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说知不知足,全靠比!
相比于传说中的那道菜,陈牧觉得眼前名字稍显粗俗一些的菜品
堪称佳肴!
巳时正,开宴
礼部尚书郭睿举起金爵
“圣天子临轩策士,拔诸生为股肱”
“今日恩荣,非独诸君之幸,实乃社稷之福也”
众人齐呼:“吾皇万岁”
下一个流程是三通酒。
光禄寺卿献“天禄酒”
状元陈牧献“鹿鸣酒”
二甲进士周敬中献“琼林酒”
献酒三巡,这鹿鸣宴才算走完繁琐的前期流程,进入大家喜闻乐见的诗文唱和环节。
礼部尚书郭睿率先开口:“值此盛事怎么无诗文为贺,状元公可有佳作?”
陈牧起身一礼:“禀宗伯,晚生偶有所感,还请诸位前辈及同年赏析”
“玉陛传胪晓日曈,琼林开宴沐恩隆
三千礼乐归陶铸,四百山河入彀中
敢谓文章魁多士,愿将忠尽报宸宫
白头岂昨夸诩计,长策须成社稷功”
陈牧吟诵完毕,郭尚书立刻赞道:“忠义此作,有夏元吉之忠,有解缙之宏阔,真台阁气象也”
有陈牧开了好头,其余人等你一首诗,他一首词,各个不落。
都是寒窗苦读多年的个中翘楚,琼林宴做诗词又是多年的规矩,自然早有准备。
譬如憋着一口气的李道玄,就在席间一展才华。
“丹墀对策气如虹,鹓鹭分行拜紫宫。
一代衣冠瞻阙下,九重雨露满江东。
敢言稷契非吾事,惟向夔龙学古风。
他日麒麟阁上客,肯教勋业负宸衷”
不过作为一名二甲进士,可就没有陈牧那么大面子了。
郭尚书点评道:“锋芒太露恐非好事,还需顺应本心为妙”
把原本道骨仙风的李道玄,羞的好像关二爷一般。
相比于他人的精心准备,反倒是陈牧刚作的那一首,才是真正的临时起意。
他本来准备的诗是一首专为李阁老准备的。
毕竟程阁老都有,恩师也叫了,总不能厚此薄彼才是。
结果李阁老没来。
“也不知我这位便宜老师,为何今日不曾列席,难道国朝目前还有什么事大得过琼林盛不成?”
还真有!
程阁老致仕了,李阁老新任首辅
一朝得势之余,自然也接过了原本程阁老的满脑袋浆糊。
说的就是给陛下选秀女这事。
这事说起来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先帝驾崩,景运帝朱君洛登基已十三岁了。
按照国朝惯例,那时就应该选皇后,妃嫔充实后宫。
可这个奏本被薛太后以皇帝年纪尚幼为由给否了。
原因很简单。
这位太后娘娘想让自家侄女做皇后。
然而有洪武大帝亲编的皇明祖训在,老太师也不能敢同意这个荒唐的提议。
就这么着,小皇帝的婚事就给耽误了。
以至于如今都亲政了,后宫里连个皇后都没有。
古往今来也算罕见了。
终于把老太师熬死了,太后娘娘觉得自己终于盼来了曙光。
结果斜刺里杀出个白霜灵。
直接把太后娘娘打懵了。
太后娘娘一看大事不好,不敢固执连忙准备给皇帝选秀。
然后内阁首辅程阁老因此致仕,这个锅就此完美的落到了李阁老头上。
不偏不倚。
首辅大人今日之所以没去琼林宴,就是因为后宫中的母子二人又为这事顶了起来。
景运帝一怒之下搬去了西苑,他得赶去说和。
西苑内,景运帝站在龙书案前笔走龙蛇
首辅李承宗躬身苦劝
“陛下,江山为重啊”
景运帝恍若未闻一般继续执笔,片刻后终于成诗一首。
“阁老,看看这首诗如何?”
李承宗缓步上前,低声轻吟
“贡闱左近起危楼,槐序香茗倦心休.......”
“好诗,好诗,不知是何人所作?”
“嗯?就不能是朕作的?”
李承宗抚须笑答:“此诗虽好,字里行间去有些文人酸气,不似陛下诗文气魄恢弘,一派皇者气象”
这龙屁拍的舒服,景运帝赞道:“不愧是当年父皇钦点的状元,李阁老好眼力”
“此乃巡城御史练子宁近日所做,阁老不妨猜一猜,这诗文中所写何人?”
李承宗思索片刻,还是摇了摇头
“臣近日一直忙于处理公事,未曾留意到京中传闻,请陛下恕罪”
景运帝扫了他一眼,笑道:“君臣闲谈罢了,阁老何罪之有”
“此文中所述之人,就是新科状元陈牧,前几日他被人刺杀了........”
李承宗认真听完,忍不住连连赞叹
“陈牧此人忠孝仁义,真国士也”
“臣恭喜陛下,喜得良才”
景运帝嘴角挂起一丝意味难明笑意
“陈牧确是贤才,但毕竟年纪尚轻,需要有人悉心栽培才是”
“纪诚即将致仕,阁老与他同为状元出身,将他收为弟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