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就算杨白真的和他父亲闹掰了,他将来也还有一笔不小的家底。
当年,赵琳的堂哥赵永风回来,得知赵琳的三哥这一举动时,不仅极力支持,还十分贴心的完善了许多。
若是赵氏女儿入股,即便将来出嫁,也依然作数,若是赵氏儿郎与家族闹僵,也不影响分红事宜。
赵永风说,不论事实如何,钱财流入族中都是帮了忙的,因为婚嫁恩怨便要翻脸不认人,与过河拆桥有何异。
如此,才让赵琳嫁人后,有了做许多事的本钱,但也和赵氏一族许多人结了不少怨。
谁让赵琳他们兄妹有个有钱的好友,赵琳他们兄妹几个最开始的本钱,几乎都是那财大气粗的好友给的。
因为前几年占了大头,族里得来的钱,几乎都落在了赵琳他们兄妹几个的口袋里。
那时年轻气盛,不知道“忍”字怎么写,和族里不少人都干过架,也因此被教训过很多回。
赵氏族里最厉害的就是三叔公。
年纪大,辈分高,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公平公正,公道开明,不欺弱,不慕强,关键是言辞犀利中肯,就连赵琳也说不过他。
是以,赵琳他们几个不服别人,但对三叔公却是心服口服,怎么罚都认。
要不说一物降一物,赵琳对自己亲爹的话都未必言听计从,但对赵氏族里三叔公的来信,那是一定要尽心尽力。
杨白此番离家出走,已经有很多年了,且他离开江南时,为了报复众人,不仅烧了族里的许多粮仓,毁了族中许多田铺,还打砸了好些人家。
之后,杨白趁乱跑出了江南,虽然不知道年纪轻轻的一个人,是怎么办到的,但这事情肯定不能善了,族里一直在找他。
要是被人找上门,赵琳都能想象是怎样的一副场面,所以必须得让杨白回去。
思及此,赵琳语重心长的说:“白哥儿,从前你年纪小,事情解决不了也就算了,可现如今,你已经是弱冠之年,难道还要逃避吗?”
杨白坐在地上,纹丝不动,叶承瑄、叶承珲、叶欣不明所以,目光在赵琳和杨白之见来回游走。
赵琳看着面前的后脑勺,无奈扶额,带着一丝妥协的语气说道:“你不想回去的话,就去别的地方走走吧,反正你不能在上京待了,上京已经有一个赵永堂了,再添一个你,三叔公一定会来逮你们的。”
杨白听到这,才扭头看赵琳,说:“赵永堂?他为什么也在这?”
赵琳有些无语的说:“他逃婚。”
“逃婚?!”
“你想知道他为什么逃婚?”
杨白来了兴致,点头如捣蒜,但赵琳却不想多说。
只是心里难免腹诽,这群人出了事都来上京躲着,也真不怕被族老一锅端了。
赵琳说:“你想知道他为什么逃婚,就跟他一起去西北吧,我估摸着他已经把太医院的差事给辞了,这两天就该动身了。”
“堂哥什么时候在太医院任的职?我怎么不知道,也没见过他,不过你怎么知道他把差事辞了,那我去西北的话,这银子的事是不是就可以算了?”
杨白说到最后眼睛直放光,他这次亏了赵琳不少银子,别说给他三个月,就是再给他三个月,也不一定能把这笔银子给赚回来。
赵琳深知他最挂心的还是银子这件事,便只说:“银子的事,放过你了,你回去收拾收拾东西,找他商量商量,然后就走吧,至于别的,你俩路上聊吧。”
杨白从地上一跃而起,眉飞色舞的说:“谢谢姑母!侄儿这就回去打点行李!”
说完,也不等赵琳反应,匆匆忙忙行了一礼,就从议事堂飞奔而出。
杨白走后,这一天的事也算都办完了,只是接下来几天要勤盯着府里,以免出了乱子。
赵琳往后一靠,手搭在扶手上,眉眼扫过四个孩子,忽的笑了。
“今个儿都看傻了吧。”
今天这一天,大事小事都有不少热闹,都快赶得上话本子了。
叶承珲率先表态说:“母亲辛苦了。”
叶承瑄附和说:“对,母亲今天一天辛苦了,往后有什么事,母亲记得及时吩咐儿子,儿子愿为母亲分忧。”
叶欣、叶欢颜没说话,但也跟着点头,表示自己也是这意思。
他们今天算是明白了,管家这事不是好干的。
大大小小的一堆,不难办,却足够耗费精力,叶承珲有些话想问赵琳,但见赵琳有些疲态,便提出送赵琳回去休息。
赵琳没有拒绝,带着孩子回了海棠苑,晚间一起用了膳,一家人便都早早歇息了。
翌日,上京城里接二连三的传出叶氏一族清理了不少门户。
虽说没有一项罪名是说袭击侯府,勾结匪贼,兄弟阋墙,但上京城里多的是聪明人。
叶氏一族那么多人去了平阳侯府,有不少人都是亲眼所见,没过几天就开始清理门户,再加上赵琳在昨日也清理了不少平阳侯府的人,两件事情加在一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平阳侯府遇袭这件事。
众人唏嘘之余,除了感叹叶氏一族大义灭亲,大公无私之外,就是感叹赵琳的雷霆手腕。
平阳侯府现下主事的人,除了常年抱病的赵琳,再没有别的人了。
赵琳先头换了世子,后头找回了亲生的女儿,带着侯府躲过一次袭击,不仅毁了随州协领一家,还凭一己之力肃清侯府上下,族里内外。
同时,那些袭击侯府的刺客的尸体,也在远郊被衙役们发现。
众人这才想起,平阳侯夫人赵琳的两个姐姐。
一个在岭南,和靖远侯一起防守西域和南疆,一个在辽北,是统领三万娘子军的将军,作为当年名东京城的三朵金花之一,赵琳又怎么可能真的如传言那般。
赵琳此举,让平阳侯府在上京城重新立了威,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有人再来找平阳侯府的麻烦了。
景平帝也从宫里派了人,一是嘉奖叶氏一族忠义,二是安抚平阳侯府遇袭一事,顺带给些赏赐,让叶承瑄、叶承珲回上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