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宇再次凯旋而归,京城再度陷入欢庆的热潮,百姓们对他的尊崇愈发深厚。然而,这接连的荣耀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危机。
皇帝在宫中大摆庆功宴,席间对萧宇的赞赏毫不吝啬:“萧爱卿,你屡次为国家排忧解难,实乃国之柱石,朕赏赐你黄金千两、良田百顷。”
萧宇跪地谢恩,神色谦逊:“陛下,这皆仰仗陛下英明领导与将士们奋勇杀敌,臣不过尽了微薄之力。”但在这表面的风光之下,他却隐隐察觉到几道不善的目光。
果不其然,宴会结束后,几位心怀叵测的大臣凑在一起,其中一位低声道:“萧宇权势日盛,若不加以遏制,恐会威胁到我们的地位。”众人纷纷点头,暗自谋划着新的阴谋。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南洋,一股新兴的海盗势力悄然崛起。这股海盗组织严密,装备精良,他们的船只在海上横行无忌,不仅劫掠过往商船,甚至还对沿海城镇进行骚扰,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将此事上报朝廷,请求支援。
皇帝在朝堂上忧心忡忡地说道:“这股海盗势力愈发猖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一位大臣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可派萧宇将军前去剿灭海盗,他屡立奇功,定能不负圣望。”这话表面是推荐,实则暗藏祸心。因为海上作战与陆地大不相同,他们想借此让萧宇陷入困境,若战败还能借机打压。
萧宇心中明白这背后的算计,但他心系百姓,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陛下,臣愿前往。”皇帝欣慰地点头:“萧爱卿,此次任务艰巨,你务必小心行事,朕等你胜利归来。”
领命后,萧宇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他深知海上作战的特殊性,不仅需要熟悉水性的士兵,还需精良的战船。于是,他亲自前往沿海地区挑选士兵,这些士兵大多是渔民出身,对大海十分熟悉。同时,他还命工匠们改良战船,加强防御和火力。
在筹备过程中,萧宇遇到了一位名叫林大海的渔民。林大海不仅水性极佳,还对海盗的活动规律有所了解。他主动找到萧宇,说道:“将军,我愿加入您的军队,为剿灭海盗出一份力。我知道他们常出没的海域和藏身之处。”
萧宇大喜,连忙问道:“你所言可属实?若能提供有用线索,定是大功一件。”林大海拍着胸脯保证:“将军放心,我亲眼见过他们的老巢,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我知道一条隐秘的小路。”
在林大海的帮助下,萧宇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然而,就在他准备出征之际,朝堂上又掀起了波澜。那些嫉妒萧宇的大臣们四处散布谣言,说他为了准备海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强征百姓为兵,沿海百姓怨声载道。
皇帝听闻后,心中不免产生疑虑,便召萧宇进宫询问。萧宇跪在地上,神色坦然:“陛下,臣绝无此事。臣招募士兵皆遵循自愿原则,购置物资也都是为了更好地剿灭海盗,保卫沿海百姓。这背后定是有人蓄意陷害,企图扰乱军心。”
皇帝看着萧宇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萧爱卿,朕相信你。你只管安心出征,若有人再敢造谣生事,朕定不轻饶。”
萧宇谢恩后,率领着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向大海。经过数日的航行,他们终于抵达了海盗经常出没的海域。一天傍晚,了望手突然喊道:“将军,前方发现海盗船只!”
萧宇立刻登上了望台,用望远镜观察,只见几艘海盗船正朝着一艘商船逼近。他果断下令:“全体将士听令,准备战斗!”
随着一声令下,战船迅速向海盗船靠近。海盗们发现朝廷的舰队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嚣张地迎了上来。他们仗着船只灵活,试图包围萧宇的舰队。
“不要慌乱,按照计划行事!”萧宇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只见他的舰队迅速分成几个小队,一部分战船用火炮攻击海盗船,压制他们的火力;另一部分则利用改良后的战船机动性,迂回到海盗船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
战斗异常激烈,炮弹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浪花,硝烟弥漫。海盗们虽然凶悍,但在萧宇的指挥下,渐渐陷入了困境。然而,就在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一艘海盗船突然突破防线,朝着萧宇所在的战船冲了过来。
“保护将军!”士兵们纷纷围拢过来,用盾牌护住萧宇。林大海见状,驾着一艘小船,快速冲向那艘海盗船,他将点燃的火药桶扔向海盗船,随着一声巨响,海盗船被炸得粉碎。
“林大海!”萧宇看着那爆炸的火光,心中一紧。但此时战斗还未结束,他只能强忍着悲痛,继续指挥战斗。
在萧宇的带领下,士兵们奋勇杀敌,终于将这股海盗击退。但萧宇知道,这只是海盗的一部分力量,他们的老巢还未被摧毁,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