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寒风瑟瑟,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路上行人脚步匆匆。
两人跟着一群流民一路南下。
每当途经城镇,他们就进入城中探寻是否有地方招人;途经村庄之时,也会进村询问是否需要帮工。
可是,即便他们把要求一降再降,只求能有一口饭吃,但依旧没有地方愿意接纳他们其中任何一人。
白天的时候,他们忙于赶路寻找生路,夜晚就只能在路边的破屋中熬过。
天气越发寒冷,流民们的心也愈发冰凉。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更让流民们绝望的事情发生了——城市开始禁止流民入内。
深夜,这两人都还没有入睡,只是静静地看着孩子。
过了很久,男子才开口说道:“把孩子送走吧,咱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女子沉默了许久,才回答道:“好。”
两天后的夜晚,流民们在一个村落附近过夜。
夜里万籁俱寂,村庄中已经没有灯光,唯有田间时不时传来依稀的蛙鸣声。
两人借着月光来到村子里,看到同行的几个带着孩子的人也来到了此处。
人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大多数最后都走到那些看起来较为美观的屋舍门前,抱着孩子说着离别话语,说完后便放下孩子,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在转身的瞬间,脸上已满是泪水。
然而两人并没有在那些美观的屋舍前停留,而是来到了一家看起来略显破败、院子里脏乱且似乎许久未打扫的屋舍门前。
女子担忧地说:“这真的行吗?这户人家这个样子,一看就是好吃懒做之人,能收留咱们家孩子吗?会对他好吗?”
男子无奈地叹道:“唉,这也是没有办法了。”
“我不奢望这户人家能对浮生有多好,只要能让孩子活着就好。”
他又接着说道:“一路走来,咱们在村庄外围看到了多少孩子的尸体啊。”
“身处乱世之中,大家都只希望自己能保全性命。”
“中等人家收留孩子的概率都不大,更别说是上等人家了,他们大多都比较理智。”
“只希望这户人家看到咱们的孩子能够动恻隐之心吧,哪怕孩子可能会过得比较苦,但至少活着的希望能大一些吧。”
“是啊,只要孩子能活着就好。”
女子抱着孩子,声音哽咽,浑身不停地颤抖,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孩子呀,别怪爹娘狠心,是爹娘没本事,不仅养活不了你,爹娘自己也是自身难保啊。”
“家里的财物和粮食都没了,爹娘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爹娘也想把你养大成人,也想看着你娶妻生子。”
“可是咱们运气不好,赶上了战乱,命运都不由自己掌控了。”
“希望这户人家能收养你,也算是给李家留下延续香火的可能了。”
“如果后面我们要是还活着,我们一定会回来接你的……”女子说了许多许多,直至声音变得沙哑,口干舌燥。
男子一只手搂着女子,目光不离孩子,沉默不语。
等女子讲完后,他接过孩子,从袋子里取出一个刻着“李浮生”字样的粗糙木牌,放在孩子胸口,然后将孩子放在门口,搀扶着女子转身离开……
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放下孩子转身之时,孩子的眼角流下了点点泪珠,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荧光。
次日巳时,一个头发凌乱、衣服破旧、眼神疲惫,大约三四十岁的男子打开门来。
他伸了个懒腰后就打算出门,刚抬起脚,却发现门口似乎多了个东西,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个婴儿。
与此同时,婴儿也开始啼哭起来,男子便把脚收了回来。
男子站在原地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抱起婴儿就往外走。
婴儿的哭声变得呜咽起来,鼻子微微抽动着,眼睛一眨一眨的,看上去十分可怜。
男子见此情形,又停顿了片刻,可还是继续往村外走去。
“呦,还有人往老林家扔孩子呀,没看见他家那脏乱的样子吗?”
“没准是看他家院子大,还以为是有钱人家呢。”
“没准是呢,要是知道老林是这副德行,估计再怎么样也不会放在他家门口吧。”
男子并没有理会路边干活的村民,继续往前走。
婴儿哭了好一会儿,似乎知道哭也没用之后,就停止了哭泣,只是睁着眼睛看着男子。
走了数十分钟后,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地上躺着好几个婴儿,正是前夜以及更早时候被留下的。
其中许多正在哭泣着,仅有少许不在。
那些婴儿可能是哭累了,闭着眼睛,鼻子微微抽动着。
还有一些似乎没了呼吸,更有一些本应该早已没了性命。
男子心里默默想道:“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可能照顾得了你呢?”
他冷漠地对孩子说道:“孩子,算你运气不好,投胎在这个时候,还碰到了我这样的人,来世投个好胎吧。”
说完他就打算将孩子放在这里,可看到孩子那平静得不像这个年龄该有的神情,还有一眨一眨的眼睛,仿佛在说“我不怪你”时,男子抱着孩子沉默了,似乎是回想起了什么事情。
过了数分钟后,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男子喃喃自语道:“就当给林家留个香火了吧。”然后抱着孩子走回了村里。
“哟,老林还成大善人了。”
“没准老林是想从小养个仆人呢,这样日子没准能更舒服点。”
男子没有理会这些话语,毕竟早就已经习惯了,他只是看着孩子径直走过去了。
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自从抱着孩子往回走后,这孩子就如同铃铛一般清脆悦耳地对他笑着,也许是和他有缘吧。
回到家中,地上、桌子上到处都是垃圾和酒瓶。
男子抱着孩子坐在凳子上,思考着接下来的日子。
看到孩子一张一合的嘴唇,他想到孩子应该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了,是该给他喂些食物了。
于是他打算去煮饭,可是转念一想:“这么小的孩子应该不能吃饭吧,可我这里也没有奶给他喝呀,要不给他煮粥喝吧。”他放下孩子,就走进了厨房。
男子洗好大米,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然后生起火开始煮粥。
等弄好后,男子就回去看孩子了。
大半个小时过去了,令男子感到惊奇的是,孩子不哭也不闹,安静得出奇,和他印象中看到的其他孩子不一样。
不过这样也好,要是这孩子也跟其他孩子一样哭闹,他还真不一定有这个耐心去照顾。
男子回到厨房,粥虽然看起来模样不怎么样,但至少是能吃的样子。
他拿了两个碗盛好粥,有点粘锅。
端过去后,他打算先喂孩子吃,舀了一小勺粥喂给孩子。
喂下后,孩子眉头紧皱,半分钟都没有咽下去,脸色有点发白,像是被哽咽住了。
男子赶忙把孩子扶正坐好,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背。
随着孩子一阵咳嗽,终于把喝进去的粥吐了出来。
这时,一位大约50多岁的女子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