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拍了拍小虎的肩膀,“刚开始都这样,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小虎用力地点点头,和李工一起分析起这次失败的原因。
“别灰心,第一次都这样。”李工脚步匆匆,及时出现在垂头丧气的小虎身旁。
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和声安慰道,“咱一起分析分析问题出在哪儿。你瞧,进给速度要是太快,刀具和零件接触的时间短,单位时间承受的切削力就大,刀具磨损得快;切削深度太大,零件承受的压力也大,就容易变形。咱别慌,慢慢调试,肯定能找到合适参数。”说着。
李工拿起旁边的扳手,指着铣床参数调节面板,耐心讲解:“这个参数控制进给速度,这个调节切削深度,数值变化对加工效果影响可大了。”
小虎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眼神里重新燃起希望:“李工,太感谢您了,我之前都没注意这些细节,还以为随便调调就行。”
李工笑着摆摆手:“刚开始都这样,多实践就懂了。以后有啥不懂,尽管问。”
“太谢谢李工了,我一定好好学!”小虎感激地说道。
在李工悉心指导下,小虎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失落情绪,手微微颤抖着重新调整铣床参数。
他按下启动按钮,机器再次发出熟悉的轰鸣声。这一次,刀具与零件接触时,金属切削声比上次顺畅不少。
加工完成,小虎迫不及待拿起零件查看,脸上露出欣慰笑容:“李工,您看,这次表面光滑多了!”
李工凑近仔细瞧了瞧,点头说:“是有进步,但还有些细微瑕疵,咱们再琢磨琢磨。”
小虎干劲十足地回应:“好嘞,李工,我再试试别的参数。”
小虎没有气馁,他深知掌握铣工技术绝非一蹴而就,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此后,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车间,小虎就已到岗,开启一天的练习。
从简单平面铣削起步,小虎双手紧握铣床操作手柄,眼睛死死盯着刀具在零件表面移动。他全神贯注感受刀具移动的节奏与力度,每推动一次手柄,都似与机器亲密对话。
经过反复尝试,他逐渐掌握诀窍,加工出的平面愈发平整光滑。旁边的工友路过,忍不住夸赞:“小虎,进步可真快啊!”
小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还得多练,离熟练还差得远呢。师傅,你有啥经验,也多教教我呗。”
工友笑着说:“你就记住,手感很重要,多操作,慢慢就有感觉了。”
接着,小虎挑战复杂轮廓加工。他小心翼翼把图纸上复杂曲线转化为铣床操作指令,让刀具精准沿曲线切削。每次操作,他都像雕琢艺术品般专注。
有一回,刀具切削时发出异常声响,小虎赶紧停下,一脸疑惑地问身旁的师傅:“师傅,这声音不对劲,是不是我操作有问题?”
师傅仔细检查后说:“是刀具角度有点偏差,微调一下就好。”
小虎按照师傅指导调整后,顺利完成加工。“师傅,多亏你了,不然我都不知道咋办了。”小虎感激地说。
师傅笑着回答:“小事儿,以后遇到问题,别慌,多观察。”
到了孔系加工,小虎更是全神贯注,专注控制刀具垂直度和深度。为确保每个孔位置和尺寸精准,他反复测量调试。
每次加工,他都仔细观察刀具切削状态,把加工参数和零件质量情况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根据实际结果不断调整。这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心得,见证他的成长。
随着练习深入,小虎操作铣床越来越熟练,加工零件质量越来越好。曾经棘手难题如今轻松应对,但他并未满足。他明白,要成为优秀铣工,光掌握基本操作不够,还得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天,车间气氛陡然紧张,因为接到紧急订单,要加工一批高精度航空零件。这些零件精度要求极高,表面粗糙度达镜面级别,形状还很复杂,需用多种刀具和加工工艺。
小虎得知后,毫不犹豫主动请缨:“领导,我想加入这个任务,我一定努力完成!”
领导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点头同意:“好,那就看你的了,有问题随时提。要是搞不定,咱也别硬撑,安全第一。”
小虎坚定地回答:“放心吧,领导,我肯定尽全力,有问题我马上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