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22日,杭城的蝉鸣被空调外机的嗡鸣打断,星宁集团总部大厦如同一柄银灰色的利剑直插云霄。40层的落地玻璃幕墙映出蓝天白云,35层的星宁技术公司与36层的星宁金融公司门前,巨幅招聘海报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底薪7000元?!\"路过的年轻女孩攥着中专毕业证,手指几乎要戳破海报。她身旁的同伴瞪大眼睛:\"单人间宿舍还有书房?这条件比国营大厂强十倍!\"两人的惊叹引得行人纷纷驻足,不一会儿,大厦门口就排起了蜿蜒的长队,人群中夹杂着英语、日语的交谈声——听闻星宁集团的国际化业务,不少海归也专程赶来应聘。
沈浩然站在40层总裁办公室的全景窗前,看着楼下涌动的人潮,嘴角勾起满意的弧度。他转身对沈逸说:\"把面试标准再提高20%,我们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能与公司共同成长的伙伴。\"沈逸点点头,将手中的电子简历筛选表又划去两行:\"哥,已经有三位常春藤毕业的金融硕士投了简历。\"
面试间里,计算机系应届生林晓握着冒汗的手心,盯着面前的五位面试官。星宁技术的cto突然开口:\"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能承载百万用户的服务器架构,你会怎么做?\"林晓深吸一口气,想起昨夜熬夜研究的《UNIx网络编程》,声音逐渐坚定:\"我会采用分布式系统,通过负载均衡器......\"话音未落,hR总监已在评分表上画下重重的勾。
另一边,金融专业的面试现场堪称\"神仙打架\"。海归硕士张明扬推了推金丝眼镜,面对\"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提问,他不仅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分析,更结合了自己在华尔街实习的经验:\"可以通过外汇期货与期权组合,构建动态对冲策略......\"沈逸眼中闪过赞赏,在录用栏写下:重点培养对象。
傍晚六点,最后一位面试者走出大厦时,夕阳将星宁集团的LoGo染成金色。沈浩然站在员工宿舍区,推开一间单人间的房门。原木色书桌对着朝南的飘窗,书架上摆着崭新的专业书籍,厨房里电磁炉、微波炉一应俱全。\"这里离公司步行只要十分钟。\"他对跟拍的电视台记者说,\"我希望员工不仅能在这里工作,更能在这里生活、成长。\"
深夜,星宁技术的办公区依然亮如白昼。提前入职的程序员们围在白板前讨论代码,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林晓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突然发现某个算法存在漏洞,他犹豫着敲响了cto办公室的门。没想到对方不仅耐心倾听,还立刻组织团队开会讨论,凌晨两点,优化后的方案成功通过测试。走出会议室时,cto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给你发项目奖金。\"
在星宁金融,张明扬跟着导师研究东南亚金融市场。当他发现泰国铢存在贬值风险,连夜撰写的分析报告直接被送到沈逸案头。第二天,沈逸带着他参加高层会议,让他在众人面前阐述观点。散会后,张明扬摸着口袋里沉甸甸的万元奖金,眼眶有些发热——在其他公司,新人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一个月后,新员工入职典礼在大厦顶层的空中花园举行。沈浩然站在星空穹顶下,望着台下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能力与机遇。\"他指向远处正在建设的星宁科技城,\"三年后,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中国第一家民营金融科技实验室。而你们,将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林晓握紧拳头,张明扬眼中闪烁着光芒。杭城的夜空中,繁星点点,而星宁集团,正如同最耀眼的那颗,吸引着无数追光者,在商海浪潮中,驶向未知却充满希望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