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一早,四少和王团长带上两个营团丁坐船去了离基地五十里外的崇明县城,江面上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结冰,船到县城码头,四少先写了封信让人送去给大伯,等到送信的人回来,才让团丁们下了船,在县城门外整队,大伯此时已经带了一个排的警卫到了城门口,让被吓得不轻的守门兵丁们不用慌张,看城门的小旗官当知道县丞大人亲自过来,才战战兢兢的从茅房里跑了出来,一边点头哈腰的给县丞大人告罪,一边推脱说自己早上吃坏了肚子,拉稀不止。朱县丞也没有和他废话,让人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把小旗官拖下去打了十军棍。然后就在最繁闹的城门口和码头间,就当着周围几百个百姓的面开始检阅起四少带来的民团。
王团长亲自带领两个营的团丁列队,形成两个整齐的方阵后,小跑到县丞面前一个标准无比的军礼,大声吼道:崇明团练分队整队完毕,请县丞大人检阅!
县丞点点头,王团长一个漂亮的后转身,举着一把剑踢着正步为他引路。那队警卫踢着正步跟在县丞身后。
县丞走到第一个方阵前,高声道:团丁们好.!第一个方阵回答道:首..长..好..!
县丞道:团丁们辛苦,方阵答道:为.人.民.服.务.
县丞走到第二个方阵前,高声道:团丁们好!第二个方阵回答道:首..长..好..!
县丞道:团丁们辛苦,方阵回道:为.人.民.服.务.
接着县丞和四少在王团长和警卫的陪同下上了城墙,打了手势后,两个方阵一顿漂亮的队列变换后,踢着正步,无比雄壮的从城墙前行进而过,震惊了所有在场观看的人。之后四少和王团长陪着大伯带着一个营进了县城,另一个营在城门口控制着城门。大伯带着两人去了县衙拜见了马县令.
六十岁的马县令自从县丞到任后日子好过了很多,原本在面对这岛上民风彪悍的乡绅氏族时,他孤掌难鸣,手下的很多衙役小吏都差遣不动。更可怕的是,他先后请了三个师爷,两个上任没几天就辞别而去,而第三个他从老家请来的师爷到任第十天就离奇失踪了,起初他以为是不告而别回老家了,可从和老家来往的信件中,他了解到此人再没有回去家乡,连过年都没有,他当然不会蠢到猜不出这是什么原因,于是他只能隐忍。在他差不多绝望了,认为自己就会这样混到任期结束的时候,州府的通判把自己的儿子派了过来任县丞。
他当然很知趣的主动和县丞打成一片,和光同尘,积极配合县丞的所有想法和要求,他甚至把自己请师爷的事情暗示给了这位县丞,表达了自己最大的善意。果然这位县丞没有让他失望,有手腕有实力,仅上任几天就搓揉了一顿四大乡绅之一的姚家,之后又从太仓调来了一大批人,有文有武,完全控制了县衙的三班六部,他也乐见其成,暗中放任配合。
到现在回报终于来了,很多原本收不上来的民脂民膏都如期到手,这几个月下来,终于把当初为了谋求这个职位的投资都捞了回来。上个月秋税也按期足额交了上去,这可是他上任三年来的第一次,看来今年的考评是能够顺利过关了,明年离任后可以谋个从六品的清闲职位舒舒服服的养老退休。
今天一早马县令还在公堂里喝着茶,看着刚到的朝廷邸报,就有书吏来报,说是县丞大人让来通禀,州里担心这崇明岛多年来的匪情,特意派了支民团来此协助守卫县城,清理眼线暗桩,配合苏淞水师剿灭这岛上和长江口的水匪。朱县丞已经亲自去县城城头迎接了,县太爷年事已高,不必受此辛苦,只需在县衙静待回音即可。接到人后,县丞会第一时间带人来拜见县尊大人,云云。
马县令心想这上面有人就是好办事呀,原来的州府根本不关心他这个孤岛,现在换了州府通判的儿子来做县丞,马上资源开始倾斜,不需要请求,上面会自己主动派人过来,好事呀,这一来是不是我又可以有分润了?现在都在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可以好好让那些土豪劣绅们出出血了!
崇明县城本就很小,县衙离城门也就一箭之地,马县令清晰地听到从城门外码头传来的巨大声响,他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惊讶的看着窗外,外面雄壮有力的声音不断的传过来,轰.轰.轰.轰的脚步声让大地好像都在颤抖,马县令吃惊的睁大了眼睛,他想那是来了多少人啊!能有这么巨大的脚步声!他看到县衙里有很多吏员都在往外跑,脸上的表情明显不是害怕而是兴奋,他也想出去看看,但考虑到这县太爷该有的谱又有点放不下身段。“淡定,淡定”,他和自己轻声念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挂着的那幅行草,轻声念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拜见过那个操着一口西南官话的老县令之后,四少心里更有底了。他随着大伯回到了二堂衙署,大伯为他引荐了自己的师爷和县典史,四少看着两人总觉得似曾相识,大伯看着四少的表情,哈哈笑道:这两位都是你的本家堂叔,他是我的幕友,你该叫二堂叔。他你应该知道,以前是警卫连的二排排长,现在是本县的典史,你该叫五堂叔。
四少马上记起了这两人和谁相像,不就是堂叔爷朱禧吗!特别是这个五堂叔和那个自告奋勇去南美的六堂叔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几人互相行完礼后,又聊了一会儿天,四少见这衙署内往来人员颇杂,有些话也不好说起,就凑到大伯耳边轻声问道:大伯,这边太吵了,这具体还是要找个清净之处说话吧?
县丞大伯点点头,起身大声道:走,贤侄我们这就去我府上,我已命人备好酒宴,给你接风,你们一起来吧!
说着,哗啦啦五个人出了县衙,去了斜对街的一家铺子,铺子的牌匾上赫然就是“徐记商号”。
原来,为了不过分刺激本地乡绅,朱家并没有在这县城里置办产业,县丞到任后不久就住进了这徐家产业的后院,对外只说是临时租住,给出一种新县丞并没有想要长期留任的样子。而徐记商号两个月前又正好重新装修了门面,趁此机会也把后院原本的库房堆场重新装修分割出了一个宅院,然后推出了很多新鲜商品,比如镜子,玻璃制品,香皂,花布等等,铺子一下就热闹了起来,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的,大量进进出出的人也就没人会去注意。
几人穿过热闹的店面,店铺里的掌柜用眼神和他们打着招呼,四少知道这个掌柜,董师爷和他专门说起过,是他发展的第一批成员。走去后面的库房边有一个半掩的月亮门,进去后就是一个院子,好几个棒小伙在院子里正在各种锻炼,有举石锁的,有打沙袋的,有打拳的等等,穿过院子是一间堂屋,供奉着财神画像,再开了墙角的一扇小门,才进到里面的宅院。
院子里一个丰腴的女人使唤着下人们正张罗着,见他们几个人进门,就用她那亮亮的嗓音,脆生生地叫道:老爷回来啦,哟,这不是我们家的举人少爷吗,可把您给盼来了,老爷都念叨您好久了呀,快快,酒都热好了,快入席吧!
四少乐呵呵地行礼道:赵姨娘辛苦了,别老拿侄子开玩笑,什么举人少爷,我可担待不起。
大家打着哈哈都入了座,赵姨娘给每个人都满上酒,敬了一杯,见自家男人给了她一个眼色,就知趣的带着下人出去了,顺手把门带上,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酒桌上的五个人。