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少指了指陈小四,又指了指徐大牛,笑着道:他们俩不就是良家子么?我们可以像他俩一样的训练他们呀,更何况他们到时是要保护他们的家人,他们怎么会不拼命呢?
至于怎么让这些良家子愿意来当兵,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点:我们要把民团办成好人们拥护爱戴引以为荣的子弟兵,并让他们得到一定的好处。我先说好处,比如参团的工匠、农人家中可以免除一定比例的赋税,民团可以率先为参团的人家中修缮房屋,逢年过节给这些人家里送些额外的物资,等等,在抚恤,伤残方面要重点优待,并形成一种制度能够长期执行下去。
说着四少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了四叔,说道:民团要实行一些纪律,我把它总结了一下,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具体的内容。你们看一下,今后要严格执行,如果有违反这纪律者,一旦证实,直接砍头,违反注意者,证实后先杖二十并予以开除,取消一切优待并入黑名单。
至于第四点,四叔,就是我之前给你看的练兵手册中的内容,民团实行三三制,即三人一队,三队一班,另设班长,三班一排,另设正副排长,三排一连,另设正副连长外加教导员,三连一营加警卫排,另设正副营长加教导及参谋,三营一团加警卫连,另设正副团长加政委及参谋长,目前先组建到团,
团长自然由四叔担任,陈小四担任副团长一职,我暂任教导,大牛任警卫连长,其他日后慢慢物色。
最后第五点,除了职务制以外,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军衔晋升体系,为兵士尉校将五级,每级三等,以加强军人的荣誉感和作战时的指挥协同。
董师爷,你的任命是参谋长,负责情报一职,不过你单独建立你的体系,只对我或四叔汇报。你以下人员全部单线联系,每人另只设一条备用紧急线路单线到你。
大牛的警卫连除了日常的安全警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所有人员的内外部调查和建档,趁大批工匠还没有到达,先把家里的仆人全部帮我筛查一遍,这两天你和陈家兄弟还有书童先把这事办了,任何疑点都不要放过,我提醒在座的各位,任何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好了,四叔,董师爷,还有你们两个,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了,今天上午的会就开到这里了,大家各忙各的去吧!
其他人都表示没有问题了,只有董师爷苦着脸道:我有很多问题,你还是要给我好好解释解释。
四少挥挥手,说道:走,你的问题我们单独谈。
四少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带着董师爷直接钻进了他的乌篷船,让船划去浏河滩,然后在船舱里开始详详细细的讲解起了情报手册上的内容,又反复强调了保密和上下线安全识别隔离的重要性,并且让他尽快建立信鸽传信系统。把四少送到地方后,董师爷满怀信心的赶回县城,他今天会去松江借着接回家人的机会开始联络他的旧交,告别四少时,四少交给他两封信,让他分别带给徐七爷和赵太医。另外又给了他一张一千两的银票作为活动经费,董师爷真心佩服四少的大气魄,他明白朱家现在的摊子有多大,凭他的见识,他知道四少现在的手头应该是很紧的,可在他所管的情报体系上绝对是大手笔,肯下本钱,他感叹自己终于遇到了明主,大业必成。
四少在浏河滩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今天中午朱福在新建的学堂里开设了流水席,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主家为庆祝四少爷考了禀生第二名办的,流水席有猪肉,有鱼,有蔬菜豆腐,还有白米饭管够,每个匠人都可以带着他的家人上桌吃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这辈子吃到的最好的一顿饭了。
四少爷是秀才公啊,还和他们互称工友,见秀才公,以前他们都是要下跪的,四少坚决不允许他们下跪,新造的学堂是砖木结构,用的就是他们砖窑厂新烧出的砖。也是这里最好的房子了,他们的子侄以后要在这漂亮的房子里上学认字,这又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常二感觉他们来到了天堂,不单是现在他和他的家人每天能喝到三顿稠稠的粥,更是主家当时在苏州城外的承诺都一个个在变成现实,他本来根本没有奢望这些。仅仅只要能喝上粥他就心满意足了,让他做牛做马干啥活都行,说也奇怪,他那个原本病怏怏的婆娘也慢慢好了起来,他还交了个同乡,余狗顺,是一个印刻工,以前在济南的一个书局做大匠,手下有着五十几个小工,三年前几乎被鞑子杀了全家,只有他和两个儿子逃了出来,他在扬州时曾找到一份好差事,进了一家书局做雕版工,但班头嫉妒他的手艺,设局坑了他,掌柜就把他开除了,他带着两个儿子就过了江在苏州打点零工,这次是第一批被朱家招募的匠人,他和常二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吃完席,余狗顺带着两个儿子回了自己的木板房,稍晚他们会去木工坊帮忙,在那里他会打打下手,并不能发挥自己的技艺,除非主家要做些精美的家具,他才有机会一展所长。他和常二一样都是做精细活的匠人,他看的出,现在主家都是在造房子,造水车这些个大物件,听说不久会有更多的匠户从江北迁过来,木工坊还在拼命锯板条造木板房。
过了午时他刚到木工坊,就见四少爷和禄管家在木工坊门口说着什么,四少和蔼的微笑着向每个进去上工的匠人打着招呼。他隐约见禄管家用手指指了下他的方向,等他走到工坊门口时,禄管家叫住了他,让他过去说话。余狗顺使劲拉满了笑脸走了过去,四少还是一如既往的微笑着问他:你以前是在书局里印书的吗?
余狗顺马上感觉到自己一展所长的机会来了,他恭敬地行了个礼,道:
小人在济南文昌书局做了十几年匠班,印刷这行没有我不熟悉的,如果四少爷要印书,小人一定让您满意。
四少笑着对他说:余工友,你别一个一个小人的称呼,以后说话还是自称我,听着比较舒服,你别去木工坊了,我是有书要印,你先去学堂里等着,我再叫几个人就过来。
余狗顺在学堂里没等多久,就见四少带着三个匠人走了进来,其中他看见了自己的老乡常二,另外两个他也认识,都是铜匠。
四少示意他们都坐下来,说道:
我有好些东西要印成书,主要是些孩子们的课本,还有些图纸之类的,我想又快又好又省钱的办法把这些印出来,课本供孩子们读书用,图纸是这里要建的一些工厂和里边的设备。你们想想该怎么按照我的要求去印出来。
其他三个人根本有点糊涂,心想自己本操持的可是和印书无关的营生,叫我们来干嘛。
余狗顺却很是兴奋,忙回道:
小人,哦不,我能为四少爷张罗这印书之事,我那两个小子也有手艺,能帮上忙。
四少点点头,问道:
你是用雕版还是活字?
余狗顺回道:
这雕版自然是最好的,不过成本高,速度慢,如果少爷要用雕版,还需要招些印刻工人。而要想如少爷所说的又快又好又省钱,那自然是用活字了,只要给我足够的人手,不出十天,三五十页的书就能印出来了。
四少道:
那你准备用什么活字呢?木活字还是泥活字?
余狗顺答道:
我以前的书局这些都用过,后来我们的掌柜从一位来往朝鲜的商贩那里得知了铅活字的制作,一用之下果然甚好,虽然前期成本高一点,但经久耐用不易损坏,我也建议少爷能用铅活字之法,必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