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国子监,本应是一片宁静祥和、书声琅琅之所,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与抱负。它坐落于都城长安的繁华一隅,红墙青瓦,飞檐斗拱,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院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清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学子们的诵读声伴奏。然而,一场毫无征兆的斗殴事件,宛如平地惊雷,瞬间打破了这里的平静,不仅让国子监陷入混乱,更是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日,国子监内的学生们如往常一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朗朗书声从各个教室传出,交织成一曲求知的乐章。在一处宽敞的庭院里,吏部尚书郑玄的公子郑宏,与右武卫大将军赵毅的公子赵轩,却不知因何缘故起了争执。起初,两人只是言辞激烈地争吵,互不相让。郑宏平日里养尊处优,自恃父亲在朝中的地位,性格颇为骄纵。而赵轩身为武将之子,自幼习武,性格豪爽,却也带着几分鲁莽。
随着情绪的不断激化,言语冲突迅速升级为肢体对抗。周围的学生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有的学生手中的书卷滑落,却浑然不觉;有的学生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仿佛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想要上前劝阻,却被两人疯狂的举动吓得连连后退,根本不敢靠近。
郑宏的脸涨得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双眼圆睁,死死地盯着赵轩,那眼神仿佛要将对方生吞活剥。他额头上青筋暴起,如同一条条扭曲的蚯蚓,大声吼道:“你今日必须给我把话说清楚,否则这事没完!” 那声音高亢而尖锐,仿佛要冲破云霄。赵轩也不甘示弱,向前跨了一步,下巴扬起,一脸不屑地回应:“就凭你?也想让我低头?做你的春秋大梦!” 他的语气充满了轻蔑,仿佛郑宏在他眼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蝼蚁。
话音刚落,郑宏猛地伸出右手,犹如一只迅猛的鹰爪,一把揪住赵轩的衣领,用力地摇晃着,咬牙切齿地说:“你别太嚣张!” 赵轩反应迅速,右手握拳,如同铁锤一般,朝着郑宏的肩膀就是狠狠一击。郑宏吃痛,松开了手,往后退了几步,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
紧接着,郑宏身体前倾,像一头愤怒的公牛般朝着赵轩冲了过去,想要将他撞倒。赵轩灵活一闪,郑宏扑了个空,身体由于惯性向前踉跄了几步,差点摔倒在地。赵轩趁机从后面冲上来,双手抱住郑宏的腰,用力一甩,郑宏被摔倒在地。但郑宏很快就爬了起来,他的头发凌乱,犹如鸡窝一般,衣服也被扯得皱巴巴的,显得狼狈不堪。他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狠劲,仿佛受伤的野兽准备反击。他弯腰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朝着赵轩砸了过去。赵轩连忙侧身躲避,石头擦着他的手臂飞了过去,在他的手臂上划出一道浅浅的血痕。
赵轩怒不可遏,猛地冲向郑宏,两人再次扭打在一起。他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郑宏的每一次攻击都带着愤怒与不甘,而赵轩的回击则充满了力量与果断。周围的学生们都被这激烈的场面吓得惊慌失措,有的学生吓得脸色苍白,如同白纸一般,不停地尖叫;有的学生则呆立在原地,眼神空洞,不知所措;还有的学生想要上前劝阻,却被两人疯狂的举动吓得不敢靠近,只能在一旁焦急地跺脚。
混乱之中,郑宏被赵轩猛地推倒,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后仰倒。他的枕部重重地磕在一旁坚硬的石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一记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上。郑宏的身体瞬间僵住,紧接着像断了线的木偶般瘫倒在地。尽管没有明显出血,但不过片刻,受伤处便迅速鼓起了一个硕大的头皮血肿,如同一个小馒头一般。他双眼紧闭,陷入了深度昏迷,整个人毫无反应,仿佛与这个世界隔绝开来。
而赵轩这边,在与郑宏的激烈扭打过程中,腹部遭受了一连串猛烈的拳打脚踢。每一次重击,都让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仿佛被电击一般。他双手紧紧捂住肚子,脸上的五官因痛苦而扭曲在一起,仿佛被揉皱的纸张。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犹如断了线的珠子。嘴里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那声音低沉而凄惨,让人听了心生怜悯。他的身体蜷缩成一团,在地上痛苦地翻滚着,那模样仿佛在承受着世间最难以忍受的折磨。
国子监的夫子们得到消息后,迅速赶到现场,看到这惨烈的一幕,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的脸上露出震惊与担忧的神色,有的夫子甚至忍不住捂住了嘴巴。他们立刻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两位公子送往太医院进行救治。太医院的太医们接到消息,一路疾驰赶来。他们身着白色的医袍,神色匆匆,仿佛一群奔赴战场的战士。然而,当他们抵达时,赵轩已经没了气息,尽管太医们立刻展开全力抢救,却终究回天乏术。郑宏则依旧昏迷不醒,虽然体表无明显出血,但他的伤势不明,情况危急,生命的迹象如风中残烛般微弱。
消息很快传到了朝堂之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吏部尚书郑玄,作为兵部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一直坚信改革是大唐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平日里积极为太子李贤的改革出谋划策。他身着朝服,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而右武卫大将军赵毅,身为军中的重要将领,因兵部改革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一直对改革持反对态度。他身材魁梧,满脸胡须,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威严与霸气。
如今,两人的公子在国子监斗殴,落得一死一伤的悲惨结局,这让本就紧张的朝堂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郑玄得知儿子重伤后,悲痛欲绝,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中充满了哀伤与绝望。他在朝堂上声泪俱下地愤怒指责赵毅教子无方,强烈要求严惩赵轩,为自己的儿子讨回一个公道。他满脸泪痕,声音颤抖,几近哽咽地说道:“陛下,娘娘,我儿在国子监一心求学,只为增长学识,将来能报效国家。可如今却被赵轩重伤,昏迷不醒。赵毅身为朝廷大员,却放纵儿子在国子监肆意闹事,如此行径,实在是有辱朝廷威严,恳请陛下一定要严惩凶手。” 他的声音充满了悲痛与愤怒,仿佛一把利剑,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赵毅则满脸怒容,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毫不示弱地反驳道:“郑玄,你莫要在这里血口喷人。此事分明是你儿子率先挑起事端,我儿不过是出于正当防卫。如今我儿已死,白发人送黑发人,你为何不来问问我心中的冤屈?你这分明是借着此事,故意打压我们这些反对改革之人。”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仿佛要为自己和儿子讨回一个公道。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因此事迅速分成了两派。支持兵部改革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力挺郑玄,强烈要求严惩赵轩,他们认为赵毅的行为是对改革的公然挑衅。他们身着朝服,神色严肃,言辞激烈,仿佛在为正义而战。而反对改革的大臣们则坚定地支持赵毅,纷纷指责郑玄是在利用此事为改革造势。他们互相争吵,面红耳赤,仿佛要将对方驳倒。一时间,朝堂上争吵声此起彼伏,各方声音交织在一起,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武媚和李治坐在朝堂之上,看着大臣们激烈的争吵,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 “川” 字。武媚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会严重影响朝堂的稳定,还可能让本就艰难的兵部改革陷入更加巨大的困境。她身着凤袍,面容端庄,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沉稳。她神色凝重地看向李治,李治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信任与嘱托,示意她出面处理此事。
武媚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以一种威严而又沉稳的声音说道:“此事关乎朝廷颜面,也关乎朝堂的稳定大局,本宫定会彻查到底,给大家一个公正的裁决。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各位爱卿都需保持冷静,不得再在朝堂上争吵。” 她的声音犹如洪钟,在朝堂上回荡,让大臣们的争吵声渐渐平息下来。
这时,李治突然开口:“林爱卿,你本是太医院太医令出身,对医理最为精通,你且说说,这两位公子的伤势究竟如何?” 林羽闻言,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以臣对医道的了解,郑公子脑出血情况严重,瘀血压迫脑部神经,如今昏迷不醒,已经很难苏醒。而赵公子应是脾脏破裂,短时间内腹腔大量出血,即便太医院全力抢救,也无力回天,最终导致死亡。” 林羽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朝堂上众人听后,纷纷露出惊讶与惋惜的神情。郑玄更是悲痛地瘫倒在地,他的身体颤抖着,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赵毅则满脸懊悔,呆立当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与自责。
然而,这一事件已经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太子李贤的改革之路,本就充满荆棘坎坷,如今又因这起斗殴事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场由国子监公子斗殴引发的朝局动荡,究竟该如何平息?李贤的改革又能否在重重阻碍下继续推进?大唐的命运,再次悬于一线,充满了未知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