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水库的晨雾还未散尽,秦明的勘查箱在潮湿的泥地上留下浅灰色的印记。死者面部肿胀,右手腕内侧的齿轮纹身被淤泥覆盖,冲刷后露出完整图案——七齿齿轮中央嵌着双螺旋,与“深蓝化工”标志不同的是,齿轮边缘多了道断裂的缺口。
“死亡时间48小时以上,尸僵完全形成。”大宝蹲在尸体旁,用镊子夹起死者指甲缝里的黑色纤维,“像是某种合成橡胶,可能来自潜水服。”林涛趴在岸边,手电筒光束扫过杂草:“距水面三米处有拖拽痕迹,脚印是42码的防滑胶底鞋,和三年前‘幽灵岛’袭击者的鞋印参数一致。”
解剖室的无影灯下,秦明用手术刀划开死者胸腹腔,肝脏表面的冰蓝色斑点让他瞳孔骤缩——这是毒砂2.0残留的典型特征,却在死者心脏右心室发现了金属异物:一枚微型芯片,表面蚀刻着与齿轮纹身相同的图案,中心双螺旋的碱基对,正是秦明基因中“母性代码”的关键序列。
“芯片用的是北极实验室的记忆金属。”林涛将芯片放在电子显微镜下,金属表面浮现出动态齿轮,“转动频率和‘深蓝化工’的加密算法一致,但缺口位置……”他突然调出三年前“毒砂计划”的基因图谱,缺口对应的,正是人类基因中天然存在的抗毒片段。
大宝的手机突然震动,省厅情报科发来消息:近三个月,全国七座沿海城市出现同类浮尸,均有齿轮纹身,死亡特征高度相似。她翻看着现场照片,发现每具尸体的纹身缺口方向不同,连起来竟是张不完整的世界地图——缺口指向的,正是北极冰层下实验室的坐标。
“他们在标记‘母性代码’的扩散路径。”秦明指着死者心脏的芯片,“每个齿轮缺口代表一个抗毒基因携带者,而芯片里的动态齿轮,会随着宿主死亡而改变转动频率——这是新的追踪系统。”他突然想起弟弟培育的蒲公英,种子绒毛上的基因标记,与芯片材质惊人相似。
下午,陈家村的001号少年抱着笔记本冲进法医中心,页面上画满齿轮与双螺旋的组合图案:“秦大哥,我梦见齿轮在吃星星,每个缺口都在流血……”他掀起袖口,曾经的芯片疤痕下,隐约可见淡蓝色的齿轮纹路——与死者纹身如出一辙。
“他的基因在自主复制标记。”大宝看着少年的基因检测报告,抗毒片段周围的碱基对正在重组,形成新的编码序列,“就像……毒砂的残留物质,在利用人类基因自我进化。”林涛突然指向窗外,法医中心的梧桐树上,不知何时停着架微型无人机,机身上印着与齿轮缺口相同的断裂双螺旋。
深夜的物证室,秦明将七名死者的纹身缺口坐标输入地理信息系统,七道弧线在地图上交汇于一点——太平洋中部的某座无名小岛。卫星图像显示,岛上有座环形建筑,外墙由与北极实验室相同的冰核混凝土浇筑,而建筑中央的停机坪,正停放着标有“深蓝化工”logo的运输直升机。
“那是‘方舟2号’实验室。”秦明想起北极废墟中找到的图纸,环形结构正是初代实验室的升级版,“他们用死者的基因标记定位抗毒人群,再通过齿轮纹身的缺口,筛选出能激活新毒剂的‘钥匙’。”他盯着少年手臂的淡蓝纹路,“而你,是他们第一个锁定的目标。”
凌晨三点,少年的病房突然断电。秦明冲进去时,看见阴影里有人正用注射器抵住少年颈侧,月光照亮对方手腕的齿轮纹身——缺口方向指向北极。“你们毁了冰核实验室,”黑衣人嗓音沙哑,“但‘方舟2号’已经培育出第二代毒砂,这次的筛选,不再需要完美基因。”
林涛的手电筒突然从背后亮起,照出黑衣人防护服上的编号“0912-100”——最后一个未被销毁的镜像克隆体。对方转身时,秦明看见他胸口的条形码正在吸收少年的基因信号,而条形码下方,刻着与秦文远警徽相同的北极星图案。
“父亲的警徽……”秦明的声音发颤,黑衣人趁机甩出麻醉针,却被少年突然挥出的钢笔刺中手腕。月光下,少年手臂的淡蓝纹路发出微光,竟将注射器的毒剂瞬间凝固——那是抗毒基因与新毒砂的首次正面交锋。
增援赶到时,黑衣人已服毒身亡,尸体口袋里掉出张纸条,用北极实验室的加密字体写着:**“当齿轮停止转动,双螺旋将吞噬缺口——4月20日,太平洋坐标180°,0°。”**这个日期与坐标,正是当年“新世纪方舟”计划首次胚胎培育的时间与地点。
黎明前,秦明站在物证室窗前,看着弟弟送来的蒲公英在晨露中舒展。少年手臂的淡蓝纹路已褪去,却在窗玻璃上投下齿轮的影子——那是基因与科技的永恒博弈,也是人类在缺陷中生长出的铠甲。
手机震动,国际刑警发来紧急通报:太平洋无名岛的雷达信号突然消失,卫星图像显示,岛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入海底,而海底深处,亮起了与齿轮纹身相同的幽蓝光芒。秦明握紧装有“母性代码”样本的安瓿瓶,突然明白:有些暗流永远不会停止,但总有人会成为缺口处的光,让双螺旋在裂痕中,绽放出属于生命的韧性。
解剖刀在晨光中闪烁,秦明走向停尸房。这一次,他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尸体,而是基因战争的新号角。但他知道,只要陈家村的井台还刻着“共生”,只要弟弟的花盆里还开着蒲公英,只要大宝的记录本上还写着“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倾听”,那么,齿轮的缺口终将成为光照进来的地方,让人类在科技的浪潮中,永远记得自己首先是——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