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当初本来就担心 ,皇贵妃佟佳氏册封为后以后,四阿哥的地位会跟着水涨船高,影响到太子的地位。
现在听到这个事情,心里面就颇有几分果不其然的意思了。
不由得想着,他当初的担心果然没错。
佟佳氏册封为后了,现在四阿哥的事情,也是在康熙帝过问了。
一时间有些后悔当初没坚持要反对立皇贵妃佟佳氏为后这个事情,一时间又有些担心太子在京里面,防备心不足会吃亏。
在这种情绪下,索额图恨不得马上就能回京。
只是现在与沙俄使臣的和谈,还正在僵持中,他不管有多着急,都没有什么用。在这种情况下,索额图都有些后悔领了这个差事了。
虽然说这个和谈的事情,本来就是大清占据着上风,这一趟肯定能立个功劳,达成和沙俄的和谈。
但是事情也有轻重缓急,重要不重要之分。
只要太子能够顺利登基,以他和太子的关系,日后还能少得了立功的机会?
就算这种几乎白得的功劳不好找,其他立功的机会却肯定不会少。
可是太子要是有个什么不好 ,他不管有再多的功劳,之后肯定也摆脱不了被打压的命运。
这些立的功劳,又有什么用处?
比起立这个功劳,怎么也是太子的前途最重要。
索额图心中烦闷不已,在营帐中来来回回踱步。
偏偏就算这个唾手可得的和谈之功,他愿意放弃,现在也来不及了,总不能中途撂挑子不干。
正在这个时候,却又见到有奴才进来禀告,“大人,张城大人和徐日升大人求见。”
听到这个话,索额图不由得有些不耐烦。
“他们又来干什么,还是想要劝我退一步?还真是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他们这些洋人,不管我们大清对他们有多好,都是养不熟的东西 。”
张城和徐日升虽然取的是汉名,不过这些名字都是来到大清传教以后,才改的名字,并不是两个人的原名,实际上两人都是西洋来大清传教的传教士。
康熙帝尽管没打算相信他们传的这个什么耶稣,或者是支持他们在大清传教。
在内忧外患都还没有彻底解决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要征战远方的想法。
不过对于西洋的事情也好奇,还是把这些传教士都留下了,给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官职养着。
这一次大清跟沙俄和谈,两边语言不通,总不能各讲各的,或者是全听沙俄那边翻译的话 。
所以和谈的人员里面 ,也把这些传教士给加进去了,充当翻译的作用。
但是这些传教士,毕竟不是大清的人,在很多事情上的考虑,就和索额图他们这些使臣的考虑不同。
以索额图和佟国纲为首的使团,从到沙俄边境,和沙俄使臣开始和谈以后,事情就一直不怎么顺利。
从第一次和谈开始,两边关于边界的划分问题、外交事务、贸易问题,以及双方俘虏、叛变人员这些的处置问题,就没有达成一致过。
其他的事情还好说,双方还有些商量的余地。
最主要的就是边界的划分问题,两边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沙俄那边觉得阿穆尔河左岸那些蒙古部落,一直以来都是向沙俄上供,就应该以此河为界,左边归沙俄,右边才归大清,要求大清从这些地方退兵。
大清这边自然不会同意,毕竟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后面几百年所有的蒙古部落,这些地方就没有属于沙俄过 。
也就最近几年三藩之乱,大清顾不上这些边境,才让沙俄占了去,现在都又起兵抢回来了,怎么也不可能听沙俄那边的意思,从这些地方退兵,把地方让给沙俄。
要是连这个要求都同意了,好不容易抢回来的地盘又送出去,大清这边的使臣,就真的成傻子了。
当然,和谈是要慢慢谈,不可能一开始就能达一致。
要是一开始双方的要求都能达成一致了,事情也就定下来了,没有必要再弄什么和谈。
沙俄那边的使臣,也不是不知道他的要求不可能被同意,其实打的是漫天要价 ,就地还钱的主意。
先提出一个十分离谱的要求,后面再稍做一些妥协,想要对方答应这个主意,就要更加容易一些。
第一次和谈狮子大张口了 ,第二次沙俄那边的事情就做出妥协了。
在边界的划分上,稍微做出了一些妥协,只是要求大兴这边把俘虏、叛变这些人员还回去,并且补偿大清这边攻打雅克萨,以及其他城池时给沙俄造成的损失。
不过大清这边还是没有同意,能被派出来和沙俄和谈的人,也不可能都是些什么庸碌之辈 ,连沙俄使臣的这点儿小心思都看不出来,看到沙俄那边退让一步了,自己这边也就跟着退让一步。
还是坚持一开始定下的边界 ,并不打算沙俄那边退让一步了,自己这边也跟着退让一步。
只是事情到这里了,沙俄那边的使臣也不打算妥协,同意大清这边的方案,于是事情便陷入僵局了。
对于索额图的这个做法,此次跟随着来和谈的使臣,倒是大多数都没有意见。
毕竟僵持下来,就僵持下来,总不能真同意沙俄的方案,那成什么了?
只是其中也有意外,就是在使团里面充当翻译的张诚和徐日升等人,他们尽管领着大清的官职,却并不是大清的人,在心态上自然和其他人就不一样。
在私底下和沙俄那边的人接触过几次以后,两人就经常过来劝说索额图,一直僵持下去对双方都不好,不如大家都再各妥协一步,在商量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
索额图对两人是厌烦不已,正想要说不见,却突然想到了刚才京里面传来的消息。
原本已经到嘴的话,还是吞了回去。
要是能够早日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他也能早点儿回京。
虽然面上说的硬气,表明一步都不能退让。
并且在他们出京前,康熙帝也是这样的态度。
但是索额图知道,这个事情也不是真的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现在噶尔丹野心勃勃,朝廷的后面的注意力都要放在这上面了。
对于沙俄这些摩擦,索额图明白康熙帝最主要还是要求安稳。
只要能让这边稳定下来,稍微退一步,康熙帝也不会说什么,还是会同意这个方案。
想到这些,索额图还是改主意了,松口让两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