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的风,总是带着一丝凛冽。伫北镇,这座因地理位置而兴起的贸易小镇,此刻正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黄土夯成的城墙,见证了无数商旅的往来。城门大开,街道上人声鼎沸。外国客商牵着满载货物的骡马鱼贯而入,皮毛、肉干等货物堆得满满当当,本国商贩则带着布匹、茶叶和铁器前来交易。集市上,吆喝声此起彼伏,小贩们挥着手招呼顾客,骡马偶尔发出一两声嘶鸣,空气中弥漫着皮革和干草的味道。
一名年轻的小贩正忙着跟一个外国商人讨价还价,笑容满面,丝毫未察觉危险正在逼近。就在这热闹的景象中,一队身着外国服饰的“商人”推着几辆大车缓缓走来。他们的衣着虽不起眼,但眼神中透着一丝异样。突然,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喧嚣,这些“商人”迅速掀开马车上的布帘,从中抽出藏匿的刀剑和弓弩。
人群还未反应过来,刀光剑影已扑面而来。一名本国商贩刚拿起一捆布匹,便被迎面而来的短刀刺穿胸膛,鲜血喷涌而出。尖叫声瞬间炸开,集市上的人四散奔逃,货物散落一地,场面一片混乱。与此同时,城外潜伏的敌人早已埋伏妥当。他们身披伪装,趁着城门卫兵被集市内的骚乱吸引注意力时,悄然逼近。一名守门卫士刚转头查看情况,便被一支冷箭射穿喉咙,身体软倒在地。敌人趁势冲入城门,手持弯刀与卫兵展开激烈交战。守城的士兵虽奋力抵抗,但人数有限,装备简陋,很快便被压制。街道上,血迹与尘土混杂,哭喊声和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
在这危急时刻,一名年轻的守城士兵拼尽全力冲向城墙上的烽火台。他胸口已被刺中一刀,鲜血染红了衣襟,但他咬紧牙关,拖着沉重的步伐爬上木梯。敌人紧追不舍,一支箭矢擦着他的肩膀射过,钉在身后的木柱上。他踉跄了一下,却未停下脚步,终于在倒下前点燃了烽火台上的柴堆。浓烟滚滚升起,直冲云霄,向远方的友军发出了最后的警示。他倒在烽火台边,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随后闭上了双眼。
伫北镇的烽烟升起时,京兆的兵部已是深夜时分。一只信鸽扑棱着翅膀落在兵部的窗台上,爪子上绑着一小卷纸条。一名值守的文吏急忙上前,取下纸条展开一看,脸色骤变。他匆匆跑向兵部尚书的居所,将纸条递上。兵部尚书披上外袍,借着烛光细读,纸条上只有寥寥数语:“伫北突袭,城镇沦陷,敌情不明。”他眉头紧锁,立刻召集部下,命人连夜准备奏报。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金銮殿内气氛肃穆。皇帝赵恺渚端坐龙椅,身着明黄龙袍,目光如炬。殿内群臣低头肃立,鸦雀无声。兵部尚书手持奏折,快步走至殿中,跪地禀告:“禀圣上,塞北边境伫北镇昨夜突遭袭击,城镇已沦陷,敌方身份不明。宁远镇的虎烈军已派先锋营前往打探敌情。”他的声音低沉却清晰,回荡在大殿中。
皇帝听后,脸色一沉,手指紧紧握住龙椅扶手。他猛地站起身,怒声道:“兵部,可知更多详情?守城将士情况如何?”兵部尚书低头答道:“回圣上,情况紧急,具体情报尚未传来。守城将士恐已遭逢不测。”皇帝闻言,怒气更盛,拍案而起:“如此重大的边境事件,兵部竟无更多情报?尔等平日操练兵马,究竟在忙些什么?”殿内群臣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等待皇帝的下一步指示。
皇帝的怒斥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群臣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开口。片刻后,吏部尚书硬着头皮出列,拱手道:“圣上,边境安全事关社稷,臣以为需尽快查明敌情,调集兵力,收复伫北镇。”他的声音虽平稳,却带着一丝颤意。紧接着,户部尚书上前一步,附和道:“圣上,收复城镇需大量粮草军资,户部愿全力支持,确保前线无忧。”
礼部尚书见状,也上前建议:“圣上,臣提议派使者前往宁远镇,协助虎烈军调查敌情,同时安抚当地民心。”他的话音刚落,皇帝的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兵部尚书身上。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兵部,速调精兵前往宁远镇,协助虎烈军收复伫北镇。同时,派人查清攻城者的身份,务必给朕一个交代。”他的语气虽已平静,但威严不容置疑。
兵部尚书连忙跪地领命:“臣遵旨!”他起身退下,心中却暗自叫苦。伫北镇失守的消息来得太突然,兵部的情报网显然未能及时预警。他一边快步走出大殿,一边在脑海中盘算着如何调兵遣将,同时派人加急传信给宁远镇的虎烈军主帅。这场突袭不仅是对边境的威胁,更是对他仕途的考验。
宁远镇的虎烈军驻地内,一片忙碌景象。接到朝廷命令后,先锋营统领李云飞正在营帐前整顿队伍。他身披轻甲,手持长枪,目光坚毅。李云飞年近三十,战场经验丰富,此刻他深知任务艰巨,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清点完人数,转身对身旁的副将张勇说道:“张勇,此行前往伫北镇,务必谨慎,敌人来历不明,我们不可轻敌。”
张勇点头,提议道:“统领,伫北镇地形复杂,街道狭窄,易设埋伏。我建议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侦查,一路侧翼包抄,以防不测。”李云飞听后,略一思索,点头同意:“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带侧翼,我领正面,务必确保安全。”他挥手示意,士兵们迅速分成两队,整装待发。
不多时,号角声响起,虎烈军先锋营骑马疾驰出营。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动,尘土飞扬。李云飞骑在马上,手握缰绳,目光直视前方。他心中暗想,若敌人真是外国势力,这场战斗绝非简单的侦查任务。他必须尽快查明真相,为朝廷提供可靠情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半日的急行军,李云飞率领的先锋营终于抵达伫北镇外。远远望去,城门敞开,浓烟依然在空中飘散,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血腥的气味。队伍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靠近。李云飞举手示意停止,他翻身下马,站在城门前打量着眼前的景象。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有卫兵,有商贩,甚至还有来不及逃跑的老人和孩子。血迹干涸在地面上,商铺被洗劫一空,房屋的木梁还在冒着火星。
李云飞紧握拳头,怒火在胸中燃烧:“这些畜生,竟如此残暴!”他转头对士兵们下令:“分散搜索,注意安全,寻找幸存者和敌人的踪迹。”士兵们领命,四散开来,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穿行。不远处,一名士兵突然喊道:“统领,这里有活人!”李云飞快步上前,只见一堆倒塌的木板下,露出一名守城士兵的手臂。
士兵们迅速搬开木板,将人救出。这名守城士兵满身血污,气息微弱。李云飞蹲下身,急切问道:“兄弟,你可知攻城者的身份?”受伤的士兵艰难地睁开眼,喘息着说:“他们……穿着外国衣着,但……不像普通商人……”他的声音越来越弱,李云飞连忙命人给他包扎伤口,心中却已掀起波澜。
李云飞扶着受伤的士兵,轻声问道:“你还记得什么?他们的首领是谁?说了什么?”士兵咳嗽了几声,断断续续地说:“我听到……他们说要占领伫北镇,作为……前进的据点……首领是个高个子,脸上有刀疤……”说完,他头一歪,昏了过去。李云飞眉头紧锁,心中暗道:这绝不是普通的劫掠,而是一场有计划的侵袭。
他站起身,环顾四周,沉声道:“把伤员抬回宁远镇治疗,其余人继续搜索,务必找到更多线索。”士兵们迅速行动,将伤员安置在担架上,同时在废墟中翻找。一名士兵在街角发现了一柄断裂的弯刀,刀身上刻着陌生的花纹,显然不是本国军队的制式装备。李云飞接过弯刀,仔细端详,心中更加确信,这背后可能牵涉外国势力。
他下令队伍暂时驻扎在城外,等待后续情报。他站在城门边,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心中思绪万千。若敌人真以伫北镇为据点,下一步目标会是哪里?宁远镇吗?他必须尽快查清敌人的动向,否则整个塞北边境都将陷入危机。
京兆的朝堂上,皇帝赵恺渚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数日来,他一直在等待边境的消息,却迟迟未见进展。兵部尚书再次被召至殿前,战战兢兢地禀告:“圣上,虎烈军先锋营已抵达伫北镇,发现城镇被洗劫一空,守城将士伤亡惨重。攻城者身份仍不明,但疑似外国势力所为。”
皇帝猛地拍案,怒吼道:“疑似?朕要的是确切情报!是哪个国家?速速查明!”兵部尚书额头冒汗,低声道:“圣上,虎烈军正在全力调查,相信很快会有结果。”皇帝冷哼一声,目光如刀般扫过他:“希望如此,否则兵部难逃其责。”殿内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触皇帝的怒火。
皇帝坐回龙椅,手指敲击着扶手,心中焦躁难平。伫北镇虽小,却是边境的咽喉,若被敌人占据,后果不堪设想。
李云飞带领先锋营在伫北镇内继续搜索,终于在城镇的府衙废墟中发现了线索。一名士兵从烧焦的书案下翻出一叠散乱的纸张,递给李云飞。他接过一看,纸上写着:“计划成功,伫北镇已落入我手,下一步进攻宁远镇。”字迹潦草,却透着森森寒意。李云飞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侵略。
他当机立断,对副将张勇说:“速将此情报送回宁远镇,通知主帅加强防备。我们继续搜索,敌人可能还未完全撤离。”张勇领命,带着几名骑兵飞马离去。李云飞则带人深入府衙废墟,希望找到更多证据。一名士兵在一堵倒塌的墙后发现了一只破损的箭袋,里面装着几支箭矢,箭羽上带有异域风格的染色。
李云飞拿起箭矢,仔细观察, 但具体是哪个国家,仍需进一步确认。他下令士兵们将所有发现带回,同时加紧搜索敌人的藏身之处。
就在李云飞等人搜索府衙时,一支冷箭突然从废墟的阴影中射出,擦着他的肩膀飞过。他反应极快,大喊:“有埋伏!”士兵们迅速散开,寻找掩护。紧接着,一群身着外国衣着的敌人从废墟中冲出,手持弯刀和长矛,向虎烈军发动袭击。
李云飞拔出长剑,迎上前去。他一剑劈开一名敌人的弯刀,转身又刺中另一人的肩膀。战斗异常激烈,兵器碰撞的火花在昏暗的废墟中闪烁。虎烈军士兵训练有素,迅速结成阵型反击,但敌人人数不少,且熟悉地形,双方一时僵持不下。一名士兵不慎被长矛刺中胸口,倒在地上,李云飞怒吼一声,剑势更猛,终于击退了敌人。
战斗结束后,李云飞肩膀上渗出鲜血,他却毫不在意。他喘着粗气,环顾四周,沉声道:“敌人并未走远,伫北镇内还有伏兵。所有人提高警惕!”
京兆朝堂上,虎烈军送回的情报终于抵达。皇帝赵恺渚听完兵部尚书的汇报,面色凝重。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兵部尚书率先开口:“圣上,伫北镇失守,宁远镇恐成下一个目标。臣建议立即增派兵力,保卫宁远镇。”吏部尚书附和道:“确实如此,同时应加强边境防线,防止敌人深入内地。”
皇帝沉思片刻,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兵部,即刻调集后备兵力,前往宁远镇支援。同时,召见各国领馆询问。若是邻国所为,朕定要他们付出代价!”他的语气坚定,透着杀气。兵部尚书连忙领命,心中却暗自祈祷虎烈军能尽快传来更多线索。
殿内群臣低声议论,气氛紧张而压抑。皇帝站起身,缓缓踱步,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布局。
韦睿正在牧场练习御马之术。他骑着一匹黑色骏马,在草原上疾驰,马蹄掀起阵阵尘土。风声呼啸而过,他手握缰绳,感受着马匹的节奏, 他已在牧场待了不少时日,骑术渐有长进 。
就在这时,一名信使骑马赶来,气喘吁吁地递上一封信。韦睿勒住马匹,打开信一看,是赵希若的亲笔信:“韦睿,边境有变,速回京城。”他心中一紧,立刻翻身下马,将马匹交给牧场管事,自己则匆匆收拾行囊。
韦睿骑上快马,沿官道疾驰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