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赵书屿带着楚宁离开萧府后,出来闲逛,来百味楼听了小半个时辰的说书歇脚。
赵书屿一行四人走到百味楼时,晚市即将开始,百味楼里已经坐了不少客人,
孙掌柜的正站在柜台里算账,时不时抬头数着入座的客人数量。
门口的小二是第一批参加赵书屿培训的,对赵书屿很是熟悉,见他过来立马笑意盈盈的迎上前。
“赵公子,好久不见,难怪我今早出门时听见喜鹊叫唤,原来是赵公子今日要过来吃饭,四位公子请进,我带您们去雅间。”
赵书屿轻笑,牵着楚宁往里走,“我昨晚也来了,倒是没见到你。”
小二挠了挠头,咧嘴笑开花,“我昨日成亲,掌柜的给我放了五天假,今日才开始上工。”
楚宁弯唇浅笑,“这可是大喜事,恭喜你,祝你和夫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赵书屿跟着道喜。
小二很是高兴,说来他能这么早成亲也是托赵书屿的福,只从赵书屿升级改造百味楼后,他们跑堂小二的工钱涨了不少,若是推荐客人点新菜还能拿提成。
他这小半年赚的比以前两年还多,聘礼立马就攒齐了,如今也是有娘子的人,以前他们村里不少人家背地里说他没出息,是个任人使唤跑堂,如今可都羡慕他在百味楼打工。
小二是个能说会道的,就这几步路的功夫,三言两语把成亲的事抖露出来,言语之中全是对赵书屿的感激。
楚宁听着很是自豪,眼眸亮晶晶的看着赵书屿。
赵书屿摆了摆手,“这都是你自己努力工作赚的,和我没关系,我们今晚想听说书,劳烦小二给我们换到二楼的雅间。”
小二当即领着赵书屿四人去了正对说书台的雅间,“赵公子,今晚上的说书内容和昨晚上的连不起来,今晚有个大主顾点了陈先生讲《西游》。”
赵书屿惊讶,百味楼里的这位陈先生是花了大价钱请过来的,每日的说书时间、内容都是提前定好的,都是一本书讲完才会换下一本,这人能单独点《西游》,不止是需要财大气粗,还得需要背景。
看来是大有来头。
赵云听着挺高兴,“我喜欢听《西游》。”
这间雅间正对着说书台,这会儿是一个乐姬在弹琵琶,曲调婉转,琴声悠扬,很是悦耳动听。
为了方便听说书,雅间的窗户旁置了一方小桌,两人吃饭宴饮足够,四人稍微有点挤。
赵书屿询问几人意见后,决定弃大饭桌用小方桌。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紧接着孙掌柜的声音传进屋内,赵书屿当即让进。
“孙掌柜的不应该正忙着招呼贵客,怎么有空来我们这儿?”
孙掌柜笑道:“赵公子这是埋汰老孙我了,您亲自过来百味楼,老孙怎么敢不过来伺候着,若是被东家知道不得扒了老孙的皮。”
赵书屿听着想笑,楚宁和赵云已经笑得身子轻颤。
楼下马上要讲《西游》,那主角的口头禅便是‘俺老孙’,这孙掌柜的这么称呼自己是一点没觉得奇怪。
“老孙,多谢你亲自给我们上菜,这不喝一杯不行。”蒋郁离笑着劝酒。
孙掌柜的很高兴,知道赵书屿和蒋郁离都没有拿他当下人,提起酒壶倒了三杯酒,正要倒第四杯时赵书屿伸手拦住。
“我们夫郎不喝酒,我们三人喝就好。”
孙掌柜的点头,三人碰杯后一饮而尽。
赵书屿抬手示意孙掌柜的凑近,温声问道:“老孙,今晚楼里来的贵客是什么来头?”
不怪赵书屿多事,这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他们都只是小老百姓,万事还是小心为好,知道对方的身份心里也底,免得不小心冲撞到贵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孙掌柜不意外赵书屿发现,凑到他耳边低声道:“来定雅间和席面的是知府大人府上的管家,说是要宴请来自京都的贵客,那管家直接包下了三楼所有的雅间,很是大手笔。”
赵书屿抬眸看向他,语带好奇,“那贵客已经到了?”
孙掌柜的摇头,“还没到,我一直在底下守着一直也没见人来,知府管家让说书先生酉时过半再开始登台,估摸着也快到了。”
赵书屿颔首,“行吧,那今日我就不留你一起吃了,你还是赶紧下去等着贵客吧,莫要砸了百味楼的口碑。”
孙掌柜很是慎重的应声,吩咐门外的小二注意着赵书他们的雅间,若是有要求及时响应。
等人走后,赵书屿给楚宁舀了碗鸡丝粥,又帮他夹菜,“说书还得等一会儿,咱们先吃饭。”
蒋郁离同样伺候着赵云吃饭。
小方桌的好处便是方便互相夹菜,说悄悄话。
“郁离,明天放假,不用担心耽误事,今晚我们可以多喝点,来,我再给你倒满。”赵书屿笑着给蒋郁离倒酒。
酒楼里的一壶酒量很少,两人没喝几杯便给喝完了,晚上还要照顾楚宁和赵云,赵书屿便只加了一壶酒,算着也就一罐啤酒的量,度数也不高,喝着和酒味饮料差不多。
四人吃得差不多,楼下传来骚乱声,动静还挺大。
一群训练有素的护卫冲进来像站岗似的将一楼给围住,底下正吃饭的老百姓吓的够呛,还以为是有打手上门找茬。
赵书屿远远看到孙掌柜快步往酒楼大门口跑去。
他们的雅间在大门口的正上方,是个死角,看不到正门口的动静。
四人都知道是那位贵客到了,伸着脑袋看热闹。
好在没让几人久等,一行数人在孙掌柜的领路下往楼梯走。
领头的是位身着墨色锦衣华服的青年,头戴玉冠,身资挺拔,怀里似抱着一只小动物,赵书屿一直到他们走上楼梯方才看到青年的长相。
很好看,英气逼人,看他行走间的步伐似乎每一步都是丈量好的,距离一致,应当是受过严苛的礼仪规训。
赵书屿隐约觉得这青年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