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 月圆当空。
应天巡抚刘应物与苏州织造局主管太监黄承恩的联名奏本,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星夜送到了值班大学士李承宗的案头。
这位年俞五旬的东阁大学士,展开奏本一瞧顿时勃然变色,以他几十年宦海沉浮,如何能不知道这其中隐藏着何等的惊涛骇浪!
李承宗迅速思虑一番,便带上奏本直入乾清宫。
昔年太宗平定燕王之乱不久,北方草原蒙元余孽死灰复燃,控弦之士二十余万兵分四路南侵,其前锋甚至一度侵扰淮北之地。
幸好经过平叛大战,朝廷大军也不是燕王之乱初期的明军了。
太宗皇帝率五十万军亲征,经过血战终于将其尽数驱逐到长城以北。
鉴于此次入侵的教训,也为防止燕逆余孽死灰复燃。
太宗皇帝于次年强行下令迁都燕京,重建前元宫禁。
乾清宫从那时起就是当朝皇帝的寝宫,一直到如今。
执事太监见李阁老竟然星夜而来,心知必有大事,简单询问后便急匆匆的入殿禀告天子。
未几,竟见少年天子身着中衣快步而来。
李承宗当即撩袍跪倒请罪。
“臣李承宗参见陛下,午夜惊动陛下,臣死罪”
皇帝朱君洛今年六月初刚刚亲政,很多事还无法独自处理,都会尽量尊重内阁的意见。
如今见李阁老星夜前来,那此事必然非同小可。
少年天子一颗心早就快飞起来了,根本没兴趣和李承宗干什么官场把戏。
“阁老请起,奏本呢”
李承宗身子一愣,连忙起身将奏本呈上。
朱君洛打开奏本仔细观瞧,片刻后一声龙吟响彻乾清宫。
“狗贼!你还真敢呀!”
“好大的胆子,常宏速命人请诸位大学士来乾清宫商议”
皇帝稍一停顿继续补充道:“还有吏部尚书温玉汝,礼部尚书卢方,不,通知在朝的三品以上官员,一个时辰内,速来来乾清宫见朕”
“遵命”
一声令下如山倒,哪个人来敢不听?
皇帝陛下一声令下,就见这位司礼监位列第三的大太监,一路小跑着便下去传令。
“李阁老,还请回阁房,将今日午间的那封奏疏一并拿来”
李承宗慌忙应允:“臣不敢承陛下一个请字,为陛下分忧乃人臣本分,臣这就去办”
……
夜色如水,满月如镜 。
少年天天静静的矗立在乾清宫外,与恢宏的殿宇渐渐形成一幅玄奥的画卷。
随侍太监总算赶了过来,给小皇帝披上厚厚的大氅。
“陛下起风了,回吧”
“是啊,起风了,吴锦你聪明了”
……
半个时辰后,乾清宫。
少年天子的震怒之声响彻整座大殿。
“三年前皇考宾天,遗命朕为天子,将祖宗江山托付与朕”
“自御极以来,朕一日不敢懈怠,心心念念的便是百姓生计与黎民安康,可是朕的大臣们,在做什么?”
“在蓄意谋反!”
众臣连忙拜服于地。
“陛下息怒”
“他李冲今年不过四十二岁,自入官场也不过短短十余年,先帝与朕便提拔他做了四品知府,他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嘡啷”
少年天子说到气头上,狠狠的一脚将宫灯踢飞出去。
纯铜的宫灯打着旋滚到诸位大面前,吓得诸位众臣连忙再次叩拜。
“陛下息怒,臣等万死”
朱君洛悄悄活动了一下腿脚,眼睛微眯闪出两道精光。
“吴锦,把应天巡抚的复本交给列位看看,看看这位知府大人,都做了什么”
大太监吴锦手托一搭奏本走出,俱是刘应物奏疏的复本。
诸位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接过副本,跪在地上仔细瞧看。
估摸着众人都将副本看完,天子一挥手朗声道:“都起来吧,众卿对此事怎么看?”
大殿内众臣是鸦雀无声,俱是无言。
谁都不是傻子,能混到这个层次的哪个不是人精,脑子都在极速思考着对策。
一时之间竟然把小皇帝给晒着了。
天子眉头轻皱,轻轻冷哼一声开始点名。
“程阁老你怎么看?”
在此首辅病重,次辅告老之时,内阁诸般政务皆由武英殿大学士程阁老署理。
听天子点名,程正庸无奈向前一步开始奏对。
“启禀陛下,刘中丞所报令人惊骇,微臣实难相信,我大明朗朗乾坤下竟能出此等谋逆之徒,实乃本朝两百年未有之事,臣启陛下降旨,由三法司会审,彻查此案”
有人开头立刻有人跟进。
左都御史韩馥上前奏道:“启禀陛下,李冲已经认罪伏法,遗书也已随奏呈上,据刘中丞所言,人证物证更是皆备,此案已明,根本无须大动干戈,臣等请陛下裁决”
刑部尚书邱益立刻出声反驳:“韩总宪此言差矣,国朝自有祖制,凡有大案,必由三法司会同审理,岂可轻易更改?臣赞同程阁老所言”
皇帝闻听几人发言,微微颔首却不表态,而是转头看向礼部尚书卢方。
“卢爱卿,那李冲是你的东床快婿,出了此等事,尚书大人何以教朕?”
官员班位中,一名年约五旬的官员越众而出,免冠顿首请罪道:“罪臣卢方启禀陛下,李冲谋逆案情详实证据确凿,请陛下依大明律从重查处,以警天下不臣之心,罪臣属李冲三族之内,甘愿伏法”
卢方此言一出,登时大殿内便一阵轰然,谁也没想到这位尚书大人竟如此决绝!
谋反大案连辩都不辩?
那可是要诛九族的罪名。
少年天子亦是一愣,随即沉声安抚
“卢爱卿乃朝廷栋梁,三朝老臣,忠心耿耿可鉴日月,朕岂能不知”
“这李冲所为,如何能牵扯到你,莫非以为朕是昏君不成?”
卢方连忙叩首:“罪臣不敢”
正在此时,忽听大殿外一声轻咳,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
“卢方有罪,不可轻纵,陛下对臣下过于宽容了”
众人连忙视之,就见殿门打开,一抬软轿载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缓缓落下。
天子见之大惊,连忙下了高台,抢步上前搀扶住老者,不住的告罪:“是朕的不是,治下出此大案,竟劳得太师无法静养,朕愧对太师”
来者非是别人,正是当朝太师,内阁首辅,华盖殿大学士,江都郡公赵昇。
这赵昇如今年逾七旬,身为两代辅政大臣,历五朝而不倒,执掌中枢三十余年,门生故吏可谓是遍布天下,朝中有一半的官员,都能与之扯上联系。
用一句赵半朝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至于小皇帝,也是事事言听计从,从不敢有一丝违抗。
一年前,朝中发生动荡
赵昇在铁腕处理后,身体状况便每况愈下,已经有半年多无法出门了,不成想今日竟然到此!
皇帝扶着赵昇到了众人之前,早有太监搬来一把紫檀大椅,待其坐稳后,才缓声解释道:“朕念及卢卿乃太师爱徒,实不忍责罚太过也”
赵昇展颜一笑,拍了拍皇帝的手颇感欣慰:“谢陛下体念老臣,只是国朝自有法度,岂能因私废公?卢方之罪未明,当免去礼部尚书一职,暂管礼部,待事实查明后,在做处置”
“那便依太师”
皇帝待赵昇坐稳后便转身回了龙椅之上问道:“太师的意思,是要派人详查?”
“此等大案,不可轻信,不可不查,老臣建议,由刑部左侍郎裴贾任钦差大臣,会同督察院及大理寺一干人等,赴苏州彻查此案”
“那便依太师,裴贾,任你为钦差大臣,亲赴苏州,彻查此案,督查院大理寺一应人等人,随你调遣”
裴贾应声出列:“遵旨”
少年天子刚刚按赵昇要求吩咐完,就听赵昇猛然一震咳嗽,喘息半天才艰难的开口:“陛下,老臣今日上朝还有一事,请陛下恩准”
“太师请讲”
“老臣年老体弱,自知以时日无多,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
“嗡”的一声,大殿内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