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村子后,我决定前往都城。
然而,这段旅程并不急于赶路,而是像当初回到青山村一样,选择在沿途的城镇中停留,一边生活一边精进自己的技艺。
我的脚步并不匆忙,反而带着一种从容与探索的心态。
每到一个城镇,我都会停留一段时间,甚至偶尔会在某个城市生活较长一段时间,重操旧业——做一名店小二。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选择做店小二?难道有什么特殊的癖好吗?
想多了,我选择再做这份工作,是因为它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打听消息。
在客栈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消息灵通,信息流通迅速。
虽然消息杂乱无章,但只要耐心倾听,总能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而我想要打听的消息,正是关于“整形化妆法”的消息。
这些年,我每在一个地方停留六到七年,就不得不因为容貌而离开,这让我感到十分不爽。
如果能学会整形化妆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在一个地方长久地生活下去。
虽然目前我依然漂泊不定,但学会终究是件好事。
或许有一天,我会决定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那时这项技能就会派上用场。
于是,我在客栈中一边工作,一边打听消息。
时间在忙碌与等待中悄然流逝,转眼间,离开村庄的第三年,我来到了石城。
石城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这里建筑行业发达,在我居住的区域附近听说有一位建筑师傅——李师傅技艺高超,名声远扬。
我想,既然已经学了修缮房屋和木匠活,不如再学一门建筑手艺。
到时候,我就能提供从建筑到家具和修缮的“一条龙”服务。
想到就做,我立刻动身去寻找那位李师傅,希望能拜他为师。
找到李师傅时,他正在指挥工人们忙碌地搭建一座大型居民房。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明确,工人们也对他十分敬重。
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上前,恭敬地向他行了一礼。
“李师傅,您好。”我开口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
李师傅转过头,打量了我一眼,眉头微皱:“你是?”
我连忙解释道:“我叫李浮生,是从外地来的。”
“听说您建筑技艺高超,特地来向您拜师学艺。”
李师傅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继续指挥工人完成手头的活儿。
我站在一旁,耐心等待,心里有些忐忑。
过了一会儿,他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我面前,问道:“你为什么要学建筑?”
我早有准备,便认真回答:“我觉得建筑是一门大学问,我觉得很有前途,而且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建筑,我想跟着您学习。”
“而且,建筑不仅能造房子,还能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李师傅听完,沉默了片刻,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一会儿,似乎在判断我的诚意。
接着,他问道:“学建筑很辛苦,你能吃苦吗?”
我毫不犹豫地点头:“能,我不怕吃苦,只要能学到真本事,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李师傅点了点头,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好,既然你有这个心,那我就收下你。”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教徒弟很严格,你要是半途而废,可别怪我不留情面。”
我心中一喜,连忙拱手道:“多谢师傅!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李师傅摆了摆手:“别急着谢我,先跟着工人们干几天活儿,看看你能不能适应。”
“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趁早走人。”
我点头答应,心里明白这是师傅在考验我。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跟着工人们一起搬运材料、清理工地、打下手。
虽然活儿又脏又累,但我没有一句怨言,反而干得格外卖力。
工人们见我踏实肯干,也渐渐对我有了好感,偶尔还会指点我一些技巧。
几天后,李师傅把我叫到一旁,问道:“这几天感觉怎么样?”
我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回答:“虽然累,但很充实,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
李师傅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不错,看来你是个能吃苦的。”
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李师傅的徒弟。
第一天正式学艺,李师傅并没有直接教我建筑的知识,而是让我跟着工人们一起干活。
他站在一旁,背着手说道:“学建筑,首先要了解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的分量。”
你先去扛木头,干上三天再说。”
我不敢多问,只能老老实实地去干活。
我一边干活,一边观察工地的布局和师傅的指挥方式。
三天下来,我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肩膀也酸痛不已,但心里却对建筑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天后,李师傅把我们叫到一起,问道:“这几天干活,有什么感受?”
我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师傅,我觉得搬砖扛木头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在熟悉材料的特性。”
“比如,砖的重量和质地会影响建筑的稳固性,木头纹理和硬度也会影响结构的设计。”
李师傅听了我的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错,你观察得挺仔细。”
“学建筑,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
“从今天开始,我教你基础的知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白天跟着师傅学习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晚上则自己琢磨白天学到的内容。
师傅从最基础的测量、绘图开始教起,逐渐深入到结构计算、材料选择等复杂的知识。
他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出错。
有一次,我在绘制建筑图纸时,因为粗心大意,标错了一个尺寸。
师傅发现后,毫不留情地训斥了我一顿:“建筑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你这样的态度,怎么能造出安全的房子?”
我羞愧地低下头,连忙认错:“师傅,我错了,我以后一定认真仔细,绝不再犯。”
师傅见我态度诚恳,语气也缓和了一些:“记住,建筑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造的每一座房子,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必须一丝不苟。”
从那以后,我更加用心地学习,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检查,生怕再出错。
师傅见我进步明显,也逐渐对我多了几分认可。
李师傅的徒弟并不止我一个,还有另外两个师兄:一个叫阿远,十九岁,已经在师傅手下学了三年;另一个叫小川,十六岁,也在师傅手下学了一年。
我们三人虽然性格各异,但因为共同的追求,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师傅教给我们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入。
从基础的测量、绘图,到结构计算、材料选择,我们一步步掌握了建筑的奥秘。
师傅不仅教我们技术,还经常给我们讲一些他年轻时学艺的故事。
他说:“学建筑,不仅要学技术,还要学做人。
建筑是一门需要耐心和责任的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
有一次,师傅带我们去参观一座正在建造的寺庙。
他指着寺庙的屋顶说道:“你们看,这座寺庙的屋顶采用了悬山顶的设计,不仅美观,还能有效排水。”
“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的道理。”
我们三人听得入神,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
阿远感叹道:“师傅,您懂得真多!”
师傅笑了笑,说道:“这些都是经验积累的,你们只要用心学,将来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