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睿站在观鹤亭中,湖面映着晨曦,波光粼粼,清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他深吸一口气,盘膝坐下,闭目凝神,继续修炼“太上感应心经”。自从上次苗长生认可他初步感应灵气后,他心中既激动又忐忑,知晓稳定灵气乃下一步关键。他暗自下定决心,今日定要有所突破。
初时,他心绪难平,脑海中浮现东宫的书房、太子的叮嘱,杂念丛生。他皱眉自责,强迫自己摒弃浮躁,专注于心经口诀。渐渐地,耳边的风声与水声融为一体,他感到一股微弱的灵气在周身游走。他不敢分心,小心翼翼地引导灵气,试图让其稳定。
时间缓缓流逝,韦睿逐渐进入忘我之境。那股灵气如涓涓细流,在他体内流动,时而汇聚于丹田,时而散于四肢百骸。他感到丹田处微微发热,仿佛一团暖流在盘旋。他心中一喜,暗道:“这便是气机吗?”他不敢懈怠,继续默念心经,灵气越发清晰,流动也更加顺畅。
忽然,一阵强风吹过,亭外的白鹤振翅起舞,湖面泛起涟漪。韦睿只觉一股浓烈的灵气涌入体内,丹田的气流骤然壮大,似要冲破桎梏。他屏住呼吸,凝神引导,终于将灵气稳住。待他缓缓睁眼,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起身活动筋骨,顿觉全身轻盈,充满力量。
他望向湖面,心中感慨:“国师所言不虚,此亭果然助我事半功倍。”他正欲再试,忽闻脚步声渐近,抬头一看,却是苗长生缓步走来。韦睿连忙行礼:“国师。”苗长生微笑道:“韦睿,看你神色,想是有得?”韦睿恭声道:“方才弟子感应灵气,似已稳定,体内气机流动清晰。”
苗长生颔首,示意他坐下,道:“好,继续巩固,莫急于求成。”韦睿应道:“是,弟子谨记。”苗长生转身离去,韦睿复又坐下,心中充满信心,暗忖:“此番进境,拜师有望矣。”
韦睿再次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处,感受着灵气的流动。他发现,只要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灵气就能更加顺畅地运行。于是,他决定继续修炼,争取在拜师之前,将灵气的控制更加娴熟。
次日清晨,韦睿如常在观鹤亭修炼。他端坐石凳,闭目吐纳,灵气在体内缓缓流转,已比昨日更加顺畅。他正沉浸其中,忽觉身后有人,睁眼一看,苗长生已悄然立于亭外,目光深邃地注视着他。
韦睿连忙起身行礼:“国师。”苗长生摆手道:“不必多礼,坐下。”他缓步入亭,站在韦睿身旁,观察片刻,见灵气在他周身微动,点了点头。苗长生伸出手指,轻搭韦睿脉门,闭目探查。韦睿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动弹。
良久,苗长生睁眼,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韦睿,你体内已有气机,引气入体已然成功。”韦睿闻言,心头狂跳,强抑激动,跪拜道:“谢国师指点,弟子能有今日,皆赖国师教导。”苗长生扶他起来,道:“此乃你勤修之果,天资与毅力缺一不可。”
他顿了顿,目光转厉:“既已引气入体,你可正式拜我为师,入我道门。明日一早,准备拜师礼,大殿见我。”韦睿喜不自胜,连声道:“是,国师!弟子定当遵命。”苗长生点头,转身离去,袍袖轻拂,留下淡淡檀香。
韦睿独自立于亭中,心中波澜起伏。他终于要拜师了!这不仅是对他数日苦修的肯定,更是他修道之路的新起点。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暗道:“今夜需好生准备,明日以最佳状态拜师。”他转身回房,步履坚定,眼中满是期待。
韦睿回到道观客房,心中既喜且忧。拜师乃大事,他不敢怠慢,却不知礼数如何,颇感茫然。他思忖片刻,决定向道童请教,遂起身前往前院。院中,一名小道童正手持竹帚清扫落叶,韦睿上前恭敬问道:“小道长,明日弟子将拜国师为师,不知拜师礼有何讲究?”
道童停下动作,抬头一笑:“韦公子莫急,拜师礼虽庄重,却不繁琐。你需备些香烛、果品,以表诚心。明日辰时,大殿举行,着道袍即可。”韦睿松了口气,谢道:“多谢指点。”他转身前往道观杂肆,购得香烛数支、苹果几枚,又挑了些干果,精心包好。
韦睿回到客房,将买来的东西仔细摆放在桌上,又从衣柜里取出那件青灰相间的道袍。他轻轻抖开道袍,平整地铺在床上,仔细检查是否有褶皱。看着道袍袖口的云纹,他心中暗暗思索,这云纹仿佛象征着道家的无为而治,自己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责任重大。他轻轻抚摸着道袍,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接下来,韦睿又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洁白的宣纸,铺在桌上,研墨提笔,准备给太子写封信,告知他自己的拜师之事。笔尖在纸上悬停片刻,他思考着如何措辞,才能既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又不显得过于繁琐。
窗外,夜色渐深,韦睿在房中来回踱步,时而停下思考,时而提笔写下几字。他反复斟酌,终于写好了信。他将信折好,放入信封,准备明天一早让人送去。
写完太子的信,已是夜神,韦睿辗转难眠,心中半是激动,半是恍惚,索性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他反复默念心经,试图平静心绪。终于,天边泛起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暗道:“时辰将至,唯有全力以赴。”
太子的信件,已经交付给今日将下山采买的道童代为递转,而韦睿,则准备好了今天的拜师礼仪。
辰时初刻,韦睿身着道袍,手捧香烛果品,步入湛云观大殿。大殿内檀香缭绕,庄严肃穆,苗长生端坐主位,身旁两名道士垂首而立。韦睿走进殿中,恭敬跪拜:“弟子韦睿,拜见国师。”
苗长生微睁双目,点头道:“韦睿,今日你将入我道门,可有准备?”韦睿叩首道:“弟子已备齐礼物,诚心拜师,望国师收录。”苗长生示意他起身,道:“将礼物献上。”韦睿双手奉上香烛与果品,苗长生接过,置于案上。
随后,苗长生取出一卷道经,递与韦睿:“此乃道家经典,你需熟读,领悟其中真意。”韦睿接过,恭声道:“弟子遵命。”苗长生肃然道:“从今日起,你为我道门世字辈第三十二弟子,赐法号‘世显’。”
韦睿再拜:“谢师尊赐名,弟子世显定不负教诲。”苗长生颔首:“起来吧。既入道门,需守戒律,修身养性,不可妄为。”世显恭声道:“弟子谨记。”殿内道士齐声道贺,气氛庄重而温馨。
接下来是各种繁复的拜师礼仪,拜太上三清,拜诸路神仙,拜祖师先贤。韦睿根据流程,诚心跪拜,足具用心。苗长生看在眼里,不时点头,甚是赞许。
仪式结束,苗长生起身,语重心长道:“世显,修道之路漫漫,需持之以恒。你既为我徒,便是我道门一脉,日后行事,当以正道为先。”世显肃然应道:“师尊教诲,弟子铭记于心。”
苗长生又说:“现在礼毕,你且随我来。”随后缓缓前行,在前方引路。韦睿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的跟随着苗长生往前而去。
苗长生领世显至静室,室内陈设简朴,仅一木案与两蒲团,墙上挂着山水画,透出清幽之气。苗长生坐下,示意世显对坐,缓缓道:“世显,你之前所学,乃心经入门口诀,今日我传你‘太上感应真解’完整初篇。你可听好了。”
世显正襟危坐,恭声道:“弟子洗耳恭听。”苗长生闭目片刻,声音低沉有力,口述心法口诀。数百字心诀如流水般淌出,世显全神贯注,一字不漏地记下。他反复默念,确保熟稔,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传毕,苗长生睁眼道:“此初篇名为‘无极之始,万物本源’,可助你纯化气机,炼化灵气。你需勤修,方能有所成。你现在背诵一遍。”
世显点头:“弟子明白,定用心修炼。”
然后从头背诵刚才苗长生所传的经书口诀,竟无一丝错漏。
苗长生心中略微惊奇,微笑道:“好,口诀没有错漏,现在你回观鹤亭巩固所学,若有疑惑,可来问我。”
世显行礼:“谢师尊。”他起身退出静室, 心中充满喜悦。他知晓,这完整心法是他修道的新起点,未来成就,皆系于此。他步履轻快,返回观鹤亭,迫不及待想再试新学口诀。
湖心的观鹤亭,韦睿继续潜心修炼,背诵今日新学的口诀。周围天地灵气为之牵引,徐徐注入韦睿体内。
翌日,苗长生召世显至后院空地 。空地四周绿树环绕,几根木桩错落排列,微风吹过,带来清新气息。苗长生立于中央,道:“世显,内功为本,轻功为用。昨日我已经传你心经口诀,那么今日我传你‘青云纵’入门身法。”
世显眼中闪过兴奋,恭声道:“弟子愿学。”苗长生点头:“此功可使你身轻如燕,行动迅捷。看好了。”言罢,他身形一晃,足尖轻点,整个人如飞鸟般跃起,落在数丈外树梢上,又轻盈回返,姿态飘逸。
世显惊叹不已,暗道:“师尊果然神乎其技!”苗长生落地,道:“你先练跳跃与平衡。”他指着木桩:“从此开始。”世显依言踏上木桩,初时摇晃不稳,险些摔落。他咬牙坚持,调整重心,渐渐站稳。
苗长生在一旁指导:“膝微屈,气沉丹田。”世显依言调整,几次尝试后,跳跃渐顺。他连跃数桩,虽不似师尊般飘逸,却已初具模样。苗长生点头:“不错,继续练习,熟能生巧。”世显应道:“是,师尊。”他心中暗喜,跃跃欲试。
世显端坐在观鹤亭的青石之上。其周身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萦绕,仿佛与这晨曦之气融为一体。他双目微阖,呼吸吐纳间,一丝丝灵气顺着经脉缓缓汇聚于丹田之处,每一次呼吸都似在与天地共鸣,每一次吐纳都让那丹田之气愈发充盈。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世显的身上时,他缓缓睁开了双眼。只见他轻抬臂膀,衣袖随风而动,宛如行云流水。随后,他起身迈步,每一步都似踏在了节奏之上,全身的筋骨也随之舒展,发出轻微的脆响。
“今日这内功的进展,似乎又更上一层楼了。”世显心中暗自思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满意的神情。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后院的空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世显身姿矫健,如飞燕掠空,稳稳地落在了那根最高的木桩之上。他双脚刚一落地,便迅速调整呼吸,将全身的灵气集中于双脚,继而一个纵身,再次跃起。
在空中,他的身体轻如鸿毛,似与清风共舞。落地时,更是悄无声息,连一片落叶都未曾惊动。
“这轻功‘青云纵’,如今已是运用自如了。”世显站在那里,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
又过数日,苗长生见世显内功轻功皆已入门,遂召他至静室。苗长生道:“世显,你在观中已奠基,内功轻功皆已学成,今后你可自行修炼。等到境界有所突破的时候,可重新上山。现在,你可下山。”世显恭声道:“师尊,感谢师尊教诲,弟子必勤学苦练,不忘初心。”
苗长生点头:“好,下山后勤修心法,内力可积,灵气可炼,日后自有大成。若有疑难,可回观请教。”世显跪拜:“谢师尊教导,弟子铭记。”苗长生微笑:“去收拾行装,明日出发。”
世显回到客房,将道经与衣物收入包袱,心中百感交集。他既不舍道观清幽,又盼归东宫效力。他整理妥当,夜间静卧,望着窗外月色,暗道:“此行收获匪浅,未来必报师恩与殿下之德。”
收拾完毕,世显向苗长生与道士们辞行,沿石阶小径步行,缓缓下山。行至山脚,太子预先安排的车马已在此等候,韦睿登上车,坐稳之后,掀开车帘。他回头望去,湛云观隐于云雾中,心中涌起不舍。
车马穿林过野,渐入京城。世显倚窗而望,田畴村庄掠过眼前,他回想修炼点滴,感慨万千。他暗下决心:“所学之道,当为殿下效力,济世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