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木的到来,为京城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他与云树灯、刘如烟的合作成果斐然,不仅让军队装备实现了质的飞跃,还极大改善了民生医疗状况。京城中,百姓们对这些新变化赞不绝口,街头巷尾都在传颂着他们的功绩。工坊内,日夜灯火通明,工匠们忙碌地打造着新型兵器与医疗器具,空气中弥漫着创新与希望的气息。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之下,朝堂之上却悄然涌起一股暗流。一些老牌世家的官员,长期依赖传统的政治格局与经济模式,对这些革新带来的权力与利益重新分配深感不安。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对新事物本能地抵触,害怕自己的地位与财富受到威胁。
一日早朝,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出列,神色凝重地向新皇进谏:“陛下,臣以为当下这些所谓的革新举措,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藏隐患。火药炸弹与大炮的研发,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威力巨大,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那些新奇的医疗工具,虽有一定用处,但也打乱了传统医道的秩序。长此以往,恐将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革新的官员们纷纷站出来反驳,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新皇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注视着这场激烈的争论,心中暗自权衡。
萧宇见状,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诸位大人。革新虽有挑战,但带来的是国家实力的提升与百姓生活的改善。火药武器能增强国防,抵御外敌;新型医疗工具则能救人性命,减少病痛。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怎能因些许困难就轻言放弃?”
诸葛逸也紧接着说:“老大人只看到眼前的耗费与风险,却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如今各国纷争不断,若我们固步自封,必将落后于人。革新是时代的需求,是国家昌盛的必经之路。”
守旧派官员却依旧固执己见,列举了诸多理由,试图说服新皇限制革新的进程。新皇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革新之事关乎国家未来,不可草率决定。容朕再斟酌一番。”言罢,宣布退朝。
退朝后,萧宇和诸葛逸深知此事的紧迫性,若不能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革新的推进。他们立刻前往盒子木的工坊,与他商讨应对之策。盒子木听闻朝堂的争论后,皱着眉头说:“我一心钻研发明,为的是让国家强大,百姓受益,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
云树灯在一旁接口道:“我们所做之事,问心无愧。只是那些守旧之人,难以接受改变。我们得想办法让他们看到革新的好处。”
刘如烟也点头表示赞同:“或许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展示活动,让朝堂官员和百姓亲身感受这些发明的益处,消除他们的疑虑。”
众人商议决定,由盒子木和云树灯准备一场兵器展示,展示新型火药炸弹与大炮的威力;刘如烟则筹备一场义诊,使用新型医疗工具为百姓治疗疾病,让大家亲眼见证其效果。
几日后,兵器展示在京城郊外的校场举行。新皇带领一众官员亲临现场,盒子木亲自操作演示。随着一声令下,大炮轰鸣,炮弹精准地击中远处的靶标,巨大的威力让在场的人都为之震撼。随后,火药炸弹的爆炸演示也同样精彩,火光冲天,烟尘滚滚。官员们看到这些武器的强大威力,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官员,心中也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刘如烟在济仁堂举行的义诊也吸引了众多百姓。她使用新型针灸器具和清创工具,为患者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效果显着。百姓们对这些新工具赞不绝口,消息很快传遍京城。
朝堂之上,支持革新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守旧派官员们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也不好再强行反对。新皇最终表态,全力支持革新事业的推进,但也强调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革新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
然而,萧宇和诸葛逸明白,这只是暂时平息了朝堂的争议。未来,革新的道路上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与困难。他们继续鼓励盒子木、云树灯和刘如烟大胆创新,同时加强与朝堂官员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在他们的努力下,革新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但他们时刻保持警惕,深知暗潮仍在涌动,随时可能掀起新的波澜,而他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迎接未来的一切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