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正午时分,星杭科技大学中央食堂三层的北方风味窗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东北的张昊搓着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大包子,时不时咽一下口水。“师傅,我要四个酱肉包,再来一大碗疙瘩汤!”轮到他时,声音都带着几分急切。
智能厨房的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运作着,精准抓取食材、调配调料。不到五分钟,张昊便端着满满一盘食物走向餐桌。咬下一口包子,浓郁的酱香在口中散开,他满足地长叹一声:“这味道,和俺们老家的一模一样!”在他身旁,来自陕西的女生正就着油泼面大快朵颐,辣子的香气混着面条的麦香,引得旁人纷纷侧目。
食堂的墙壁上,电子屏实时滚动着今日菜单。除了传统的八大菜系,还根据学生籍贯定制特色菜品。若是来自内蒙古的学生,能吃到鲜嫩的手扒肉;云南学子则可品尝到香气四溢的过桥米线。“我们的智能厨房系统接入了全国3000多道经典菜谱,”食堂负责人介绍道,“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用餐习惯,每天推出不同地域的特色菜肴,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与此同时,校园公告栏前围满了学生。月度奖学金评选结果刚刚公布,最醒目的特等奖学金30万元获得者名单上,机械工程系的林远和文学院的苏晴赫然在列。林远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优化方案为某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苏晴创作的小说在星宁小说平台上点击量突破千万。
“30万奖金!这不仅是一笔钱,更是学校对我们的认可!”林远激动地握紧拳头。按照学校规定,特等奖学金得主不仅能获得丰厚奖金,还将获得星宁集团的实习直通卡和国际学术交流机会。而其他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公益服务等领域表现优异的学生,也都能根据贡献获得相应奖励。
当晚,学校大礼堂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舞台上,全息投影将获奖者的成果一一展示:有人设计出环保节能建筑模型,有人开发出助力视障人士的智能导航App。沈雅思作为学生代表为获奖者颁奖,她看着台下熠熠生辉的面孔,感慨道:“在这里,每一份努力都会被看见,每一个梦想都能绽放光芒。”
散场后,张昊摸着吃得滚圆的肚子,和室友们讨论着奖学金的事。“俺也要努力,争取下次也拿个大奖!”他眼神坚定。而此时的智能厨房,已开始为夜宵时段准备食材,饺子、烤串、甜汤……无论多晚,总有一盏灯,一碗热饭,等待着逐梦的学子。
夜幕降临,星杭科技大学在璀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静谧。由于学校推行自主学习模式,六点下课铃响起后,校园里没有了传统晚自习的喧闹。学生们或三两结伴漫步在校园小径,讨论着白天课堂上虚拟现实中与“古代先贤”交流的奇妙收获;或回到公寓,在智能书房里根据自身节奏查阅资料、钻研课题。
宿舍区也早早进入休息氛围,智能窗帘自动调节光线,空调将室温维持在最舒适的温度。伴随着轻柔的助眠音乐,学生们褪去一天的疲惫,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进入梦乡,为迎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一天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