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菊花香:“苏辙:做大官捞哥哥;苏轼:这个好吃,那个好吃(ˉ﹃ˉ)发朋友圈。”
网友性感大猫:“从前车马很慢,苏轼硬是被贬半个中国。”
网友皮尔卡秋:“(苏辙)生那么多孩子,不纳妾,真是深情丈夫;为捞哥哥一路做到副宰相,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大冤种弟弟,忙里偷闲再读书着述,弄个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一辈子没白活(点赞!)。”
网友用户9587:
“苏洵:你们两个要互相扶持”
“苏辙:知道了”
“苏轼:弟弟知道了。”
网友青青草原我最狂:
“苏轼:有你,是我的福气”
“苏辙:有你,我是真的服气~~>_<~~”
……
看完视频后,苏轼、苏辙两人觉得他们二人只是再正常不过的兄弟情罢了。
可当看到后世之人的视频评价,终于忍不住破防了。
哪怕再乐观的苏轼这时也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手指着屏幕,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这都写的什么!什么叫‘被贬半个中国’,我那肯定是为了大宋的江山,为了百姓,怎能如此调侃!”
他气得来回踱步,袍袖随着他的动作剧烈摆动,脸上的表情又是郁闷又是无奈。
一是他没想到自己以后的仕途会这么不顺,二是后人似乎把他的苦难娱乐化,真是让他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这就是名垂青史的烦恼吗?
苏辙满脸通红,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中满是羞恼:
“什么‘大冤种弟弟’,我帮兄长是出于兄弟情义,岂是他们说的那般!还有这‘生那么多孩子,不纳妾’,与这有何相干!”
他紧紧攥着拳头,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是被这些评论气得不轻。
他没想到,后世子孙把他的未来研究的这么透彻。
苏辙心想:
我未来会有很多孩子吗?
还有,不知道我的妻子是谁?
要不要问问这位程先生?
程宇看着两人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来:
“二位,这不过是后世之人的玩笑话,不必如此动气。他们也是因为喜爱你们,才会用这样的方式调侃。”
苏轼哼了一声:
“这玩笑也开得太大了,我苏轼一生磊落,怎能被如此误解!”
要是放在之前,程宇自然不敢如此恶趣味地给古人放这种视频。
可能是近期实力得到了显着增长吧。
毕竟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在得到了安全需求、物质需求后,自然会向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梦想的实现。
程宇便是如此。
“好了,是我的不对,不过呢,为了欢迎二位第一次来,我决定给你们做一顿丰盛的美食,让你们尝尝这后世的独特风味。”
“你们看怎么样?”
听到程宇这话,苏轼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兴奋地搓了搓手:
“好好好!我苏轼平生最爱美食,今日能品尝到程先生的手艺,真是一大幸事!我可否去厨房观看程先生烹饪,也好见识见识这后世的厨艺。”
知道此地为食仙居后,苏轼心里就在猜测程宇是不是要给他们做饭,如今见程宇主动提及,一向嗜吃如命的他自然喜笑颜开。
眼神中满是期待,就像个孩子听到要去吃糖果一般。
见苏轼跟着程宇去了大堂后厨。
苏辙有些不放心哥哥,怕他在厨房又闹出什么事来,犹豫了一下后,还是说道:“我也一同去吧。”
三人来到后厨,苏轼一进厨房,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对厨房里的各种现代厨具充满了好奇。
程宇则是很耐心地给他俩做了科普。
几乎每次古人前来都要有这一道流程。
程宇在介绍的时候在想:
要不后面把早茶、晚茶召出来,让他们来给客人讲解吧。
嗯...自己这个想法好像还真不错。
这次来的苏轼、苏辙都是四川人,程宇便直言:“我知晓你们二人都是四川人,刚好我也擅长川菜,今天就给你们做几道川菜吧。”
苏轼闻言,连连点头:“太好了,我也想见识一下后世的川菜如何?”
见苏轼、苏辙两人都点了点头,程宇眼睛微眯,露出了一丝不可察觉的笑意:
“好!”
经典的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程宇还做了一道古代四川的特色菜:槐叶冷淘。
唐代杜甫《槐叶冷淘》诗曾描述四川用槐叶汁和面制成凉面,清凉消暑。
它类似今日的凉面,反映出唐宋时期川人利用自然食材的智慧。
而且这道菜和苏轼亦有缘分。
他曾与友人一道品尝过这道菜,执笔写下了《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
“两道现代菜,一道唐宋时期的面食,最后还要做一道主菜,苏子瞻,你不如猜猜我会做什么?”
程宇笑着看向苏轼。
苏轼摸了摸下巴,眼睛滴溜溜地转了几圈,沉思片刻后,嘴角微微上扬,自信满满道:
“先生既然让我来猜,那应该是说这道菜和我有关了,之前在后世视频中提到了我自创过东坡肉、东坡鱼,那这道菜说不定就是东坡肉!”
程宇微微一怔,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苏学士果然聪慧,正是东坡肉!”
苏辙在一旁有些疑惑地问道:“兄长,你怎么猜到就是东坡肉的?”
虽然苏辙也很好奇苏轼后世自创的菜肴味道如何,但他此时更好奇苏轼是怎么一下子就猜中的。
苏轼得意地扬了扬下巴,笑着对苏辙解释道:
“子由啊,你想,程先生特意让我猜,又提到了是主菜,那必然是道不简单的菜肴。方才我们看到后世的视频里提到我自创美食,其中东坡肉最为出名,而且程先生做的都是川菜,这东坡肉也是用猪肉为主要食材,以川菜的做法来烹制,可能性自然极大。”
苏辙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兄长心思果然细腻。我也好奇这东坡肉究竟是何滋味,竟能在后世如此出名。”
程宇一边准备着东坡肉的食材,一边笑着说:“这东坡肉在后世可是家喻户晓,深受大家喜爱。它的做法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多。”
说着,他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放在案板上,那猪肉纹理清晰,色泽红润。
苏轼凑上前去,仔细地看着,问道:“程先生,这选肉可有什么讲究?”
程宇耐心地解答:“这东坡肉啊,选肉是关键。要选这种肥瘦比例恰到好处的五花肉,做出来的肉才能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说着,他熟练地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每一块都方方正正,大小几乎一致。
苏辙在一旁,再次看到程宇出神入化的刀工,不禁赞叹道:
“程先生这刀工,真是令人佩服,如此整齐的肉块,切起来定是极考验功夫。”
等程宇将焯好水的肉块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一时间,厨房里弥漫着浓郁的肉香,苏轼和苏辙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好香啊!这肉香味,光是闻着就让人受不了了。”
苏轼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咽口水。
程宇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别急,这才刚开始呢。”
随后,他加入适量的生抽、老抽、冰糖、八角、桂皮等调料,又倒入一些黄酒,说道:
“这黄酒可是东坡肉的灵魂调料之一,既能去腥增香,又能让肉更加软烂入味。”
苏轼好奇地拿起黄酒瓶,闻了闻,说道:“这酒的香气很独特,和我们平时喝的酒不太一样。”
程宇笑着解释:“这是现代的黄酒,和你们那个时候的酒在酿造工艺上有些不同,味道自然也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