和宋小麦合作策划的第五届面包文化交流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土地与人,连接过去与未来”。
开幕式那天,陈阳站在田埂上,看着台下聚集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面包从业者、学者与消费者,他突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这不再仅仅是土地与面包连接人的故事,而是土地、信仰与全球情感交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