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是北宋四川最重要的辛辣来源,明代后期辣椒才传入中国。
但《华阳国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将茱萸、花椒与姜,并称“三香”,用于腌制肉类(如“脍鲤”)和羹汤。
苏轼诗《春菜》提到“青蒿黄韭试春盘”,其弟苏辙注释蜀人常以茱萸、姜调和野菜。
但茱萸缺乏辣椒的“鲜辣”与“灼烧感”,整体辛辣程度较低。
被麻婆豆腐的辛辣“惊艳”到的二苏,在适应之后,拌着解辣神器:米饭,迅速和众人包抄合围了一大盘麻婆豆腐。
而宫保鸡丁、槐叶冷面也带给了他们全新的感受。
苏轼:“这鸡丁鲜嫩弹牙,甜、辣、酸、咸几种味道巧妙融合,还有这香脆的花生米,口感层次丰富得让人欲罢不能!”
苏辙点点头:“此菜妙就妙在味道的平衡,甜而不腻,辣而不燥,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食材与调料之间的完美配合,实在是令人惊叹。”
苏轼声音含糊着,一边将冷面嗦进了嘴里,一边竖起了大拇指:“程先生您这道面,也是极妙的,我记得这面是我们北宋的特色面食吧?您竟然做得也如此好吃。”
“我吃过我们那儿最出名的得胜楼凉面,那根本不能和您比啊。”
本来听多了世人的夸赞,程宇已经能做到坦然处之。
但能得到两大着名吃货的好评,程宇不免露出了一些笑意。
“你夸可以,但别把我捧太高了,也不用如此敬称我,你还是恢复一下一开始的的样子吧。”
苏轼擦了擦嘴,抬头看着程宇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好!”
仙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另一边,两只小精灵也一直在埋头苦吃。
虽然比二苏表现得矜持些,但逐渐臌胀的腹部无疑说明了很多。
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程宇饶有兴致地看着苏轼和苏辙,分享着现代美食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苏轼听得入神,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宫保鸡丁名字的由来,程宇都耐心地解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桌上的菜肴渐渐见底,苏轼靠在椅背上,拍了拍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打了个饱嗝:
“今日这一顿,堪称我苏轼有生以来最难忘的美食体验,程先生,您的厨艺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佩服至极!”
程宇暗道:你也带给了我挺大的体验的。
从苏轼的口中程宇得知了此次二人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居然只有四个时辰。
在聊天中,程宇也向二苏询问了很多北宋时期的真实美食。
没想到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
尽管北宋时期物资远不如现代丰富,但同样也玩出了很多花样来。
在二苏绘声绘色的讲述下,程宇不由地心里痒痒,想去看看那全盛时期,繁花似锦,Gdp世界第一的北宋。
二苏如今还是少年,在程宇毫无神仙架子的平等交流下,很快有些放飞自我。
只见此时的苏轼斜靠在椅背上,一手随意地搭在扶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洋溢着满足又惬意的笑容。
他转头看向苏辙,脸上突然闪过一丝狡黠,开口道:
“子由啊,今日这番经历,可真是妙不可言。若回到家中,咱也试着做这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给爹娘和家中众人尝尝,他们定会惊叹不已!”
说罢,还自顾自地点了点头,似乎已经看到了家人品尝美食时那惊喜的表情。
苏辙无奈地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兄长,且不说这做法我们还未完全掌握,便是食材调料,怕也难以寻得这般齐全。况且,这些菜肴的做法新奇,我们贸然尝试,万一做砸了,岂不扫兴?”
苏辙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旁的茶盏,轻抿一口,润了润被美食“折腾”得有些干涩的喉咙。
苏轼一听,眼睛瞬间瞪大,坐直了身子,反驳道:
“子由,你这可就有些畏首畏尾了。程先生如此慷慨,与我们分享了这诸多美味的做法,我们怎能不尝试一番?食材调料虽难寻,但只要用心,定能找到替代之物。再说了,即便做得不似程先生这般完美,那也是一种别样的尝试,说不定还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苏家的独特风味呢!”
苏轼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双手还时不时比划着做菜的动作,仿佛已经置身于自家厨房之中。
程宇看着这兄弟俩有趣的争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笑着说道:“二位不必为此争论,若真想尝试,我可为你们准备一些所需的食材调料带回去,助你们一臂之力。”
苏轼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连忙跑到程宇身边,双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
“先生的恩情,我真是无以为报……”
又来了!
程宇连忙伸手一挡,“停停停!够了!”
再说,我都感觉我要幻听某首歌了。
“我这么帮你们,还是有点要求的。”
嗯?!
见程宇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二苏立马精神了起来。
程宇环顾四周,最后看向了苏轼。
或者是看向了苏轼身上的时空锚定条件。
【复原北宋东京夜市一条街:利用现代食材,在杭州大宋美食城重现《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旋煎羊白肠」「水晶皂儿」等十种失传汴京小吃,连续三日单店日流水破万元。】
说实话,在门口看到苏轼身上这个时空锚定条件的时候,程宇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什么?
让苏轼去杭州宋城开店卖小吃,还要单日流水破万。
在将二苏领进院里的时候,程宇心中是一阵无语。
这任务,程宇都不知道咋说好了。
相当麻烦。
一方面,要先想办法解决苏轼在现实中如何能待上三日的事情。
另一方面,进宋城开店难度还行,有钱自然能开路,但要想让苏轼卖小吃日销过万,(⊙o⊙)嗯...
一时间,程宇还说不准。
这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
在苏轼身上眼神停留了少顷,程宇清了清嗓子,随即道:
“我需要日后你们帮我在北宋搜集饮食相关的内容,这能帮我开拓眼界。”
“之后你们还会被我召唤过来,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来,也可以自行拒绝。”
“你们之后来了,就要在我下厨时,给我搭把手。”
“至于后面还有什么事,咱们后面再说,如此,你们可否愿意?”
二苏面面相觑,很快露出了笑容:“莫不敢应。”
听程先生(师父)这意思,是要先磨练我们啊。
好事,这是好事啊!
当然得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