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跑来,完全忘记了时间,
直到太阳升起。
阳光从东边散发出一缕缕柔和的金光,撕破了无边的黑暗。
等会儿,回家是往西跑,应该是从后面过来才对,
怎么是从右边照过来的?
刘德信慢慢降下速度,也从那个奇妙的境界中脱离出来。
肯定是走错路了,
小意思,又不是第一次。
想当年,夜幕下的哈尔滨,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朝着印象中的电子大世界大楼的方向走,准备回学校。
结果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发现不是,还是穿着单皮鞋。
更别说什么跟着导航找不到公交站啦,胡同里转圈找不到出口啊,
什么场面没见过。
还好跑过来的路上,真有那么一丝丝金风未动蝉先晓的韵味,一路急行军,竟然没有撞上小八嘎的据点炮楼。
在原野上奔驰,还是大冷天的晚上,
没人会出来折腾。
这年头北方的农村都差不多的样子,也不知道自己跑哪来了。
再仔细往前看去,一处院落亮起了灯光。
刘德信再次加快了脚步,打算过去问问路。
来到大门前,才发现原来是一座关帝庙,大门已经打开,能看到里面有庙祝在打扫。
进去打听了一下,终于确定自己在哪儿了。
村子叫泥鳅营,属于河北大兴县。
还好,没出省。
诶,不对,
刘德信反应过来,这是后来的四九城的大兴吧。
又聊了一会儿,果然,再往北走个四十来里,就是永定门了。
晚上行动从三点开始的,估摸着也就折腾了一个多小时。
发财就是最好的兴奋剂啊,
这家伙,三个多小时干了小三百里地。
换算一下,少不得来一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记得非洲有个什么部落,死亡追逐几个小时,活活耗死猎物。
咱老刘天赋异禀,又有挂在身,破个记录而已。
当代麦铁杖,在世小戴宗。
刘德信敬了一炷香,添了些香火钱,拜了拜关帝告辞出门了。
反正来都来了,怎么也得进四九城看一看。
这一晚上的行动,刘德信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反倒是神清气爽。
用几句偈子来形容就是: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没那么玄乎,但是确实是有种沉疴尽去的味道。
也许是他终于彻底融入进这个世界了。
这次问清楚了,知道北在哪儿,那就出发吧。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推车的,挑担的,骑驴的,汇聚成人流往北而去。
还好语言是能听懂的,听着一路上的张家长、李家短,刘德信终于看到了城墙和高大的城楼。
永定门。
门口设有关卡,几个黄狗子在查良民证,顺便吃拿卡要。
良民证是必备的,而且之前老罗安排押车的时候给办了一系列证件,刘德信都随身带着。
大冷天的,不是鬼子查岗,流程就没那么繁琐,搜的也不严格。
刘德信身上什么都没带,也说是想进城找个事儿做,挨了狗子一脚就进了城。
玛德,早晚给你一锤子!
拍了拍身上的土,老刘暗骂了几句黄狗子,迈步进城,开始了第一次的四九城之旅。
感觉很奇妙,就像当年高中去帝都游学,看了升旗,逛了清华和北大,一路上纠结到底要上哪个学校去海族馆参观时,同学吐槽这地儿不挂牌子还以为是市里。
而现在的四九城,和保州城比,差距肯定没后世那么明显,风格差不多。
经过岁月洗礼,建筑斑驳陆离,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街道宽阔,用砖铺就,不少地方也是凹凸不平。
两边店铺林立,各种招牌幌子随风摇曳,特有的京味儿招呼此起彼伏。
那真叫一个说的比唱得好听。
已经有人力车出来跑生意了,车夫们拉着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偶尔有一辆汽车驶过,总会引起路人的指点。
刘德信一路走一路张望,欣赏着这个时代的京城。
不对,现在的京城应该是徽京,还有雾都。
天已经大亮了,各种小吃摊也都摆开了,豆汁儿,焦圈儿,卤煮火烧,炸酱面,香气四溢。
呃,豆汁儿不算,那味道有点承受不起。
曾经在北漂的时候去试过,结果就是糟蹋东西糟蹋钱了。
远不如卤煮和门钉肉饼能让人接受。
忙活了一晚上,也该补补了。
现在还没有落脚点,这人来人往的,空间的东西暂时不能用。
就随便找个摊子,凑合着吃点儿得了。
刘德信扫了一遍各种吃食,首先排除了豆汁儿这种已经知道威名的,何必再找罪受。
其次排除的就是新鲜的没吃过的,什么面茶、排叉,初来乍到第一餐,要稳。
然后就是尽量不选肉的,这年月穷人吃点荤腥,谁在乎什么肉什么油。
刘德信考虑毕竟是出门在外,万一吃坏了肚子,那就是自找麻烦了。
一碗小米粥,几个素包子,刘德信混在人群中,听着老北京们逗咳嗽。
从聊天中得到了不少的消息,现在城里还是有不少地方设卡的,随时都有鬼子或者狗子检查,稍有不慎就会挨打,甚至被抓。
而且现在搜刮的更厉害了,都不容易啊。
吃饱喝足了,刘德信交了钱,又和摊主打听了下去天桥的路。
还是那句话,来都来了,一定要看点特色,天桥打把势卖艺名声在外,这不搂两眼,岂不是可惜了。
一路上行人神色匆匆,只有刘德信自己闲庭信步,慢悠悠的逛着,打量着。
同样是在艰难时期,大城市也不是乡下能比的,到了八十年后这一切仍然如此。
高手在民间,刘德信时刻记住的,就是身上什么都不带,全在空间放着。
谁知道迎面来的,擦肩过是不是一个佛爷呢?
避免一切的麻烦。
等到了地方,好吧,想多了,这年头生活不易,又天寒地冻的,百业萧条,还真没什么可看的了。
也快到了前门大街了,干脆去紫禁城看两眼。
刘德信知道现在肯定不像后世维护的那么好,也不让进,但是历史的参与感不能少。
那就继续腿着去了。
一辆黄包车从面前跑过,刘德信扫了一眼,突然打了个激灵。
怎么感觉那个坐车的像老罗呢?
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