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沉浸在海战大捷的欢庆氛围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呼雀跃,为国家的胜利感到自豪。新皇在皇宫举行的庆功宴上,对萧宇、诸葛逸及参战将士不吝赞誉,赏赐颇丰,满朝文武皆沉浸在荣耀之中。萧宇和诸葛逸虽面带微笑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但他们心中清楚,短暂的和平背后暗潮涌动,诸多隐患亟待解决。
庆功宴结束后,萧宇与诸葛逸回到府中,二人在书房相对而坐,神色凝重。萧宇长叹一声,率先打破沉默:“此次海战虽胜,但耗费巨大,国库空虚。且岛国虽败,但其根基未损,难保不会卷土重来,海防建设仍需持续加强。”
诸葛逸微微点头,目光深沉:“不仅如此,国内民生、吏治也存在不少问题。新政推行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地方官员执行不力,百姓未能完全享受到新政的红利。还有世家大族,虽经打压,但残余势力仍在,恐伺机反扑。”
两人陷入沉思,商讨应对之策。良久,萧宇说道:“当务之急,是充实国库。我打算推行新的商业政策,鼓励海外贸易,降低商税,吸引更多商队往来。如此一来,既能增加财政收入,又可促进经济繁荣。”
诸葛逸表示赞同,并补充道:“吏治整顿也刻不容缓。我们可设立监察机构,选拔清正廉洁之士,定期巡查各地,对执行新政不力或贪污腐败的官员严惩不贷。只有官场清明,新政才能顺利推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二人商议已定,次日便进宫面见新皇,详细阐述计划。新皇听后,连连点头:“二位爱卿所言极是,就依此计施行。此事关乎国家兴衰,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有半点马虎。”
得到新皇首肯,萧宇与诸葛逸迅速行动起来。萧宇着手制定海外贸易细则,他召集各地商会代表,详细了解贸易需求和困难,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开辟专门的贸易港口,简化通关手续,提供贸易保护等。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国家,洽谈贸易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诸葛逸则全力投入吏治整顿工作。他亲自挑选了一批刚正不阿、富有经验的官员,组建监察机构,制定严格的监察制度。监察官员们奔赴各地,明察暗访,很快便发现了诸多问题。在一个偏远郡县,监察官员发现当地县令阳奉阴违,私自截留新政补贴,中饱私囊。诸葛逸得知后,立即下令将县令革职查办,追回赃款,将其绳之以法。此举在官场引起轩然大波,其他官员纷纷收敛行为,新政得以更顺畅地推行。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新的商业政策触动了一些传统商业势力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对萧宇进行弹劾,指责新政策会扰乱市场秩序,导致物价飞涨。面对质疑,萧宇据理力争:“诸位大人,传统商业模式虽稳定,但发展缓慢。如今推行海外贸易,是为国家开拓新的财源,促进经济繁荣。物价问题,我们自会密切关注,采取措施调控,绝不让百姓受苦。”
在萧宇的努力解释下,新皇最终支持了他的政策。但萧宇明白,要让新政策深入人心,还需时间和更多努力。
与此同时,被打压的世家残余势力也蠢蠢欲动。他们暗中勾结地方豪强,煽动百姓对新政的不满情绪,企图制造混乱,颠覆新政。萧宇和诸葛逸早有防备,他们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及时掌握世家动向。当得知世家准备在某郡发动叛乱时,萧宇迅速调遣军队,将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再次沉重打击了世家势力。
在萧宇和诸葛逸的不懈努力下,海外贸易逐渐繁荣,国库日益充实;吏治得到有效整顿,新政推行更加顺畅,百姓生活也逐渐改善。但他们知道,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挑战不断,唯有坚守初心,持续改革创新,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