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
大阿哥一听,眼睛亮了起来。
他虽然在皇家一群兄弟里面,不算特别聪明,但是肯定也算不上笨。
之所以很多时候说话、做事都像不过脑子一样,其实也是被宠出来的。
尽管都说康熙帝最疼太子这个嫡子,不过大阿哥这个皇长子的分量也不轻,康熙帝对他一向是仅次于太子。
而且仔细算起来,很多时候大阿哥甚至比太子还要更自在一些,做事也没有那么多顾忌。
毕竟在康熙帝眼里面,太子日后是要继承万里江山的人,平时疼爱归疼爱,要求也很严格。
太子在这种严格要求下,说话做事难免就要想得更多一些,很多时候都没有那么自在。
但是大阿哥就不一样了,康熙帝对他没有其他要求,作为第一个养住的孩子,在已经有太子的情况下 ,只要能平平安安长大成人就行。
很多时候,大阿哥犯错了,康熙帝也不会把他怎么样,自然就纵得大阿哥越来越无所顾忌了。
他作为早年间太子还十分受宠的时候,唯一一个光明正大和太子作对的皇子,一直都没有什么事,甚至连收敛态度、装模作样都不会,都是明着和太子作对,所有人都知道他和太子不对付,也是康熙帝平时对他纵容给得底气。
当然,这些话就说远了。
只说大阿哥这个人,尽管平时也做过不少蠢事,却也是性格问题,并不是脑子真的不够聪明。
现在惠妃又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他自然也听明白惠妃的意思了。
是啊!他怎么没想到皇长孙这个事情?
现在不过是一个王府添长孙了,皇阿玛和皇玛嬷都这么高兴,要是他让皇阿玛抱上皇长孙,皇阿玛还不知道得多高兴。
长子长孙,到时候长子长孙全让他家占了,他就不信皇阿玛还偏心老二。
大阿哥马上就兴冲冲的保证道:“额娘放心,儿子回去就和福晋努力,争取让皇阿玛早日抱上皇长孙?”
听到大阿哥这些不讲究的话,大福晋一下子就红着脸,低下了头。
惠妃见了,就白了大阿哥一眼,“你就不能好好说话?看,都让你福晋不好意思了。”
然后又接着说:“不过这个话虽然粗糙,道理倒是没错。皇长孙确实意义非凡,若是你们能抢先一步生下长子,那在万岁爷心中的分量必定不同。如今太子虽然得宠,但是太子妃年纪还小,最近几年是不可能生下子嗣,要是让妾室先生 ,庶出的分量又不够,你们夫妻要是能让万岁爷先抱上皇长孙,万岁爷肯定高兴,知道了吗?”
惠妃的目的就是皇长孙,在嫌弃过大阿哥说话粗糙以后,还是也说到让大阿哥夫妻拼皇长孙的事情了。
听到这个话,大福晋也顾不得害羞,连忙应下,“儿媳记下了,定当用心。”
大阿哥也跟着点头,“儿子一定会努力,争取让皇阿玛和额娘早日抱上孙子。”
惠妃摆摆手,“去吧!记得我说的话,这事儿办成了,好处少不了你们的,皇长孙呢!后面再多的孩子,也比不上这一个孩子的分量。”
大阿哥夫妻退下后,也是真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了,一心想要拼个皇长孙出来。
也不只惠妃这里在和大阿哥、大福晋商量,下面荣妃、三阿哥母子,也在说这个事情。
荣妃先开口,“现在太子已经大婚,马上就要操办你的婚事了,等到董鄂氏进门以后,你好好的和她相处,争取早日给额娘添个孙子。”
“你也看到你皇阿玛的态度了,除了太子这个嫡子以外,最看重的就是大阿哥这个长子,长子长孙的地位就是不一样,要不然的话,你哪里不比大阿哥、太子强,可是你皇阿玛就是更疼他们两个。”
“嫡子、长子就算了,我没有本事让你成为嫡子,也没能让你成为长子,但是长孙这个事情,却还有机会,你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三阿哥却有些不耐烦,都还没有成亲,就开始催生了,换做谁也不可能高兴。
三阿哥皱着眉头回道:“额娘,儿臣还未成亲,此事急不得。再说了 ,上面大阿哥、太子都娶妻一段时间了,就算太子妃还小,大阿哥夫妻却没什么问题,皇长孙的事情,怎么也轮不到我,你就别瞎操心了。”
荣妃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大阿哥成亲早,就一定能生下皇长孙?万一夫妻两没有子嗣缘、万一生女儿了、万一孩子没养住呢?皇长孙怎么就不能出自你府上了,也是你大哥没了,要不然他占着长子的名头,我哪里用费这些心?”
说到这里,荣妃就伤心起来了。
她话里面的大哥,自然指的不是大阿哥,而是她亲生长子,也是康熙的第一个孩子,真正的皇长子承瑞。
她想着,要是长子承瑞还在,她怎么也不可能是如今这个地位,当初那孩子多受宠啊!
连带着,她在宫里面也是没有什么人能比得上,万岁爷那个时候对她也很好。
惠妃靠着大阿哥都成了四妃之首,她的承瑞还在的话,她怎么也不可能是四妃之末,贵妃,甚至更往上都不是不可能。
于是她抓住三阿哥的手,“你记着,皇长孙一定要出自我们这一边。”
三阿哥虽然心里面还是有些不高兴,但是看着荣妃的样子,也不敢再反驳荣妃,只能答应下来。
“额娘,我知道了。”
下面四阿哥的生母,德妃娘娘的心思倒是简单了。
她知道四阿哥尽管已经指婚,不过四福晋的年纪也不算大,想要正式圆房的话,也得跟太子、太子妃这样再等上几年。
虽然说可以先让妾室生,但是就显得不给四福晋面子了,也得罪四福晋的娘家。
而且庶出的也没有嫡出的有分量,大阿哥占着长,不还是比不过太子这个嫡子。
连惠妃那么盼着皇长孙,都还是想着让大福晋努力,没有想着给大阿哥多指几个妾室,确保万无一失,德妃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既然想要抢在前面生皇长孙的机会不大,她自然对这个事情没有多上心。
再加上她和四阿哥之间,并没有一般母子那样亲近,就更没有那么热心谋划这些事情了。
在后面的阿哥更小,都还没有指婚,不管是额娘还是其本人,也都不会动这个心思。
不过除了大阿哥和三阿哥处,毓庆宫也不是真的就一片平静了。
哪怕茉雅奇没有多想什么,太子也没有什么心思,可是毓庆宫也不是只有他们两人。
这不,茉雅奇杂七杂八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就有宫女进来禀告。
”主子,孙嬷嬷求见!”
孙嬷嬷是太子的奶嬷嬷,在太子这里也还是很有地位。
正所谓上行下效,康熙帝看重乳母,其他人就不会对乳母不好。
当初在乾西五所的时候 ,不少格格身边的乳母十分放肆,这些格格都得忍着,不好处理,不都是顾及着康熙帝的态度?
太子这里,他的乳母孙嬷嬷倒是算不上放肆。
格格那里的乳母和阿哥那里的乳母还是不同。
格格长大以后就要抚蒙了,对于京里面的事情根本就说不上话,甚至很多乳母作为陪嫁嬷嬷都还要跟着去塞外。
除了一些银钱上面的赏赐,她们能够得到的好处有限,就更想完全控制住格格身边,没有其他好处可得,至少可以多得一些银钱上面的好处。
除非这个格格有兄弟,或者亲生额娘能说得上话,可以替这个格格安排身边的人,可能这些奶嬷嬷会顾及一些,这一种格格的日子就要好过一些。
阿哥却迟早能上朝议政,参与朝廷上的事情,安排一个人轻而易举,这些奶嬷嬷为了家里面着想,也都是尽心尽力,不会像格格身边的奶嬷嬷暗地里做些手脚。
只要不傻,谁都明白平时贪点儿好处,跟家中儿孙日后的前途比,什么更加重要。
太子作为现在上下公认的未来皇帝,比照着康熙帝那几个奶嬷嬷现在的待遇,他这里的奶嬷嬷就更加尽心尽力了。
孙嬷嬷就是其中最尽心尽力的一个了,在太子逐渐年长 ,其他人被送回去以后,她都一直留在毓庆宫。
以前茉雅奇来毓庆宫玩儿的时候,也是时常见到孙嬷嬷。
当然,孙嬷嬷在毓庆宫也挺有地位。
太子是康熙帝亲自抚养,康熙帝却也不可能一天到晚就操心太子的衣食住行了。
大部分太子身边的小事,还是由孙嬷嬷在负责,为了方便毓庆宫的各种取用 ,孙嬷嬷的夫君凌普都提为内务府总管大臣了。
只是孙嬷嬷却也不是不知趣的人,她也知道她一个奶嬷嬷不可能永远掌握毓庆宫事务,要不然康熙帝都容不下她。
在茉雅奇嫁过来以后,就把手上的东西交上来了。
说是自己年纪大了,也应该回去养老了,原本是不放心太子,现在太子既然已经娶妻,她也就放心回去了。
茉雅奇也没有留,康熙帝也看重乳母,他的那些乳母不也没有谁留在宫里面养老,在康熙帝娶妻以后,也是全部都回家了,只是时常赏赐、厚待其儿孙罢了。
毕竟一直留在宫里面,也不好处置,不能不尊重,可是也不能真的当长辈恭恭敬敬的对待吧!
轻不得、重不得,再把人一直留在身边就堵心了,还不如直接让人回去,从其他方面给好处。
现在茉雅奇听到孙嬷嬷求见,还真有些疑惑孙嬷嬷的来意。
她也不是说孙嬷嬷出去了,就不能再进来了。
可是这都还没有几天时间,不至于这么快就不放心,要进来看看吧!
这是有事?
茉雅奇心中虽有疑惑,但是也不能不见,还是说道:“快请孙嬷嬷进来。”
孙嬷嬷很快就进来了,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一进屋便跪下行了礼。
“奴才给太子妃请安!”
“还不快把嬷嬷扶起来,给嬷嬷看座。”,茉雅奇赶紧让身边的宫女把人扶起来,就让人坐下以后,才笑着说:“嬷嬷怎么和我这么客气了,说起来我也是嬷嬷看着长大的,哪里用得着行这样的大礼?你这不是和我见外吗?”
以孙嬷嬷这样的身份,肯定不会时时刻刻都跪下行礼,这也算是大礼了。
平时对着太子,孙嬷嬷都不需要这样子,很少有跪下行礼的时候,茉雅奇自然也还是要给几分面子。
她出宫回觉尔察府这一段时间,也是听了不少婆媳关系难处的事情。
她尽管运气好,太子的亲生额娘早就没有了,并不需要担心婆媳关系。
可是这种太子身边的奶嬷嬷,尤其是最受重视的孙嬷嬷,也得当半个看才行。
至少对于太子来说,孙嬷嬷可能比宫里面所有妃嫔要亲近,也更能听得进孙嬷嬷的话。
而且宫里面的妃嫔,谁都不好对太子说些有的没的,孙嬷嬷反而没有这个顾忌。
不过孙嬷嬷的态度还是很谦逊,并没有仗着自己对太子的影响对茉雅奇不敬,赶紧起身又福了福礼,说道:“这是奴才第一次给太子妃行礼,自然要全了大礼,并不是和太子妃见外。”
茉雅奇也没有纠结于这个事情,只有又问道:“嬷嬷就是这样多礼,你老今天过来,可是有事要嘱咐?”
“说不上嘱咐!”,孙嬷嬷摆了摆手,“只是奴才瞎操心 ,想着太子妃年纪小,很多事情自己都没有到年纪 ,未必能想到这些,才想着过来提醒一下,只愿太子妃不要嫌弃奴才多事。”
还真有事?
茉雅奇心里面揣测的孙嬷嬷的目的,嘴上就问道:”我年纪小,考虑事情可能确实不周全,有嬷嬷提醒,我求之不得,不知究竟是什么事?”
孙嬷嬷这才开口说道:“太子妃,殿下一直都没有让人伺候过,这可不是小事,你得上心啊!”
茉雅奇一愣,有些不明白孙嬷嬷的意思。
就说道:“太子哥哥身边不缺人伺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