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边,昌平长公主和栗姬商量着儿女婚事的事情,并且谈论怎么把事情过明路。
另外一边,虽然这个事情还没有什么人知道,但是馆陶长公主和王夫人也商量好要趁着今天的家宴,彻底把婚事定下来,私底下免不了也要说到这些事情。
漪澜殿王夫人这里,王夫人王娡就和其妹妹小王夫人王儿姁说起来了。
姐妹两人打算等一会儿一块儿去长乐宫,现在时间还早,就让孩子在外面玩儿,她们在一起说说话。
两人是嫡亲姐妹,是王夫人王娡在年纪上来了,看着没有往日那么得宠以后,又让家里面把妹妹王儿姁送进来了,想着姐妹两人之间能够相互扶持,免得被其他人夺了宠爱 ,自己失宠后日子不好过。
小王夫人王儿姁进宫以后,倒是比其姐姐还要更得宠一些,运气也要好上一些,接连生下了好几个儿子,不像王夫人只有一个儿子 ,其他几个都是女儿。
本人要更得宠一些,儿子也多,就算小王夫人进宫的时间要晚一些,地位倒是并不低,甚至还比姐姐先爬上夫人这个位置。
不过两人是嫡亲姐妹 , 又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在朝堂上有自家的人 ,实际上家里面根本就提不起来,除了天子的宠爱并没有什么其他依靠,在后宫中就显得有些势微。
两人又都是聪明人,倒是并没有都成为天子的妃嫔,一个得宠,一个又没那么得宠之类的事情闹翻,反而一直走的很近,相互依靠着。
这样相互依靠着的关系,两人之间自然是有什么话都直说。
关于王夫人的打算,小王夫人也知道,却有些不理解。
“阿姊,你今天真要在陛下跟前说彘儿和堂邑翁主的婚事?是不是要再考虑一下?”
王夫人却不以为意,“怎么,你觉得不般配?”
“身份上倒是般配!彘儿是皇子,也不能娶公主,就算那些诸侯王家的女儿,因为同姓不通婚的缘故,也不能考虑。”
在身份上面,小王夫人倒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毕竟外姓女中,本来翁主就是未婚女子的最高爵位了,还都只有公主之女才能得到这个册封,只是…………
“年纪上不怎么合适吧!堂邑翁主都比彘儿大多少了?虽然除了诸侯王家的翁主以外,这些公主所出的外姓翁主并不多,要是还想挑年纪合适的就更难挑了,却也不是没有。以前和阿姊关系很好的昌平长公主家的绛邑翁主年纪不就很合适,我原先以为阿姊也考虑的是绛邑翁主。还有临安长公主家的幼女,不也只比彘儿大两岁,不像堂邑翁主都大多少了。”
王夫人摇摇头,“只看年龄合适有什么用?我就只有彘儿这个孩子,给他选的新妇,最重要的是能给彘儿带来什么。彘儿非嫡非长,也不是陛下的幼子,我也早就不得宠了,陛下不会自己就想着彘儿,总得从其他地方多替彘儿考虑一些才行。”
不管是皇家还是普通人家,孩子一般都是排在最前面,和排在最后面的那几个,才会最得父母重视。
当然,要是在富贵人家 ,嫡出、庶出的孩子都有,孩子由不同的母亲所出的时候,孩子的生母是谁也要占一定的分量,嫡出以及宠妾所出的孩子,也不会受到忽视。
但是王夫人之子胶东王刘彘排第十,前面九个兄长,后面还有好几个弟弟,王夫人又早就失宠了,算得上是哪一边都不靠。
这样一个孩子,就算皇子该有的东西都有,也肯定很受忽视。
王夫人王娡在已经嫁人生女的情况下,抛夫弃女选择进宫,肯定不可能接受自己年老失宠,儿子也备受忽视的情况,会想办法去改变。
小王夫人点点头,她也明白王夫人的考虑,却还是不理解王夫人的选择。
“临安长公主就算了,她只是先帝的庶女,一直都不得宠,嫁的也是一个食邑不过千户的小侯,要是给彘儿选临安长公主家的孩子,确实给彘儿带不来什么东西。”
“不过昌平长公主府的绛邑翁主是也挺 不错,昌平长公主虽然不像馆陶长公主一样,是太后的亲生女儿,太后对昌平长公主却也不差,而且周家在朝堂之上,就更不是一般人家了,阿姊和昌平长公主的关系也很好啊!不像馆陶长公主,根本就不拿正眼看人。阿姊这是什么考虑?”
要是只论两个公主的情况,小王夫人也还是觉得馆陶长公主更好。
就算平时窦太后没有偏心亲生女儿,可是心里面难道还真能不偏心?
但是把两个长公主的夫家情况算上去,事情就不一样了,陈家哪里比得上周家?
王夫人眉头一皱,她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要不然的话,以前也不会和昌平长公主走得近了 。
长公主之女、身上有着翁主的爵位、家里面在朝堂上也很说得上话,年龄上还十分相仿。
昌平长公主家这个绛邑翁主的条件,在一群未婚小娘子里面,绝对是最顶尖的了。
外姓的未婚女子,除了特意封来和亲匈奴的公主,本来就只有公主之女才能得到一个正式的册封。
不比刘氏诸侯王家的翁主,只要是这个诸侯王的孩子,不管是诸侯王的哪个妻妾所出的女儿,都能得到册封,在数量上并不算少。
外姓翁主得是公主所出的亲生女儿,不可能庶女也算,整个长安一共就没有几个了。
毕竟每一代一共才有几个公主?再加上又要有女儿,年龄上还得合适,可供选择的就更少了。
可是现在嘛…………
王夫人示意小王夫人靠近,然后才在她耳边轻声说起来。
“是馆陶长公主主动找我的,她所求的不是一个诸侯国的王后之位,而是太子妃之位,未来的皇后、太后之位,她在栗姬那里受辱,心里面不甘心,都不用我做什么,自己都会主动拉栗姬母子下来,扶持我和彘儿上去。昌平长公主人倒是好,却也不会主动和栗姬母子过不去…………”
小王夫人心里面一跳,没有想到馆陶长公主还挺有野心的。
她倒是真的理解王夫人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了。
不管馆陶长公主有没有这个本事达成这个目的,但是也是一个机会。
成了肯定好 ,不成的话,跳上跳下的是馆陶长公主,天子不高兴要处罚,也是罚馆陶长公主,她们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就算是彘儿,也依旧是去封地,能有多大的影响。
她们所需要付出的 ,不过只是一门婚事。
一门婚事,算什么付出?
哪怕那个陈阿娇,比彘儿年纪要大上不少岁,其实也没有什么。
到时候事情成了,彘儿就是天子了,难道还用得着受馆陶长公主的辖制,只能守着陈阿娇?
真到那个时候了,能还让陈阿娇做皇后,就已经是彘儿重情重义了,身边不可能会缺其他美人。
要是没成的话,也是这个道理。
馆陶长公主要是失势了,彘儿能让陈阿娇继续做王后就是守信了,同样不需要委屈自己。
这样比起来,和馆陶长公主府联姻,确实比和昌平长公主府联姻要强。
昌平长公主虽然人不错,但是正因为这样,才不会像馆陶长公主这样,因为想要联姻不成,就非要和人过不去。
不过…………
小王夫人也低声开口说道:“昌平长公主人再是不错,这一次彘儿的婚事上面,你也算得罪她了,毕竟你们早有默契,她也未必就不生气了,到时候针对我们怎么办?”
王夫人在这个事情上早就有所考虑了,倒是并不担心。
“这个事情,要说昌平长公主一点儿都不生气,也是不可能!虽然平时看着昌平长公主比馆陶长公主和善,要好相处不少,可是毕竟也是公主,哪能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不过昌平长公主的想法,其实我也能看明白几分,她也不是就有多喜欢彘儿了,只是想让女儿嫁给诸侯王,到时候子孙后代都能安享尊荣,不用操心子孙后代的事情,并不是彘儿而不可。”
“越儿、寄儿的年纪也合适,到时候我好好给昌平长公主赔个不是,再说起越儿、寄儿他们两人,昌平长公主心里面的气自然就消了,她不管是看上越儿、寄儿,对于我们来说同样也是一件好事。”
原来王夫人并没有真的要得罪昌平长公主的意思,只是觉得自己的解决办法,昌平长公主一定会满意。
毕竟昌平长公主也是长公主,周家又得用,真要针对一个人,还是很容易。
不过是她想着昌平长公主只是想要一个诸侯王做女婿,没了自家的儿子,再另外给一个诸侯王不就行了?
刘越、刘寄是小王夫人所出的孩子 ,算得上是天子现在最小的两个孩子,小王夫人又得宠 ,幼子和宠妃之子都占了,地位也不低,日后得到的封地肯定也不会差。
她并不觉得昌平长公主会不满意,就算一开始有些生气,后面她好好说说,也就同意了。
其实正常情况下说不定就这样了,就像小王夫人,哪怕王夫人擅自把她儿子的婚事都定下来了,但是因为这个事情也不是坏事,她心里面虽然有些不自在,却也没有说什么,觉得这样也不错。
昌平长公主想要的也就是一个诸侯王做女婿,不考虑面子这些情况,不就是哪个诸侯王都行。
不过考虑到面子问题,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她觉得,馆陶长公主是故意和她过不去,才挑了排行第十的胶东王刘彘做女婿。
要不然的话,哪怕馆陶长公主想要把女儿嫁给皇长子不成,从皇长子到皇十子中间,还隔了多少个皇子,怎么就挑到皇十子身上了。
既然觉得馆陶长公主是故意要和她过不去,王夫人自然就成为和馆陶长公主同流合污,让她丢脸的人了。
现在的昌平长公主,哪里听得进王夫人的话。
当然,昌平长公主这样的想法,也不就一定是多想了,其实抱着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