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庆祝萧凡剿灭海盗的欢呼声仍在大街小巷回荡,可萧凡和陆雪却没有时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朝堂之上,皇帝端坐龙椅,脸色却透着几分凝重。
“萧凡,此次你成功剿灭海盗,实乃大功一件,朕心甚慰。”皇帝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许,“但经此一役,朕深感我朝海防薄弱,若再有类似势力进犯,恐难应对自如。”
萧凡单膝跪地,恭敬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海防建设,增设沿海据点,训练精锐水师,同时改良战船与火器,提升我朝海军实力。”
皇帝沉思片刻,点头应允:“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皆可从国库支取,务必将海防建设落到实处。”
“臣遵旨!”萧凡领命起身,心中已然开始谋划海防建设的诸多事宜。
退朝后,萧凡与陆雪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可两人的心情却依旧沉重。
“萧凡,加强海防是个浩大工程,困难重重,你可有把握?”陆雪轻声问道,眼中满是关切。
萧凡握住陆雪的手,坚定道:“雪姑娘放心,我定全力以赴。虽知前路艰难,但为了国家安宁,为了百姓免受战火侵扰,再难也要迎难而上。”
回到府邸,萧凡立刻召集朝中精通水师与海防事务的官员,以及造船、火器方面的能工巧匠,共同商议海防建设方案。众人围坐一堂,气氛热烈,各抒己见。
“萧将军,依我之见,可在沿海要地修筑坚固堡垒,安置火炮,既能防御外敌,又能作为水师补给据点。”一位官员率先发言。
“此言有理。”萧凡微微点头,“但堡垒修筑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工期较长,还需考虑如何在修筑期间保障沿海安全。”
这时,一位老工匠站起身来:“将军,关于战船改良,老朽有个想法。可在现有战船基础上,加大船身尺寸,增加火炮数量,同时优化船帆设计,提升战船航行速度与稳定性。”
萧凡眼睛一亮:“此计甚好!还请老先生尽快绘制改良图纸,我们依此打造新型战船。”
经过几日几夜的商讨与谋划,海防建设方案终于确定。萧凡迅速调派人手,沿海各地同时动工。他亲自前往沿海监督工程进度,从堡垒选址、奠基,到战船建造、火炮铸造,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不容有丝毫差错。
陆雪则留在京城,协助皇帝处理朝中事务,同时为沿海工程筹备物资,协调各方资源。她每日忙碌于朝堂与库房之间,仔细核算每一笔账目,确保物资充足且调配合理。
然而,就在海防建设如火如荼进行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沿海地区因征用大量劳力与物资,部分百姓心生不满,一些流言蜚语也开始传播。
“听说了吗?为了修那些海防工事,朝廷征用了好多青壮劳力,家里的地都没人种了。”
“是啊,还有那些物资,都被朝廷拿走了,我们的日子可怎么过?”
这些流言传到萧凡耳中,他心急如焚。他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若不能安抚好百姓,海防建设将难以为继。
萧凡立刻赶回京城,与陆雪商议对策。“雪姑娘,百姓怨言渐起,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萧凡眉头紧锁,神色忧虑,“我打算从国库调拨一批粮食,发放给沿海百姓,以作补偿。同时,合理安排劳力,确保百姓有时间耕种。”
陆雪点头赞同:“此计可行。另外,我们还需加强宣传,让百姓明白海防建设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
于是,萧凡一方面安排官员发放粮食,调整劳力分配;另一方面,组织人手在沿海各地宣讲海防建设对国家和百姓的意义。经过一番努力,百姓的不满情绪逐渐平息,海防建设得以继续推进。
数月后,沿海堡垒相继竣工,新型战船也顺利下水。萧凡亲自率领水师进行演练,检验海防建设成果。海面上,战船破浪前行,火炮轰鸣,水师士兵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
“萧将军,此次演练十分成功,我朝水师实力大增!”副将兴奋地说道。
萧凡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不断训练,提升水师实战能力。”
回到京城,萧凡向皇帝详细汇报了海防建设情况。皇帝听后,龙颜大悦:“萧凡,你不负朕望,将海防建设得如此稳固。有此海防,朕心稍安。”
萧凡跪地谢恩:“此乃陛下圣明,群臣百姓齐心协力之功,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
然而,萧凡和陆雪明白,海防建设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之路依旧漫长。他们将继续携手,为守护国家和百姓而不懈努力,在这片土地上,续写着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无论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们都将坚定地走下去,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