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过后,国家在萧宇与诸葛逸的努力下,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生活重回正轨。但朝堂上的争斗却如暗流涌动,守旧派大臣对诸葛逸和萧宇的敌意日益加深,他们视这两人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新政的推行与诸葛逸的得势严重威胁到了自身的利益。
一日早朝,一位守旧派老臣站出,清了清嗓子,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自诸葛逸担任帝师以来,时常干预朝政,与萧宇大人联手,肆意推行新政,致使朝堂秩序混乱,许多传统规矩被打破,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哗然。支持新政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驳,一时之间,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新皇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看着朝堂上混乱的局面,心中满是忧虑。
诸葛逸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新政推行旨在富国强兵、改善民生,自实施以来,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科举广纳贤才,国家人才辈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怎能说是扰乱朝纲?至于说臣干预朝政,臣身为帝师,为陛下答疑解惑,谈论治国理政之策,乃是职责所在,绝无半点私心。”
萧宇也紧接着说道:“陛下,守旧派大臣所言毫无道理。新政推行过程中或许存在一些小问题,但这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之处,而非全盘否定。诸葛大人一心为国,才华横溢,他为国家出谋划策,有何不妥?”
守旧派大臣见无法在言语上占到上风,心中不甘,便开始暗中谋划,企图寻找机会给萧宇和诸葛逸致命一击。他们买通了一些宫中太监和宫女,密切监视两人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他们的把柄。
与此同时,南方海域的海盗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得知中原王朝刚经历旱灾,国力有所损耗,便纠集了大批人手,准备再次进犯沿海地区。沿海百姓人心惶惶,纷纷向朝廷求救。
萧宇和诸葛逸得知此事后,立即进宫面见新皇。萧宇神色凝重地说:“陛下,南方海盗猖獗,若不及时剿灭,沿海百姓将深受其害,海上贸易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诸葛逸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海防力量,整顿水师。我们可以从各地抽调精锐水兵,充实水师队伍,同时改良战船和武器装备,提高水师的战斗力。”
新皇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们二人负责,务必尽快解决海盗问题,还沿海百姓一片安宁。”
萧宇和诸葛逸领命后,立刻着手筹备。萧宇负责调兵遣将,从内地挑选了一批身强体壮、水性良好的士兵,日夜操练,训练他们海战的技能;诸葛逸则专注于战船和武器的改良。他召集了国内顶尖的工匠和发明家,日夜钻研,最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战船,这种战船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且装备了威力巨大的火炮。
在筹备过程中,萧宇和诸葛逸还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他们派遣了大量的密探混入海盗内部,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行动路线和作战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掌握了海盗的详细情况。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出击剿灭海盗时,朝堂上的守旧派大臣又开始兴风作浪。他们联名上书,弹劾萧宇和诸葛逸,诬陷他们在筹备剿灭海盗的过程中贪污军饷、滥用职权。新皇接到奏章后,心中疑惑,便下令彻查此事。
萧宇和诸葛逸得知被弹劾后,心中愤怒不已。他们知道这是守旧派大臣的阴谋,但此时剿灭海盗迫在眉睫,他们不能因为此事而耽误战机。于是,他们一边配合朝廷的调查,一边加紧筹备海战。
调查过程中,守旧派大臣不断给负责调查的官员施压,企图让他们编造证据,坐实萧宇和诸葛逸的罪名。但负责调查的官员秉持公正,经过一番深入调查,最终查明萧宇和诸葛逸并无贪污滥用职权之事,守旧派大臣的阴谋未能得逞。
此时,剿灭海盗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萧宇和诸葛逸率领水师,浩浩荡荡地驶向南方海域。他们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在海盗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当海盗的船队进入埋伏圈后,萧宇一声令下,水师战船如猛虎般冲了出去。新型战船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它们速度快,灵活穿梭在海盗船队之间,火炮不断轰鸣,打得海盗们措手不及。海盗们见势不妙,企图逃跑,但退路已被截断。
经过一场激烈的海战,海盗们损失惨重,大部分海盗被歼灭,剩余的纷纷投降。萧宇和诸葛逸成功剿灭了海盗,凯旋而归。
回到京城后,他们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新皇的嘉奖。守旧派大臣见此情景,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轻易挑衅。
然而,萧宇和诸葛逸清楚,朝堂上的争斗不会就此结束,国家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们毫不畏惧,他们将继续携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为国家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